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霉酚酸酯与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LN)

2012-05-17王海生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3期
关键词:免疫学肾炎剂量

王海生

宁都县田埠卫生院,江西 宁都 3428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以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2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范围在3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5±4.3)岁,所有患者依据美国风湿病协会SLE临床诊断标准,均确诊为狼疮性肾炎,且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心肺功能障碍、活动性感染、肝功能异常和白细胞减少症状。将患者随机分为霉酚酸酯(MMF)治疗组和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CYC)治疗组,每组20例,并保证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CYC组患者首先静脉滴注0.5~1.0g/d的甲基强的松龙,总用药剂量为2.0~3.0g。静脉滴注完成后,口服0.8mg/(kg·d)的强的松,每天清晨用药,药量逐渐降低。

M M F联合激素组患者,患者霉酚酸酯最初的使用量为1.0~1.5g/d,每天分3次服用,治疗3个月后将剂量逐渐降低至0.5~1.0g/d左右。同时服用10~30mg/d的强的松,并逐渐将剂量降低至10~15mg/d。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分别接受肾组织学、血清学和尿液等临床检查,同时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感染和胃肠道症状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肾损害疗效

MMF组患者临床治疗后尿红细胞和尿蛋白降低比例显著高于CYC组患者,且血尿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患者缓解肾损伤的临床疗效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 外周血象

CYC组患者治疗后贫血发生率为47.8%,MMF组患者治疗后贫血发生率为41.2%,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肾损伤疗效对比分析(%)

2.3 免疫学影响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免疫学影响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学影响对比分析

2.4 不良反应

CYC组治疗后5例患者发生带状疱疹,1例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肺炎;MMF组治疗后仅2例患者发生带状疱疹。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狼疮性肾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肾炎,该疾病具有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等特征,因而需要接受及时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疗和抗炎治疗,从而缓解患者的肺部损伤,提高患者远期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护肾功能,同时避免复发。与MMF疗法相比,CYC治疗远期和近期的疗效较差,无法有效控制狼疮的活动性,且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MMF是一种选择性的B和T淋巴细胞抑制剂,能够有效避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以及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且治疗后的远期和近期疗效都较为理想,因而是一种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免疫学肾炎剂量
·更正·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爵床抑制肾炎细胞增殖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