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社区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2012-06-01吴建强朱浚溢孙昊尧黄华磊
吴建强 朱浚溢 孙昊尧 黄华磊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从2000年之后,将逐步跨入老龄化社会,不仅是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更是世界上老龄人口增加最快的国家。据世界人口普查有关报道,“我国≥60岁老年人已超过10%,而在大、中型城市老年人口已高达15%,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1]。老年人口的增多是否伴随着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的改善,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2]。昆山市现有家庭户数224285(户)、总人口数666809(人)、60岁以上老年人110457(人)。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总人口数的16.565%,表明昆山已经进入老龄化城市(昆山市统计局,2007)。在之前的调查显示,影响昆山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分别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3]。本文通过对昆山市社区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旨在进一步阐述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因素,为今后更好的开展社区老年人心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昆山市城区年龄≥60岁的离退休老年人进行调查。共调查855名离退休老年人,男性428人,女性427人,年龄60~92岁,平均(69.78±4.54)岁。教育背景的分布状况上,小学及以下的为324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29人;高中或中专学历的为189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为113人。调查对象要求意识清晰、愿意参加并有能力完成测试,排除重型精神病患者。对抽取的老人,全部进行入户调查。
1.2 调查方法 本次昆山市老年居民心理健康调查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即以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定量统计的方式来进行。在问卷过程中,我们采用三个量表来进行昆山市老年居民的心理健康的测定,即(1)SCL-90量表:本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的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2)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是由Zung于1965年编制而成,能全面、准确、迅速地反映被试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3)SAS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1971)。是一种分析病人主观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4]。(4)自编问卷、包括了一般人口学特征为主要内容的自制量表,这一部分主要测量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水平、收入状况、职业状况等基本信息。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昆山市的三个街道作为此次调查的范围,三个街道涵盖了市区、城乡结合和农村街道。在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社区作为此次调查的样本。在社区工作者的陪同下,对符合调查的老年人进行上门访谈。调查员的培训:由苏州大学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担任。在调查开始前,做为期一天的培训。指导他们对问卷的掌握,并正确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在访谈过程中,由项目负责人督导。调查由2009年7~8月之间进行,总共发放问卷878份,回收有效问卷855份,有效回收率97.38%。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入录数据后,统计学处理用SPSS16.0软件进行t检验、F检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CL-90得分评定 老年人SCL-90评分情况见表1。
2.2 不同状态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照分析
表1 老年人SCL-90评分(±s)
表1 老年人SCL-90评分(±s)
注:总分≥160分或任一因子分≥2分判定为存在心理异常症状阳性。
项目 无心理症状(n=780) 有心理症状(n=75) P值躯体化 1.3428±0.33459 2.1324±0.56302 <0.05强迫 1.3692±0.30719 2.4549±0.59475 <0.05人际关系敏感 1.1674±0.24187 2.1460±0.57456 <0.05抑郁 1.2451±0.26741 2.3167±0.56415 <0.05焦虑 1.2133±0.24593 2.1627±0.53478 <0.05敌对性 1.1733±0.23384 2.0098±0.58253 <0.05恐怖 1.1199±0.21999 2.0308±0.58226 <0.05偏执 1.1150±0.20014 1.9739±0.57288 <0.05精神病性症状 1.0944±0.15513 1.9412±0.49404 <0.05其他 1.3749±0.37130 2.2633±0.58160 <0.05总分 110.7687±15.58055 194.5686±36.17140 <0.05
2.2.1 不同文化程度比较 三张量表在文化程度上的表现见表2。
表2 三张量表在文化程度上的表现
2.2.2 不同婚姻状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见表3。
表3 三张量表在婚姻状况上的表现
2.2.3 不同年龄段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见表4。
2.2.4 在月收入主观满意上的表现。见表5。
3 讨论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通过对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我们能够更清楚审视当前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5]。
既往许多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会受各种因素所影响,调查和研究这些因素就直接或间接地反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传统意义上的健康主要强调生理功能的健全和生理机能的正常发展。而现代意义上的健康则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多角度、综合性地探讨健康的机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全的安宁状态”,并以此作为衡量健康状态的一般标准。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健康应包括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只有当一个人在这三个层面同时都处于完好状态时,才可以说是健康的。相对来说,疾病则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或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障碍或异常[6]。
表4 三张量表在年龄上的表现
表5 三张量表在月均收入满意度上的表现
本调查通过SCL-90测定,证实本组老年人存在心理症状异常者为75人,占总人数的8.77%,既仅有少部分老年人存在心理异常症状。这与昆山市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有密切相关。
对照研究显示:文化程度对SCL-90得分并不存在显著的影响。但是对于SDS量表而言,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昆山市老年人的抑郁得分要显著优于高中及中专学历;而对于SAS量表而言,初中文化程度的焦虑的分也要显著优于高中及中专学历。这里应该注意到文化程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大概呈现出的反向关系(对被调查老年人而言,高中以下是文化程度的主要体现)文化程度越高,反而获得忧郁或者焦虑的可能性更高。可能的原因在于:(1)文化程度高的话对自己的期望更大,更有可能因为结构性原因获得相对剥夺感;(2)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受到社会的影响更大,容易受到社会思潮和代际关系的影响;(3)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对老年的退出社会的不满意度会越高。婚姻状况对老年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相当显著。无论是SCL-90量表,还是SDS量表或者SAS量表,在不同的婚姻状况下,得分状况都有显著不同。尽管由于抽样偏差(老年人中已婚和丧偶的占大部分),事后检验并未检出显著性。但是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异常清晰地看到差异所在:已婚和丧偶的老年居民在心理健康上要显著好于未婚和离婚者。这说明,美满的婚姻状况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认为婚姻有着重要的心理支撑的作用。不同年龄段带给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复杂的,并不呈现出明显的趋势。但是通过F检验我们发现,年龄对三张量表都没有形成显著的影响。或者说,在上面的图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并不能显著推广到总体中。这可能是由于样本在年龄上的偏向(高龄老人的比例相对而言太少)形成的。但是就现有的数据分析,我们认为通常认为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理健康危机也会越来越严重的想法缺乏根据。三组老年人在躯体化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敌对性因子、偏执因子和精神病性症状因子等六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因子分值降低的有躯体化因子、焦虑因子、敌对性因子以及总分、阳性项目数。从主观收入满意度可以得出:主观上对自己的月收入“非常满意”的老年居民要比其他老年人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也提醒我们,在对心理健康进行判定的时候,主观感受往往比客观的收入状况更能说明问题。相对剥夺感或者相对满足感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影响昆山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主观收入满意度。在今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老年人躯体疾病的防治,更需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卫生教育,要帮助老年人增强积极的心理防御能力。以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现实,保持心理平衡;其次要加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适合老年人的活动,以充实他们的生活、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改善情绪的目的;再次要呼吁社会发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多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和情感需求。另外调查结果表明昆山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各方面的心理问题反而减少,这也是与其他现有研究不一致的地方。
[1]任树生,金国健.防治老年慢性病,促进健康和老龄化[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O2,lO(3):97-99.
[2]郝晓宁,胡鞍钢.中国人口老龄化:健康不安全及应对政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73-78.
[3]黄华磊,张水良,陆砚青,等.江苏省昆山市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1,24(7):86-87.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77,127,223.
[5]林爱清.包头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晌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Stevens T,Livingston G,Kitchen G,et a1.Islington study of dementia subtypes in the community[J].Br J Psychiatry,2002,180(1):27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