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计划生育方式对妇产科疾病的影响
2012-05-29王玉蓉
王玉蓉
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不同避孕方式与妇科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关系,许多学者持有不同看法[1-2]。为了探究计划生育中采取的措施与女性生殖健康的关系,本研究分析目前常用的几种避孕方式(包括节育环、药物避孕、输卵管结扎)对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的影响,探讨不同避孕方式对附件炎、阴道炎、宫颈糜烂等妇产科疾病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自2009年3月~2012年3月通过随机走访调查500位已生育妇女,年龄25~46岁,平均(36.6±5.3岁)。其中使用节育环的有261例,使用输卵管结扎113例,使用药物避孕126例。
1.2 方法与标准 随机调查并定期跟踪走访500位已生育妇女的避孕方式并定期为其做生殖系统检查,其中附件炎、阴道炎、宫颈糜烂的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4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种避孕措施与妇科疾病的关系 节育环、输卵管结扎及药物避孕3种避孕方式与妇科疾病发生率的关系见表1。经节育环、输卵管结扎、药物避孕的妇女的妇科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42.52%、42.47%、4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种避孕方式与妇科疾病发生率的关系[n(%)]
2.2 年龄因素与妇科疾病的关系 本组调查对象中,年龄均在25~46岁,发病高峰在31~39岁。各种妇科疾病的年龄分布见表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对节育环、输卵管结扎及药物避孕3种避孕措施对生殖系统的危险性评价 虽然3种常用的避孕方式本身不会增加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但不是完全安全、可靠的。
表2 已生育妇女年龄与妇科疾病的关系[n(%)]
3.1.1 节育环的评价 节育环是一种放置在子宫内,对全身干扰较少而作用于局部的长期避孕装置。目前,在我国使用节育环避孕的妇女占40%左右,有效率约为90%[3]。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节育环的材料、形状上及功能上均发生改变,例如节育环配合药物缓释技术的应用,能明显减少月经过多妇女的月经量;使用不含铜的材料使得一些对金属过敏的妇女也可使用节育环;记忆材料的使用使节育环的脱落、断裂几率大大减少。另外,节育器作为异物放置在宫腔内,对子宫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子宫内膜由于宫内节育器的存在而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使子宫内膜失去完整性,同时由于子宫收缩时,节育环在子宫内移位而产生的摩擦力也会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据报道,子宫内膜在缺失其完整性后,其发生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真菌、传染性疾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4]。此外,由于宫内节育器对子宫的压迫作用,子宫内膜组织血管受压而缺血缺氧,发生局部组织坏死或溃疡而增加子宫内膜的感染机会。
3.1.2 输卵管结扎的评价 正常的受精过程是:卵子自卵巢排出后在输卵管与精子相遇并受精,由于输卵管结扎术使精子和卵子不能相遇,而产生避孕作用。输卵管结扎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长效节育术,但其对手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且禁忌证多。小的疏忽往往会增加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肠管损伤、输卵管断裂、出血及感染等。
3.1.3 药物避孕的评价 紧急避孕是在避孕失败或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性交后几小时或几天内所采用的一种补救方法。紧急避孕能有效降低非意愿妊娠,从而减少流产带来的危险性。药物避孕由于其方便、廉价、疗效好等特点,成为紧急避孕的首选措施,且口服避孕药能降低卵巢癌的发生率、保护子宫内膜。这里以米非司酮为代表,浅析药物避孕的作用机制、疗效与剂量关系及其副作用。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抗孕激素药物,可以口服经胃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后通过阻断孕激素与其受体结合拮抗孕激素作用。因此,在排卵前服用米非司酮可以使成熟卵泡的排卵过程暂停而保持未破裂状态;排卵后服用主要通过影响受精卵的发育运行及影响胚泡的发育与子宫内膜分泌的同步化来达到紧急避孕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米非司酮拮抗孕激素的作用,因此长期使用米非司酮紧急避孕会影响女性的正常月经周期,引起卵泡发育抑制、排卵延迟、经期延长,此外还有恶心、呕吐、乏力、头晕、乳房胀痛等副作用。研究表明,使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其有效率均在85%以上[5]。因此在使用米非司酮时应遵循小剂量的原则,尽量减轻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3.2 资料局限性 由于妇科疾病不仅与年龄有关,还与生活工作环境、卫生健康知识水平、个人的卫生习惯、经济水平、性生活及性伙伴等因素有关。因此,我们在探讨不同计划生育方式对妇科疾病的影响时,应考虑全面,才能更可靠地证明不同的避孕方式不会增加妇科疾病的发生率,才能更好地在卫生管理部门以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时提供科学的依据。
[1]张炜.复方口服避孕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11,32(3):110-112.
[2]吴玉!,石慧,孙志明,等.长期使用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妇女生殖道衣原体及人乳头瘤病毒检测[J].中国医药导报,2012,9(5):81-83.
[3]周志云.不锈钢单环节育器与活性节育环的临床观察对比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51-52.
[4]谷成祥.支原体和衣原体并发细菌感染与不孕症关系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0):1249-1251.
[5]王翠萍,刘莹,常云飞,等.活性宫内节育器和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效果和可行性比较[J].生殖医学杂志,2006,15(4):27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