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药物注射在肿瘤化疗中的作用
2012-05-28马天江牛松涛
刘 娜 马天江 牛松涛
足三里药物注射在肿瘤化疗中的作用
刘 娜 马天江 牛松涛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漯河 462000)
观察胃复安联合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124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化疗前30min均予托烷司琼5mg,治疗组用胃复安联合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胃复安联合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治疗组恶心呕吐的控制率高于对照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胃复安联合地塞米松穴位注射可有效提高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控制率,同时减少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
胃复安;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化疗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少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正常治疗。我科对肿瘤化疗患者采用胃复安联合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少,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我科住院化疗之肿瘤患者124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以及影像学明确诊断。入院时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正常,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9岁;肺癌30例,乳腺癌10例,消化道肿瘤15例,宫颈癌6例,淋巴瘤1例。对照组62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6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58.5岁;肺癌32例,乳腺癌11例,消化道肿瘤12例,宫颈癌5例,淋巴瘤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所用化疗药物中至少含有下列一项:阿霉素≥40mg/m2,顺铂≥20 mg/m2,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化疗前30min予托烷司琼5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同时胃复安10mg联合地塞米松5mg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化疗前30min予托烷司琼5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同时胃复安10mg联合地塞米松5mg肌肉注射。2组均于化疗结束后2d、6d、10d、15d复查血常规。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WHO[1]抗癌药物急性和非急性副反应分级标准。消化道副反应:0度为无恶心;I度为恶心;II度为短暂呕吐;III度为呕吐需治疗;IV度为难控制的呕吐。骨髓抑制:0度为白细胞≥4.0×109;I度为3.0~3.9×109;II度为2.0~2.9>2.0×109;III度为1.0~1.9×109;IV度为白细胞0~1.0×109。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采用2检验。
2 结果
2.1 2组消化道反应比较 治疗组发生II级及以下消化道反应的比例为90.3%,对照组发生II级及以下消化道反应的比例为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发生III级及以上消化道反应的比例为9.7%,对照组发生III级及以上消化道反应的比例为3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恶心呕吐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消化道反应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0.05
2.2 2组白细胞下降比较 治疗组发生II级及以下白细胞下降的比例为83.8%,对照组发生II级及以下白细胞下降的比例为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发生III级及以上白细胞下降的比例为16.2%,对照组发生III级及以上白细胞下降的比例为3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果显示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白细胞下降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0.05
3 讨论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是肿瘤化疗常见的副反应,而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可使患者无法耐受放弃治疗,严重的骨髓抑制会出现致命性危险。目前在高致吐化疗前,推荐联合使用5-HT3,地塞米松[2]。托烷司琼是新型5-HT3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阻断5-HT3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化学受体感受区和消化道迷走神经上的5-HT3受体结合,抑制呕吐。地塞米松为糖皮质激素,小剂量地塞米松可改善患者的一般生活质量,如解热镇痛,止吐,促进食欲,改善精神状况,从而缓解病情,提高免疫力。地塞米松可促进骨髓制造粒细胞,使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升高。还可促使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入血,从而提高白细胞计数。胃复安是中枢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小剂量应用致吐效果差,大剂量应用有椎体外系副反应。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俞穴之一,其性属土,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具有镇吐效应,表现为呕吐症状持续时间缩短,镇吐机理是通过迷走神经,当切断迷走神经后镇吐作用消失。同时,足三里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能增强机体的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功能。吴俊梅[3]等研究针刺足三里,可使调理素明显增加,促进白细胞成熟,并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黄秀芳[4]等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可提高血清中集落刺激因子的含量和活性,促进骨髓干细胞的增殖,从而使白细胞集落生成增多,骨髓幼稚粒细胞和成熟粒细胞显著增加,最终促使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加。
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运用胃复安和地塞米松的药理作用及针刺足三里的经络功能,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肿瘤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控制率,还可减少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有效地减轻骨髓抑制。故在肿瘤化疗中,胃复安联合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能有效地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保护与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从而提高化疗疗效。
[1]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47.
[2] 肿瘤患者止吐药应用指南[S].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06:98.
[3] 吴俊梅,黄迪.针灸调节IL-2, IFN. MRC免疫网络的研究概况[J].中国针灸,1996,3396(6):61.
[4] 黄秀芳,许金森.足三里穴位注射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象变化的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3):202.
2011-12-14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2.028
1672-2779(2012)-02-0046-02
(本文校对:苏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