APP下载

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2012-06-02李忠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9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尿激酶心电图

李忠爱

目前,冠心病已经跃居我国人们死亡的原因之首,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1-2]。不稳定性心绞痛作为冠心病分型中严重类型之一,具有病情进展快、病情不稳定及易发展为心肌梗死等特点,一旦患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甚至危及患者的性命。因此,探讨安全高效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方案一直是心内科医师和广大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笔者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2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比较14 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200例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专家制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3]。纳入标准:① 患者病程至少持续14 d。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或者运动后诱发的心绞痛发作每周至少5次。③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但是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或负荷试验后出现缺血性ST-T改变活着患者在静息状态心电图检查呈缺血性改变。④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严重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患者既往有心肌梗死史。③患者经过2名副高以上心内科专家评估其很可能发生心肌梗死。④患者为过敏体质。其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3.37±12.62)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3.48±1.35)年。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包括肠溶阿斯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药等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常规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具体用药方案如下:海南通用同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10299)5000 U/12 h皮下注射,疗程7 d;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尿激酶(国药准字h32023290)20万U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于30 min内滴毕,1次/d,疗程7 d。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血压、心率、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心脏彩超、X片及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情况等不良反应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心脏彩超、X片、心电图及牙龈皮肤黏膜出血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1]

1.4.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14 d后,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则认为治疗显效;治疗14 d后,同等劳累程引起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6%~80%则认为治疗有效;治疗14 d后,同等劳累程引起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6%则认为治疗无效。

1.4.2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静息心电图检查结果恢复正常,动态心电监测显示心电图下移的ST段或倒置的T波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则认为治疗显效;患者静息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动态心电监测显示下移的ST段回升≥0.05~0.10 mV,倒置T波变浅或者直立,但是未达到正常则认为治疗有效;患者静息或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则认为治疗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4 d后,在100例治疗组患者中,有76例患者显效,21例患者治疗有效,3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00%,而在10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55例患者显效,30例患者治疗有效,15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14 d后,在10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80例患者心电图结果显效,13例患者心电图结果有效,2例患者心电图结果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而在100例治疗组患者中,有55例患者心电图结果显效,22例患者心电图结果有效,13例患者心电图结果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7.00%,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心电图结果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2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2.3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14 d后,在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而在治疗组10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皮肤淤血,有1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均无消化道、脑出血和泌尿系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我国,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仍然以药物为主。而硝酸甘油、长效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常规药物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进行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选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笔者选择2011年1~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2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结果发现:治疗14 d,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97.00%)明显由于对照组患者的(85.00%),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98.00%)明显好于对照组的(87.00%),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2-3]。这提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该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朱习春.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3):115-116.

[2]杜海霞.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7 例临床观察.吉林医学,2010,31(22):3729-3730.

[7]潘俊泰,李海成,易董,等.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3):298-299.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尿激酶心电图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养心通络方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MMP-9、HCY、PAPP-A水平的影响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运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