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沅县麻风病流行与防治分析
2012-05-16罗庆馋
徐 梅,罗庆馋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普洱 666500)
镇沅县位于云南的西南部,地处无量山和哀牢山之间,面积0.41万平方公里,全县有9个乡(镇),110个村,1212个组。全县人口有20万,以彝族、哈尼族、拉祜族为主,90%以上的人从事农业,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级贫困县。1976年~2010年共发现麻风病人117例,经过34年的综合防治,使患病率和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目前有现症病人4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源于镇沅县疾控中心皮防科麻风病人病历、个案登记表、历年麻风病防治资料。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麻风病个案调查表分年段进行资料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特点
1976年~2010年,镇沅县有8个乡(镇)发现了麻风病人117人,分布在全县43个自然村68个村民小组,占村民小组的56.11%。最多的是田坝乡和古城乡,分别为25例、20例,和平乡未发现病人。
发现率、患病率和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由 1976年~1980年的6.40/10万、0.34‰、4.50/10万降至2006年~2010年的0.50/10万、0.02‰、0.05/10万(见表1)。
2.2 发现患者特征
①新发现患者中,男性比例高(70%~75%)。
②多菌型比例及主动报病呈上升趋势,畸残率呈下降趋势。
③上世纪 70年代~90年代,普查发现的大量患者中,15岁以下少年儿童所占比例占 3%~0.83%,以后逐渐下降(见表2)。
表1 镇沅县麻风病5年段平均患病率、发病率、发现率
表2 镇沅县1976年~2010年发现患者特征(%)
3 讨论
镇沅县的麻风病流行时间长,发病率和患病率属于中上,流行范围广,在县委及政府的领导下,1986年撤并镇沅县卫生防疫站成立皮防科,与基层防保网相结合,协同开展麻风防治工作。通过接触者检查、线索访问等多渠道、多形式最大限度地发现麻风患者,主动发现与被动发现方式相结合,进行登记管理,居家治疗,按时送药上门。镇沅县麻风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由1976年~1980年的0.34‰、4.50/10万降至2006年~2010年的0.02‰、0.05/10万,主要是经过了3个防治阶段。1980年~1989年单D(DDS)治疗,年下降幅度较小,为11%;1990年~1999年用DDS+RFP治疗,年下降幅度为13.00%;2000年~2010年采用MDT(DDS+RFP+B663)治疗,年下降幅度较为明显,达到66.00%。2008年底,镇沅县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申报后通过了国家验收。
自1986年以后,镇沅县每年进行一次疫村普查、家属检查、报病奖励等发现麻风病人,主动报病率逐年升高,发现率逐年下降,到2010年底发现1例,为0.50∕10万,比1979年下降95%,近10年来每年发现麻风病人均在1例~2例。在近几年新发现病人中,多菌型所占比例有所上升(1979年达53%,2010年达75%);畸残率下降不明显; 2004年尚有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发病,这说明麻风病流行尚未得到彻底控制。影响麻风病流行的因素较多,如,营养状况、居住条件、气候、以及经济、文化、卫生发展程度等。
镇沅县是高寒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属于全国麻风病发病率较高的省份[1]。从2000年以后发现的11例病人分析,由于病人减少,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并不把麻风病症状和体征认为是严重疾病,不去求医导致诊断延误[2],增加了致畸的可能性。原治愈存活患者中有Ⅱ级畸残28例,他们存在着许多康复和社会问题,均需要更多的医疗护理、康复医疗和生活照顾。
4 建议
(1)通过电视、黑板报、宣传画等形式,在集市等人流集中的场所开展宣传和咨询,大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防治知识。
(2)2000年以后新发现病人的家庭内发病占63.6%,其家属应定期检查,及早发现新患病者;并充分调动自报、基层防保网等方式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防止畸残。
(3)应加强家属及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麻风病早期症状和体征,提高就医意识,对基层防保网及皮肤科医生进行麻风病培训,防治漏诊和误诊发生。
(4)政府应增加麻风病防治经费,稳定防治队伍,提高防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能在市级防治机构做病检工作,对查菌阴性和靠症状体征不能确诊的患者进行确诊。
[1]陈贤义,李文忠,陈家琨,等.麻风病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孙一萍,陈树民.山东省新发麻风病患者求医行为和延迟诊断调查[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9,25(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