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公众调查与完善建议
2012-05-20杨华国
杨华国
(嘉兴学院文法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1 嘉兴市电子废弃物回收公众调查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产业的高速发展,电子废弃物的无序回收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难题。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确定浙江省为国家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试点省。2005年,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电子废弃物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试点暂行办法》,提出了建立覆盖全省的回收网点,形成规范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嘉兴市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是浙江电子废弃物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加强电子废弃物的规范化回收利用,既有利于解决电子废弃物给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是嘉兴市走循环经济之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公众是电器电子产品的消费者,也是电子废弃物的主要来源和非法拆解所造成污染后果的主要受害者。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离不开公众特别是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支持,甚至可以说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只有了解和掌握社会公众对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相关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才能真正建立一套符合国情民意、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为此,分别在嘉兴市南湖区和秀洲区选择4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
为了更准确把握社会公众对嘉兴市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认知情况、实践做法和政策倾向,本次调查问特别设计了嘉兴市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公众调查问卷(略)。
2 嘉兴市电子废弃物回收公众调查的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16份,经过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2.1 基本情况
消费者的年龄和收入情况是影响电器电子产品消费的主要因素。本次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被调查对象18岁以下16人,占7%;18~44岁66人,占31%;45~59岁76人,占35%;60岁以上58人,占27%。近三年家庭年均收入4万以下35人,占16%;4~8万69人,占32%;8万以上87人,占41%;其他(指不方便透露或不清楚者)24人,占11%,见图1。从调查对象的年龄和收入情况看,基本上符合嘉兴市人口构成比例和家庭收入格局,代表性较强。
2.2 电器电子产品保有情况
由于调查问卷采集点设在嘉兴市区,从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保有量来看,所谓的“四机一脑”和手机等都比较普及。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每个家庭平均拥有电视机1.6台,洗衣机0.9台,冰箱1.2台,空调1.8台,电脑0.8台,手机3.7部,远远高于全国电器电子产品的保有量,见图2。这些电器电子产品经过一定年限后都会进入电子废弃物行列,从而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体系形成严峻的挑战。
2.3 电器电子产品使用寿命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电脑、手机的使用寿命见图3。图3表明嘉兴市家用电器的使用寿命处于正常水平,但随着整个电器电子产品行业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嘉兴市电子废弃物产生量必然会随之逐年增加。
2.4 报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途径
73%的居民将家里的报废电器电子产品卖给走家串户的个体回收户,18%的居民选择家电“以旧换新”来处理报废的电器电子产品,3%的居民选择卖给正规回收商和社区回收点,6%的居民选择闲置,见图4。当然,2009—2011年,国家推出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废旧家电的补贴政策十分优惠。按财政部的规定,凡具试点省、市当地户口,在规定时间内交售旧家电并购买新家电的单位和个人,在购买新家电时可享受新家电销售价格10%的补贴,其补贴上限按照品类分别设定为:电视机400元/台,冰箱(含冰柜)300元/台,洗衣机250元/台,空调350元/台,电脑400元/台。 这对居民选择将废旧家电交入以旧换新渠道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来自嘉兴市商务局的统计显示,2011年嘉兴全市家电以旧换新产品销售48.2万台,销售额17.4亿元,同比增长39%[1]。但是,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从2012年开始就不再实行,所以调查问卷中选择家电以旧换新的比例在2012年以后会大大缩水。
2.5 影响居民选择报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途径的主要因素
39%的居民认为回收价格是影响其选择处理途径的主要因素,55%的居民认为方便快捷是主要因素,只有5%的受访居民将环保考虑作为选择报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途径的主要因素,见图5。调查结果表明,方便快捷和回收价格是决定居民选择报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途径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嘉兴市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中应该将这两大因素作为主要考量指标。
2.6 回收价格对居民选择处理途径的量化影响情况
调查显示,当个体回收户的回收价格比正规回收渠道高20%以内时,63.6%的居民选择愿意卖给正规回收渠道,30.8%的居民选择卖给个体回收户,5.6%的居民表示没想好。而当个体回收户的回收价格比正规回收渠道高出20%以上时,选择卖给个体回收户的比例上升为62.4%。这表明回收价格目前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居民选择处理报废电器电子产品途径的因素。因此,新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中必须在对个体回收户进行良性疏导外,加大对规范化回收渠道的补贴,使其回收价格保持在一定的合理水平,从而具有相应的竞争力。
2.7 公众对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所含有毒有害物质的认识情况
33%的居民表示对此情况不大了解,61%的居民表示知道一点,只有6%的居民认为自己比较清楚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广东贵屿和浙江台州等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非正规拆解所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情况,有42.6%的表示有所了解。了解的途径方面,通过网络了解的占10.4%,通过广播、电视的占25.6%,通过报纸、杂志的占33.2%,通过社区宣传的占16.9%,其他途径占13.9%。这表明当前传统媒体依然还是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宣传教育的主要平台。但是,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新兴媒体在青少年和青年人群中的意识培养和价值熏陶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和加强。青少年和青年是未来电器电子产品消费的主力军,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应对此引起积极重视。
2.8 公众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无害化处理责任承担的认识情况
32%的居民认为应该由政府承担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无害化处理的责任,41%的居民认为应该由生产企业承担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无害化处理的责任,9%的居民认为应该由销售商承担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无害化处理的责任,14%的居民认为应该由回收处理厂承担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无害化处理的责任,而只有4%的居民认为应该由消费者承担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无害化处理的责任。这表明,由消费者来承担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无害化处理的责任受到广大居民的抵制,嘉兴市在设计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时应该考虑回收处理费用分担机制的公众基础。
3 基于公众调查的嘉兴市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完善建议
嘉兴市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公众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1)嘉兴市家用电器保有量大,更新换代周期短,这要求嘉兴市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2)居民处理报废家电方式的倾向与偏好,决定了目前嘉兴市电子废弃物回收主要以走街串巷的个体户回收为主要渠道。个体户回收渠道回收效率高,回收方式便捷灵活,回收价格优势明显,从而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同,在电子废弃物回收渠道的竞争中基本处于垄断地位。杜欢政教授等2011年对嘉兴市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状况所进行的调查结果也旁证了此点[2]。(3)个体户回收渠道由于处于管制真空状态,回收后的处理过程往往造成了环境污染、拆解人员身体健康受损、二手电子市场混乱、正规处理企业无米下炊[3]等诸多问题,而社会公众对此却缺乏充分的认知。(4)个体户回收的垄断地位和公众环保考量的认知缺失导致社会公众对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中责任承担的回避倾向。这种状态的长期存在形成了牢固的路径依赖,决定了日本等国家的消费者责任机制在嘉兴缺乏社会基础,嘉兴市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必须形成相应的费用分担机制。
基于上述调查结论,对嘉兴市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完善建议。
3.1 对个体户回收渠道进行规范化引导
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是一项极为个别化、零散性的事件,电子废弃物的品质、成色、使用年限以及回收时间和运送适宜度,等等,都决定了每次回收成本各不相同,而且居民处理报废家电要求回收者必须上门回收,这些特点决定了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必然以个体户回收为主导,而另起炉灶建立专门化的正规渠道不符合国情。因此,嘉兴市乃至浙江省和全国其他地方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的合理选择和理想做法是对现有个体户回收渠道进行规范化改造和引导,发挥其优势,革除其弊端,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符合国情的高效率、低成本、便捷环保的回收系统。
在这个方面,浙江永康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为个体户回收渠道的改造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其核心是通过“个体回收户+回收基地”做法,把“游击队”改造成“正规军”[4]。完善嘉兴市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应该借鉴浙江永康的做法,以改编为原则,建成“个体回收户+回收基地”的回收渠道。政府要充分发挥公共管理的职能,依靠行业龙头企业的力量,统一搭建平台,在嘉兴五县两区的城乡结合部,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基地。回收基地应该由政府统一成本价或无偿划拨土地,由行业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统一纳税、统一排污。同时,在居民社区,以现有社区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为基础,建设覆盖面广泛的回收中转网点。再次,对目前走街串巷的个体户回收大军进行改编,设立“七统一、一规范”,即: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经营规范。个体户回收的电子废弃物统一交到回收中转网点,回收中转网点收集的电子废弃物统一到“回收基地”进行交易、分类和初步的拆解、加工,以便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分流,或作为二手产品,或作为零部件,或转运有处理资质的拆解企业进行最后拆解利用。
3.2 加强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公众环境宣传
公众行为取决于公众观念。公众在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方面环保意识的提高是完善和改进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的群众基础。一方面,作为消费者,公众会有意识地选择符合环保设计的电子产品,这对生产商自然会形成有利的约束和导向,并将从根本上提高生产商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如果人们的环境意识能得到提高,公众将会主动将报废电器电子产品交给规范化的回收渠道,甚至自愿为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支付一部分费用[5]。但目前公众对电子废弃物的环境危害性认识不足,人们更多将其看作有价值的物品,而不是对环境有危害的废物。这直接导致了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企业的发展困境,而为非法拆解创造了条件。因此,应将与电子废弃物回收相关的环保宣传教育作为嘉兴市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和完善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和微博、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以及将相应的环保知识纳入学校课程等多种途径与方式,向公众广泛宣传电子废弃物对环境、人类健康的危害和回收处理的重要意义,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逐渐在全社会范围内达成“谁受益、谁付费”的共识,自觉支持和参与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工作,为嘉兴市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文化基础。
3.3 建立合理的责任承担机制
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建立起相对比较完善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合理的责任承担机制的支撑。目前从我国国家层面和浙江省层面的立法来看,我国是借鉴欧美国家的做法,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而回避了日本等国家的消费者责任机制,顺应了当前社会公众对责任承担主体的认知基础。从责任承担机制的具体内容来看,主要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为运作平台。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规定,国家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主要缴纳义务主体,基金主要用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费用的补贴。从这个责任运作平台可以看出,生产者为主要义务主体,处理者为主要受益主体,而回收者被排斥在平台之外。但回收系统的良性运作是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关键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对现行个体回收户的规范化改造和长期化运作,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撑和保障。因此,嘉兴市乃至国家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中应考虑将回收环节纳入现行责任运作平台,从而形成生产者、回收者、处理者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责任承担机制。
[1] 嘉兴日报.我市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去年卖了23亿[EB/OL].(2012-01-16)[2012-08-10].http://www.jiaxing.gov.cn/art/2012/1/16/art_21_88552.html.
[2] 杜欢政,方伟成.嘉兴市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状况调查与对策建议[J].家电科技,2007(11):38-39.
[3] 张帆.建立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处理体系[J].家电科技,2005(1):43-45.
[4] 杜欢政.浙江永康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践[J].电器,2007(5):26-27.
[5] 王春香.我国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的困境及出路[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