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对比分析

2012-06-02徐占领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9期
关键词:冠脉造影斑块

徐占领

诊断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CAG),但临床发现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无明显狭窄及斑块的患者,却经常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而危及生命。但通过人体尸体解剖来看,患者冠状动脉却有明显的硬化斑块。而近几年来,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作为一种新的检查手段,较冠状动脉造影有明显的优势,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它的主要作用原理是将超声探头通过导管在血管内超声成像,清晰地观察血管壁和血管内斑块[1]。2008年7月至20011年8月,我们分别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两种不同手段来进行冠心病的诊断,探讨两者的价值,并进行了系统比较,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4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5±7.5)岁。合并高血压20例,冠心病家族史5例,糖尿病6例,高血脂9例。

1.2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且符合WHO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无两种检查的禁忌证,血压控制良好,近期无大手术史、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病史、无严重心律失常及瓣膜病变、无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所有患者胸片、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检查均正常,并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

1.3 方法

1.3.1 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 在数字减影机(DSA)下,选择右股动脉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由穿刺点进入造影导管,分别到达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并注射造影剂。其中血管直径狭窄率,狭窄病变的长度及面积狭窄百分率,采用定量血管造影分析法(QCA)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血管的平均径=(病变近端直径与远端直径的和)/2,直径狭窄率=(照血管的平均径与病变最窄处直径的差)/血管的平均径×100%[2]。

1.3.2 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 采用血管内超声成像仪,导管为相控阵式,探头外径2.9 F,探头频率为30 MHz。景深半径为5 mm。IVUS测量横截面面积用mm2表示,沿导引钢丝将超声导管送到被检冠脉的远端,然后边撤边进行超声检测,分别测量管腔横截面积、斑块面积,并计算总截面积,总截面积=血管腔面积+斑块面积。根据超声的不同回声特征判断斑块的性质及形态学特点,其中按斑块的性质分为软斑块、硬斑块、混合斑块、肌桥、血栓,按形态学特点分为向心性及偏心性狭窄[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配对t、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本组44例患者共对60处冠脉血管段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和血管内超声检测。血管内超声检测最狭窄处斑块情况,其中软斑块、硬斑块、混合斑块、肌桥分别为38处、15处、13处、3处、1处。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发现向心性狭窄、偏性狭窄、钙化影分别为18处、32处、2处,未见肌桥。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测60处未达到手术干预标准,而34处血管内超声检测需要手术干预治疗。34处全部进行手术干预治疗。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对病变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的检查,其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对病变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的检测的比较()

表1 两种方法对病变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的检测的比较()

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例数5858病变最窄处血管直径(mm) 2.35±0.51 2.57±0.81病变最窄处血管直径狭窄率(%)22.6±8.1 38±9.4

3 讨论

近几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故早期的诊断对冠心病的治疗、愈后起到了关键作用。传统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CAG),它能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观察造影剂充填的冠状动脉间接判断病变的长度及狭窄程度,但由于受投射角度的限制,不能充分判断病变在腔内还是在腔外的具体位置,且容易对在血管腔径及截面积的测量产生显著误差,不能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且不能判定斑块是否为硬斑还是软斑的结构特性及危险程度。而血管内超声作为另外一种检查方法,较冠状动脉造影有明显优势,它不受投射角度的限制,对血管能做360°的横截面成像,可通过超声探头直接清晰地了解血管内的情况,并能了解斑块的组织结构特征、厚度、大小及病变范围,对斑块危险程度的发生、发展进行详细地评估,将作为一种新的手段为临床提供选择最佳的介入方法的客观依据,并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4]。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在对冠脉血管内斑块性质及病变狭窄程度上进行比较,血管内超声在对肌桥、血栓的检出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并且对病变狭窄程度判断误差较大,两者在对病变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的检查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冠状动脉造影在病变血管腔形态、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的判断明显差于血管内超声。而血管内超声诊断冠心病的标准为斑块面积狭窄率≥50%,不稳定性斑块的脂核纤维帽厚度<0.7 mm,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性改变[5]。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明显低估了冠脉病变的程度,而血管内超声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手段,可准确测量冠脉管腔大小和病变狭窄的程度,还可清晰观察斑块的性质及形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系统评估,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并为冠心病提供选择最佳的介入方法的客观依据,并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1]周玉杰,HAUWK,赵迎新,等.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的临床应用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17.

[2]邬文敏.冠状动脉造影与心脏二维超声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南华大学学报,2007,25(2):264-265.

[3]马明远,李榕生,杨希立,等.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中国超声学杂志,2010,22(3):187-189.

[4]叶淑红.超声心动图、心电图、64排螺旋CT及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分析.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0):1503-1504.

[5]姜婕,虞华鹏,赵成军,等.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山东医药,2008,40(20):82-83.

猜你喜欢

冠脉造影斑块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