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为“伟大的爱情”

2012-05-26胡义鹏

群文天地 2012年7期
关键词:泉源凌霄花云里

胡义鹏

美学课本翻到“社会美”章节后,李树锋老师突兀让我们欣赏了丁建华朗诵的《致橡树》。——作为以个性尊重和人格平等为前提的一首爱情诗被嫁接在“社会美”的视野中,事实上我并不清楚他的寄予;然而我感谢他,因为在这片刻的静寂与思想里,我无疑明晰了长期以来惶惑的一个终极追问:“何为‘伟大的爱情”(毋宁说“爱情”在这首诗里也仅仅是一个巨大的象征,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单说这“爱情”)。

首先我们说:爱情,总之不过是人类中每一个独立个体寻找精神依附的事情。它简单,因为是自然的、健康的情愫;然而又“神圣”,因为爱情关系的建立便意味着共享的发生(而且奇怪:你必然为这共享而快乐)。但,自然的情愫、共生的关系,可以用来说明爱情的本质吗?换言之,这个描述能解释“伟大的爱情”(或是人们常言“真正的爱情”)吗?

——我说,不能。

这就仿佛形式逻辑不能代替事实逻辑一样:你说“上帝无处不在”,无论从概念的旨归还是语言的逻辑上讲无懈可击;可你既然这么描述,必须给我们说明这个前提的可靠性,就是所谓事实逻辑的成立——“上帝是存在的。”

好,如果你认同我刚才的话,我就要给出我的一个更明确的疑问:“真实爱情的发生,在什么状况下成立?它又如何是可能的?”

我们来看这首诗起首的一段:“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诗人用了四种主意象——“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和“险峰”,它们分别象征“我”在爱情中所摒弃的四种不同个体定位。

我认为:只要这一点人格不平等的缺陷存在,这爱情就是存在隐忧的,或者近乎可以说,是封建的、非人性的。

各位明眼的,你说是也不是?

反觀舒婷身后的“《今天》派”新诗潮运动,它的意义如此重大,全因部分召回了“五四”远去半个世纪后的精魂,于普遍的集体无意识依然盛行的封建中国再次大声疾呼个性解放、恋爱自由(难怪遭到普遍的质疑,所以聪明的诗人们给作品穿上了“朦胧”的外衣)。舒婷们走过20余年,我们试观当下的中国,恐怕这一理想仍未进入全民性的普遍实践。

我们再看下面的几句——“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我”的个性自由在“……都还不够”和“我必须是……”这两个决绝的表达中达到了极致。我们隐约感到:“我”寻找到的已然不像本来的“我”,或者说是在“本我”的确认中“我”已经悄悄转了方向,这次转向要解决的问题是:“我应该是谁?”

这注意到了吗?“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和“你”在这个句子里是对等的,没有任何一方是卑微的奉献者,他们相互独立、彼此欣赏,然后“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就是说在自愿的前提下达成了共生关系。最后我们“相互致意”,却“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言外之意:爱是排他的,这种排他并非强制的“法则”,而是说在真的爱情关系中,无人可以替代“你”给“我”带来的思想共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既是自然而然,又是理所当然。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这种亲密的共生关系会取消彼此的个性吗?诗人显然也怕我们走入这个误区,马上给出她的回答—— “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 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这种理想的爱情关系中,“你有你的……”,“我有我的……”,两相辉映:“我”和“你”共同完成了我们爱情生活的创造,谁也不逊色。在这个生活前景里——“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命运可以被“分担”和“共享”,无论艰辛与幸福都彼此相连。这些最后标志着“你”、“我”的爱情关系已经从“脉脉含情”走入了“心心相印”。我们现在可以和诗人一样自信地宣布——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进入我们的语境即:“我”之所以爱的是“你”,是因为在你身上发现了“我”理想中的那一种人格价值,“我”爱着你的“立场”和“信仰”。在这个意义上,“你”作为一个整体被“我”接受——恰如对母亲或祖国的爱,纵然“她”贫穷、愚昧,我们并不为此否定这爱,因为我们的家庭或者文化血统使然。

这就是舒婷眼中“伟大的爱情”。

这“爱情”使人忘我却不丧失自我。因为忘我,我们超越了视爱情如交易、视人格为财物的势利;因为不丧失自我,我们超越了视情人如靠山、视自己如附庸的卑怯。

“我们”由平等而交流、在并进中共勉。——我想:哪怕这“爱情”始终无法摆脱苦难的阴影,哪怕它从未被祝福,但它既然获得了身份的确认,就足以傲视这个平庸的时代,并为“爱情”这一人类最后可以坚守的价值信仰唱一曲迷人的挽歌!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文法系汉语言文学09级)

猜你喜欢

泉源凌霄花云里
凌霄花
雨天
杜泉源
为什么会下雪?
奔涌吧!泉源
凌霄和月季
咏凌霄花二首
盖高楼
“雨”字的学问
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