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败血症45例临床分析

2012-06-01凌婷张森山

当代医学 2012年31期
关键词:败血症西林葡萄球菌

凌婷 张森山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新生儿疾病诊疗技术不断发展,新生儿感染的病原学及细菌耐药性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为了了解近年来我市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现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诊断依据2003年昆明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的诊疗方案[1],本文收集了2009年5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败血症45例的病历资料,确诊病例37例,临床诊断病例8例。期中:男29例,女16例,日龄≤3d 8例(最小17小时),--7d 9例,--28d 28例;早产儿6例(胎龄最小31周),足月儿37例,过期儿2例,低出生体重儿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1例(体重:1.3kg)。旧法接生2例。感染途径:皮肤感染7例,呼吸道感染18例,脐部感染3例,消化道感染2例,皮肤+脐部感染2例,皮肤+呼吸道感染4例,脐部+呼吸道感染2例,无明显感染灶7例。

1.2 主要临床表现如下(表1)。

表1 45例新生儿败血症主要临床表现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10×109/L,17例(38%),其中≥20×109/L,4例(9%),最高≥67×109/L;中性粒细胞占60%以上7例(16%),最高达87%;血红蛋白<145g/L5例(11%),Hb<10g/L1例,其中1例37×109/L;45例中有28例做CRP检查,CRP≥15mg/L 12例(43%);32例中有黄疸的患儿血清胆红素≥205μmol/L 19例,≥342μmol/L 6例,主要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脑脊液异常5例,2例白细胞计数>1000×106/L,代谢性酸中毒6例(13%),电解质紊乱5例(11%),低血糖6例(13%),凝血功能异常4例(9%)。

2.2 培养结果 45例患儿中血培养阳性37例(82%),均为单一菌种生长。其中表皮葡萄球菌9例,溶血葡萄球菌7例,模仿葡萄球菌6例,人葡萄球菌3例,头状葡萄球菌2例,缓慢葡萄球菌1例,木糖葡萄球菌1例,科氏葡萄球菌1例,耳葡萄球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沃氏葡萄球菌1例,大肠埃希菌3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

2.3 药敏实验结果 37例血培养阳性者其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对葡萄球菌敏感的药物主要有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氯霉素,万古霉素敏感率达97%,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达100%。耐药率较高的抗生素有红霉素(87%)、青霉素(85%)、苯唑西林(66%)、复方新诺明(65%),头孢呋辛(54.5%)。见表2。

2.4 治疗及转归 药敏试验前首先使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9例,6例使用头孢他啶,8例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例使用头孢哌酮,10例使用美罗培南。药敏结果出来后,根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治疗情况改为敏感的抗生素、2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使用静丙、血浆加强支持,补充热卡,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蓝光照射退黄,呼吸窘迫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综合治疗,疗程10d以上者32例(71%),10d以下13例(29%),自动出院1例、转院2例,死亡1例(2.2%),治愈33例,好转8例。

表2 药敏实验结果

3 讨论

3.1 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已有明显下降,但仍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占活产婴1/1000~10/1000,病死率为13%~50%[2]。近年来,随着各级医院加强了新生儿围产期保健工作、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广泛实施,旧法接生明显降低,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发生亦明显减少。但因新生儿免疫功能差,皮肤、粘膜薄嫩,屏障功能差,新生儿有创操作增多(如: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静脉营养等),易发生机会菌感染[2-3],如经皮肤、脐部、呼吸道感染而致败血症,多为晚发型败血症(本文中晚发型败血症占为62%)。本组血培养中葡萄球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达82%,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27%),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22%)、模仿葡萄球菌(18%),其他葡萄球菌(占15%),与国内外报道一致[4]。本组病例中脐炎、皮肤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机会菌感染率上升有关,故做好新生儿皮肤护理,尤其在护理前洗手是预防机会感染的关键。

3.2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难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一旦症状典型,则病情凶险,救治困难。病例中较多的临床表现依次为黄疸,不吃、不哭、不动,皮肤发花,体温异常,呼吸窘迫或暂停,腹胀,抽搐及肝肿大等,黄疸也是其唯一症状[3],无脾脏肿大者。临床医师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进行血培养,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以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3.3 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研究显示,细菌感染时,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指标[5],本文28例中仅有12例CRP>15mg/L(占43%);WBC≥20×109/L 4例(占9%),无一例WBC<5×109/L,血小板计数<10×109/L5例(占11%);本文黄疸的发生率达71%,胆红素达205μmol/L占42%;发生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低血糖较高,脑脊液异常者5例,故在未使用抗生素之前行血培养,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金标准。同时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及早行腰椎穿刺,化验脑脊液,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是减少化脓性脑膜炎的关键。

3.4 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葡萄球菌败血症红霉素耐药率达87%,青霉素耐药率85%,苯唑西林耐药率66%,表明这些药已不能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首选药物[4,6],亚胺培南敏感率达100%,万古霉素敏感率97%,但因其有肾毒性、代价昂贵不能作为首选药物,而氯霉素敏感率较高,可抑制骨髓、易引起新生儿“灰婴综合症”,环丙沙星可抑制软骨的生长,不能作为常规使用。本文选用的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苯唑西林及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后者虽无药敏实验结果,但临床应用效果好,安全性高,可做为首选药物。对于重症病例,有发生化脓性脑膜炎可能的需早期、足量、足疗程选用有效、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杀菌药(美罗培南、头孢三嗪),以减少病死率及后遗症。

3.5 疗程及转归: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一般疗程10~14d,血培养阴性,病情好转后5~7d;血培养阳性,需治疗2~3周,最少治疗时间10~14d,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者,需治疗3周以上。本组病例疗程10d以上者32例(71%),10d以下9例(20%),自动出院1例、转院2例,死亡1例,治愈32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88.8%)。由于抗生素的早期联合使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血浆、新生儿呼吸机的使用,诊疗技术的提高,新生儿败血症死亡率明显下降[7]。本组病例死亡1例,是因为极低体重儿入院时已经出现呼吸窘迫、休克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自动出院1例,患儿入院4小时后出现DIC、呼吸窘迫,家长放弃治疗。

[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败血症的诊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3,11(12):897-899.

[2]沈晓明,王卫平,常立文,等.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3-125.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2-349.

[4]朱旭亮,杨家琛,等.176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07-409.

[5]庄晓岚,何丽,朱艳,等.新生儿败血症C反应蛋白的检测与评价[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2):136-138.

[6]刘春枝,马超.新生儿败血症45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7):841-843.

[7]孙雪.败血症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4):107.

猜你喜欢

败血症西林葡萄球菌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experimental spectroscopy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f uranium monoxide
以败血症为主症禽病的鉴别诊断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题西林壁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如何防治兔葡萄球菌病
王西林 作品欣赏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