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赛事在城市营销中作用的维度分析
2012-05-23柴王军李健康
柴王军,李健康,邢 鸿
(山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城市和城市区域越来越纳入全球经济网,国家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城市和城市区域之间的竞争,大都市及其所在区域的经济主导地位越来越突显,成为所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前沿阵地。[1]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城市在全球化时代面临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营销城市成为城市发展重点,21世纪的城市营销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大型体育赛事受到各城市的青睐,成为城市营销的战略工具。L·勒卡达内甚至将以奥运会、世博会等为代表的全球性大事件喻为“可与19世纪工业革命相比的发动机”。大型体育赛事作为城市营销的战略性工具,通过提高城市的全球知名度、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建设来达到塑造城市国际形象和提升全球知名度的城市营销目标。
随着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营销实践发展,理论界加强了对其相关理论的研究,笔者根据相关研究总结出对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营销关系的分析涉及两个维度: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图1)。时间维度是指大型体育赛事在申办、筹办、举办和赛后阶段在城市营销方面的作用和特点不尽相同,从时间维度探讨大型体育赛事在城市营销中的作用非常必要。空间维度是指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所处的不同空间产生影响。大型体育赛事在城市营销中的作用涉及五个空间维度:主办城市区域、主办城市、主办城市周围城市、主办国家、世界。大型体育赛事在城市营销中的作用在不同空间维度表现不尽相同,在主办城市区域和主办城市范围内,大型体育赛事在城市营销中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城市产品,这些城市产品是通过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全方位产生影响实现。在城市范围外(主办城市周围城市、主办国家、世界),大型体育赛事在主办城市营销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城市形象和品牌的传播。
图1 大型体育赛事在城市营销中作用分析时空维度
1 时间维度
大型体育赛事具有明确的周期性特征。大型体育赛事从成功申办到正式举办以至赛后效应的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型体育赛事运行周期,这个周期国际上通常定为10~12年。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周期一般分为赛事申办(4~7年)大型体育赛事筹备建设期(4~7年)、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1年)和大型体育赛事后期(2年)四个阶段(表1),各阶段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呈现不同的特点:1)在大型体育赛事筹备期,大型体育赛事主要通过投资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大型体育赛事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指直接用于大型体育赛事比赛场馆建设及相关设施的投资,主要包括比赛场馆、运动员村、记者村、传媒通讯设施。间接投资包括改善道路、机场、地铁等交通项目投资,水、电、热、气等市政建设项目,还有污染控制、治理污染、绿化等环保费用。2)在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间,外部有效需求增加将带动城市发展。这些外部有效需求包括:国内外旅客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前和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间,以大型体育赛事为目的前往主办国和城市,并由此引发的各项经济、消费活动。3)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后期,由于大型体育赛事提升了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知名度,并使举办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基础软、硬件设施跃上新的台阶,这为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城市和国家的后续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表1 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及申办时间表
大型体育赛事不同发展阶段在城市营销中作用不同,大型体育赛事在不同发展阶段推动城市品牌提升的路径如图2所示[2]。
图2 大型体育赛事直接城市品牌提升的路径[2]
1.1 大型体育赛事申办阶段城市营销
城市知名度是指城市目标受众对该城市知晓及了解程度的反应。长期以来由于城市的品牌缺失,导致人们对大多数城市不了解,城市申办阶段是提高城市知名度的有效时机。大型体育赛事的申办为不少城市扩大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提供了机会。大型体育赛事申办阶段是指从城市开始有申办意图到申办成功的时间段,这一阶段大致经历申办意图、申办可行性研究、决定申办、成立申办委员会、申办准备、提交申办文件和游说、成功申办等过程。在大型体育赛事申办阶段中,申办城市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整合城市资源,利用赛事资源的稀缺性和赛事的媒介性,通过城市资源展示(自然资源、体育资源、社会支持等)、突出城市申办亮点(制定申办口号、申办标志和申办方案)、广泛开展各种活动(申办口号和标志征集、嘉年华、全球巡展等)等途径营销城市。赛事申办是城市营销的重要内容,如曼彻斯特曾申办1996年奥运会和2000年奥运会,虽然两次都没有成功,但1996年奥运会的申办使曼彻斯特在全球和国际体育界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形象,2000年奥运会申办,曼彻斯特市把奥运会看成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提高城市信心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并在城市营销方面成果显著:第一,曼彻斯特的国际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投票的一周之前,曼彻斯特的全球媒体曝光率超过英国任何其他城市10倍以上。第二,申办工作促进了城市有关部门的合作,并加强了城市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第三,申办工作改善了城市交通、通讯、安全、旅游及其他方面的战略构想。第四,申办给市民和城市带来了信心。第五,申办工作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一收益达到2亿英镑,包括7 500万英镑的政府投资。
1.2 大型体育赛事筹办阶段城市营销
城市认知度是顾客对城市内涵及价值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城市外部顾客正是凭借着主办城市的认知,来决策对城市进行投资或旅游。城市认知可通过赛事筹办阶段反复宣传,以加深国内外受众对城市的认知,来提高城市的认知度。赛事推广阶段是城市对外宣传,扩大城市品牌认知度的最佳时段。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备阶段是指大型体育赛事申办成功到赛事举办这一时间段,这一的阶段大型体育赛事的工作内容具体包括:组成筹委会(筹备小组)及相关职能部门、在总体策划和申办报告的基础上;制定总体工作方案;抽调相关人员、明确工作任务;制定筹备工作执行方案和倒计时工作网络图;按计划全面启动筹备工作,包括场馆建设、市场开发工作等。赛事筹办阶段也是赛事推广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也是城市营销的重要时机,此时城市应该把赛事品牌推广提高到城市品牌推广的战略高度,具体操作以赛事推广为主,城市形象推广为辅,城市要在这一阶段充分展示城市资源,包括城市人文资源、历史和资源资源,实现城市文化资源、体育资源和赛事文化的融合。具体操作过程中大型体育赛事推广要加入城市理念形象(城市名称、城市标志、城市精神),深入挖掘城市特色,将城市理念形象融入大型体育赛事理念中,制定符合主办城市特色的赛事理念、口号等,在此过程中开展诸如全球城市文化巡演、文化展示、新闻活动等手段全面增加城市的曝光度,实现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特色的融合,全面营销城市文化。
1.3 大型体育赛事举办阶段城市营销
城市美誉度是人们对城市软硬环境等内容亲身体验后,对城市的好感和信任,大型体育赛事举办阶段是提高城市美誉度的重要时机。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阶段是指从开幕式到闭幕式的完整过程,大型体育赛事举办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完成筹委会(筹备小组)转成组委会;按竞赛规程与规则组织比赛;按总体工作方案组织实施相关活动;按市场开发工作中与赞助商签订的协议,全面履行承诺,并做好赞助商服务及维权工作。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间的赛事管理活动涉及面非常广,主要包括运动竞赛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赛事营销管理、赞助管理、媒体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过程。在大型体育赛事举办阶段,来自城市内外的顾客在观赏体验赛事基础上,全面接触城市软硬实力,国内外受众对城市体验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城市在受众中的美誉度。这一时期城市营销的重点就发展到对城市实力的展示上,城市硬实力包括城市生态和生活环境体验,优美的城市环境是提高城市美誉度的重要方面。城市软实力包括城市理念形象和城市行为形象,城市理念如城市口号、城市精神、城市品牌,城市行为形象包括政府行为形象、企业行为形象和居民行为形象。在赛事举办阶段,国内外游客一定会对赛事观赏、场馆环境、赛事氛围等进行体验,国内外游客在对城市形象和赛事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城市的了解程度,可以提高城市在城市顾客心中的美誉度。
1.4 大型体育赛事赛后阶段城市营销
城市忠诚度是指城市外部游客重返城市的意愿及行为,主要包括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游客对赛事的口碑效应对于宣传举办城市的形象具有积极的影响,会吸引新客户前来观光和投资。大型体育赛事的赛后工作主要工作包括:在制定详细的收尾工作计划的基础上,组成若干工作小组,全面开始各项收尾工作;重点完成全面绩效评估;财务审计;资产处置;总结表彰;答谢组织者、支持者、协助者;完成总结报告并向赛事的审批者提交报告;宣布赛事结束,解散组委会(筹备组)等。大型体育赛事结束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效应,根据其赛事影响的持续方式和影响力的强弱,可分为五种不同类型(图3):A大型体育赛事结束后影响力持续上升;B大型体育赛事结束后影响力保持赛事期间的影响;C大型体育赛事结束后影响力有所回落,但仍高于赛前水平;D大型体育赛事结束后影响力回落至赛前水平;E大型体育赛事结束后影响力大幅回落,低于赛前水平。从A到E,大型体育赛事影响力逐渐下降,A表明在赛事举办后,赛事的城市影响力持续上升,甚至超过赛前水平,这种情况下展开城市营销是非常有效的。当然,从大型体育赛事赛后城市效应在持续时间和程度的差异,因此赛后城市营销的重点也不相同。
具体来看,大型体育赛事在赛后城市发展效应与两方面有关:一是体育场馆、基础实施的后续利用;二是周边产业的后续开发。因此,在赛后为发挥城市营销效益,必须实现城市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功能持续、大型体育赛事配套设施(奥运村、新闻中心)功能转移以及大型体育赛事规划园区功能拓展。许多大型体育赛事正是因为在赛后管理阶段没有做好,而使城市营销走向负面。如1976年蒙特利尔15天的奥运会使该市的纳税人负债20年,被世人称为“蒙特利尔陷阱”。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30多个奥运场馆,每年1亿多欧元的巨额维护费用成为雅典的大包袱,雅典城市容量小使得场馆赛后利用成为难题,而成为城市不适合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典型案例。
2 空间维度
随着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举办城市关注重点由大型体育赛事建设规划转变为与城市整体发展的关系以及与周围更大区域发展的关系。现代大型体育赛事在考察申办城市时非常重视大型体育赛事和城市战略规划的联系,不仅要考虑大型体育赛事相关建设计划,还要考察主办城市自身发展战略、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战略的契合程度以及大型体育赛事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特别关注大型体育赛事结束后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避免赛事举办地区成为城市的碎片。由此可见,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空间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型体育赛事不仅对主办城市建设区段和城市空间产生影响,还在主办城市周围城市甚至更广阔的区域产生空间影响。从历届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实践来看,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大致包括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微观是指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区域空间的影响,中观是对主办城市整体空间的影响,宏观是对主办城市周围城市以及城市群的影响(图4)。
图4 大型体育赛事空间区位影响层级示意图
2.1 区域空间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对区域空间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群的影响。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必须依托周边城市,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范围也扩展至以主办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从城市群的层面看,大型体育赛事基本上都是城市的大型体育赛事,而举办城市总是有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腹地区域作为支撑。目前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包括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巴黎)城市群、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和中国长三角城市群,每个城市群中基本上都有多个城市在不同时候举办过大型体育赛事(表2)。这些城市群都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在本国经济中占很大的比重,是本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技发源地和经济中心,这些条件为城市群的城市成功举行大型体育赛事奠定了基础;同时,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行也促进了城市群的发展与壮大,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就是上世纪60年代成功举办东京奥运会而最终形成的。
表2 世界城市群与大型体育赛事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周围城市群整体发展是一个重要契机,城市群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高度关联性,决定了大型体育赛事必然给周围城市群带来发展机会。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群发展的营销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大型体育赛事经济的溢出效应,大型体育赛事带动周围产业和旅游发展,并使城市群投资环境得到整体改善;第二,大型体育赛事运作的城市合作,城市群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城市群的产业支持,以及在旅游、物流、建筑、环境治理等更广阔领域的协同合作;第三,城市群产业结构的联动,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促使产业结构在城市群范围内分离和重组,从而实现区域城市协调发展。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群产生诸多影响,而现实和决定影响范围的关键支撑体系在于区域范围的基础设施体系,其中交通体系建设将直接决定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总体来说,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群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城市群为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提供更广阔的腹地,更多的资源得到共享,还可避免短期大量建设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还能促进主办城市之外临近城市的发展,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城市群的发展。当然,区域城市之间发展存在的差异,要充分发挥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群的营销作用,必须把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向周围城市扩散,需要协调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大型体育赛事城市群营销合作机制如表3所示),制定联动发展策略,把构建完善的区域基础实施体系作为基本支撑。
表3 大型体育赛事城市群营销合作机制[4]
大型体育赛事对区域城市的影响还体现在城市联合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事是历史上首次有两个国家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案例,其城市联合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模式得到认可,国家奥委会也同意举办城市可以有协办城市,以共同完成奥运会的举办,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就有沈阳市、青岛市、秦皇岛等。联合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模式使单个没有能力举办的城市举办成为可能,近年欧洲世锦赛、世界杯以及奥运会都有城市联合申办的案例,联合申办大型体育赛事能极大分散举办城市的经济负担,但也会产生比赛场地分散、交通食宿等方面的不便,还会削弱城市旅游影响。因此,城市联合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间的协调要求较高,城市联合举办要综合评估城市的联合能力,包括交通便捷性、经济平衡性、文化多样性,其中经济平衡是基础,交通便捷是关键。
2.2 城市结构影响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城市空间结构急需调整,大型体育赛事的相关建设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平台。具有良性城市触媒作用的大型体育赛事能为城市空间优化和拓展带来积极推动,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旧城更新、新城建设,有学者将其整合为“1+1”模式和“1×1”模式(表4)。“1×1”模式是指城市以原有城市空间为主,依靠大型体育赛事推动体育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更新原有空间布局,如巴塞罗那奥运会以奥运会为契机推动城市更新。“1+1”模式是指城市跳出原有城市空间,以大型体育赛事为契机推动新城建设,拓展城市空间结构范围,如南京十运会奥体中心建设催生了河西新区。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空间的影响相应的表现为空间扩张和空间内敛。
表4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空间影响“1×1”模式“1+1”模式比较
2.2.1 新城建设——城市空间扩张
通过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拓展城市空间、进行新城建设,主要利用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和设施建设带动城市边缘和城市郊区的开发,使城市结构有组织地向外扩张。这一方面的案例以1988年汉城奥运会、广岛、釜山亚运会为典型案例,在我国以广州和南京、济南为典型代表。
1988年奥运会在汉城举行,汉城(首尔)的旧城区集中在汉江北岸,奥运会前汉城旧城区十分局促,汉城借举办奥运契机,将新建13场馆设施规划在汉江南岸,配套建设的大批运动员村、公寓、新闻中心使得江南新区成为新生活的象征,形成了新的住宅区,成为商业繁华地带,并最终使江南成为汉城主要的居民居住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汉城新区,改变了整个汉城的城市布局。广州于2011年举办了亚洲运动会,广州亚运会前,根据政府《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广州城市发展》规划,广州辖区被分为“一主三副”,“一主”,首次将市桥组团、大石组团、广州大学城、广州新城并入中心主城区。广州城市发展形成“两心四城”亚运会重点发展地区空间结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天河体育中心将作为市级复合型体育中心,亚运会主赛区设于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另在广州新城、大学城、白云新城、花地新城构建地区性的体育中心,形成专项体育功能互补、型制独立并兼容全民健身活动的多中心、多功能的赛区布局。由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带动的城市新区建设,不仅使城市空间得到拓展,还要使城市职能适当转移,这样新城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以大型体育赛事为触媒的新城发展建设要坚持两方面原则:一是功能定位应利用和扩大大型体育赛事效应,并与城市中心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大型体育赛事引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体系将成为新城后续发展的关键支撑。
2.2.2 旧区更新——城市内敛
城市更新是对城市的某些不符合现代发展需求的老旧城区的改善和提高,其实质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新布局、土地资源的重新开发、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和区域功能的重新塑造。大型体育赛事不仅能促进城市新区建设,推进城市空间拓展,还能够振兴衰落区域,为旧区发展注入活力,或延续旧城市发展动力,促进该区的更长远发展,并促使城市空间内敛态势发展。在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及2002年曼城斯特英联邦运动会,在我国以北京奥运会为典型代表。
巴塞罗那1992年奥运会的举办是巴塞罗那及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州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塞罗那市政府和加泰罗尼亚州政府把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融入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巴塞罗那奥运会是将奥运会和城市与地区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案例,奥运会成功地帮助巴塞罗那从一个工业港口城市转型为地中海地区一个以服务为导向的富有魅力的城市。巴塞罗那在将体育场馆建设融入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巴塞罗那充分考虑巴塞罗那体育场馆在空间分布的均匀性,使城市居民都能够享受附近体育场馆提供的服务。奥运会比赛场馆被布局在巴塞罗那城中的4个地区(即4个奥林匹克场馆区)、训练设施设在巴塞罗那的几个不同的区,然后通过道路交通网络将这些奥运会场馆连接起来,通过这种方式使整个城市形成了一个高规格的体育设施网络;第二,体育场馆建设成为城市焕发活力,巴塞罗那将奥运会场馆建设与传统工业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奥运会码头以及在奥运村前建设的休闲娱乐设施彻底改变了地区的面貌。
2002年曼彻斯特英联邦运动会对曼彻斯特东区更新产生重要影响。曼彻斯特东区形成于19世纪,在20世纪初叶成为英国传统制造业,如煤炭、纺织、化工、钢铁等基地,这一地区也一直是曼彻斯特产业工人聚居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底,曼彻斯特遭受严重的经济衰退的影响,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很多年,由于长期以来的持续衰退,曼彻斯特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一直很差,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甚至崩溃,犯罪率居高不下,城市及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环境及卫生条件糟糕,使其成为曼彻斯特市最落后的地区。在这种背景下,从1999年开始,曼彻斯特市政府决心以英联邦运动会的筹备和举办为契机,通过体育手段促进曼彻斯特东区的城市更新,实现城市的整体协调发展。为此,曼彻斯特政府制定了曼彻斯特东区城市更新的规划。规划包括两个核心目标:曼彻斯特东区建设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通过建设满足当地社区居民需要的一系列高质量的体育设施和服务,把曼彻斯特东区建成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适宜居住和工作地方,使曼彻斯特东区尽可能对国家、地方及其所辖地区做出最大的贡献。城市更新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就是在曼彻斯特东区创造和发展一个向曼彻斯特东区居民完整地提供体育和休闲活动设施,通过建立系统的完整的体育场馆服务设施,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包括体育场馆、大型体育赛事与体育活动三位一体的体育服务体系。通过这种服务的提供将体育的发展与城市社会更新密切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包括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对犯罪和卫生等方面的治理、改善东区环境、促进社会包容与更新。
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旧区更新一般有两种不同发展方式:复兴衰落地区和延续地区发展,其实质都是通过大型体育赛事促进旧区重构和更新,有利于对城市原有空间格局进行梳理和调整,促进地区复兴,赋予城市新的文化内涵和空间特征。
2.3 城市区段影响
城市区段是大型体育赛事建设的核心地段,一般都会形成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区域。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区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启动效应。若城市区段尚未建立开发计划,则大型体育赛事就成为该区段开发的核心驱动力,通过体育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直接带动周围区段土地开发,从而实现区段的整体发展重构,在这一效应中,大型体育赛事对区段开发起到决定性作用;2)催化效应。如果区段开发已经完备,甚至已经开始实施,则大型体育赛事就成为该区段开发过程中的催化剂,对开发计划起到促进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两者相比,前者对城市区段的影响是显性的,大型体育赛事建设直接形成区段核心区;后者对区段的影响则比较隐形,区段不会因大型体育赛事的不举办而受影响,但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会加速这一过程。
2.3.1 启动效应
城市利用大型体育赛事契机,进行促进衰退地区复兴和新区建设时,大型体育赛事往往作为区段开发的启动要素,直接带动该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如悉尼奥运场馆建设就对区段产生明显的启动效应。2000年悉尼奥运场馆建设主体区域选择在距市区以西14 km的霍姆布什湾(Homebush Bsy),由于历史原因,从1894年到1993年整整100年间,霍姆布什湾曾是土著人曾居住的地方、欧洲移民抵达和落脚的地方、采石场和砖厂、曾作州屠宰场、前海军军需品仓库、无法控制的垃圾场。20世纪70年代,有人提出将其建成国际体育中心,80年代开始改造,目标使其成为体育与娱乐中心。2000年奥运会主体育场馆在此建设,拉开了霍姆布什湾这个衰退地区启动的步伐。悉尼政府在此建立奥林匹克公园,并将其定位于:体育城——多元化的体育活动;学习社区——教育;信息社区——国际一流的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社区—长期的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赛事城及活力社区——各类文化、艺术、饮食和娱乐活动中心;健康社区——健康、闲暇和康乐社区。奥运大量体育场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周围产业发展的房地产开发,奥运会举办以后,该地区成为具有活力的区域。悉尼奥运会的建设对霍姆布什湾的开发计划来说,具有重要的决定性的启动作用,为该地区发展提供后续发展动力。
2.3.2 催化作用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区段的催化效应,往往体现在为城市基础设施升级、公共空间体系的建构以及大型体育赛事给城市留下美好的城市场所记忆。2008年奥运匹克公园规划选址就体现大型体育赛事的催化效应。在奥运公园选址上有三种方案:东南四环选址、北郊选址和亦庄选址,即南北选址之争,主张选择南边的学者认为有利于发展城市外围副中心,吸引人口外迁,缩小南北差距,实现城市均衡发展,主张选址北边的学者认为能有效利用亚运场馆和配套设施,并符合北京城市发展规划。最后奥林匹克公园选址在北郊,事实说明这种方案最大作用在于对该区域的催化作用。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形成了融合了办公、商业、酒店、文化、体育、会议、居住多种功能的新型城市区域,区域内有完善的能源基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其建设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市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使之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空间开敞、绿地环绕、环境优美,能够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可以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对周围区段产生强烈的催化作用。
3 小结
大型体育赛事在城市营销中的作用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予以分析,时间维度主要是赛事发展的不同阶段(赛事申办、筹办、举办、赛后)城市营销重点不同,空间维度是指体育赛事对城市内外空间(主办城市区域、主办城市、主办城市周围城市、主办国家、世界)产生不同影响。对大型体育赛事在城市营销中的作用维度分析为相关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朱洪军.大型体育赛事提升城市品牌的路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10):11-16.
[2]胡晓华.大型城市项目规划建设对城市空间的影响[J].规划师,2006(11):17.
[3]刘彦平.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2009—2010)[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刘彦平.城市营销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
[5]周文辉.城市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余守文.体育赛事产业与城市竞争力:产业关联·影响机制·实证模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7]程晓多.城市申办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会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8]王璐.重大节事影响下的城市形态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9]李南筑,袁刚.体育赛事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0]马斯特曼·G.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和营销[M].孙小珂,译.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
[11]斯特德曼·格雷厄姆.体育营销指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7.
[12]王守恒.北京体育赛事管理与营销报告[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10.
[13]杨铁黎.转型期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特征与对策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7.
[14]里奥·艾瑞克·亚历山大.体育与城市影响:欧洲经验[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6.
[15]谢文蕙.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2.
[16]G.AHLERT.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soccer world cup 2006 in Germany with regard to different financing[J].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2001(13):1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