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与高中三年级语文教学研究
2012-05-10刘桂凤
刘桂凤
摘要: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在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相对均等的教育。如何在高中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呢?本文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授课内容的确定;教学设计;课堂作业的布置;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探究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语文教学;研究
长期以来,在高考这种导向下,学校的影响力和学校的品牌都取决于学生的高考成绩和高考升学率,可以简单地认为学校获得的效用水平取决于学生高考成绩的高低。因此,许多教师都把学生考试成绩当做终极追求,所以大多老师只重视传统教学,特别是针对有可能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学生,而忽略了一部分同学,这些学生或时间,或精力,或兴趣不高,索性放弃学习。高中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完整的人格建构。这种情况令人惋叹,令人不满,甚至令人愤怒。以人为本的教育均衡发展观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追求教育质量的均等,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如何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相对均等的教育,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学习潜能。实现“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美好愿望,以怎样的方式才能使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教育均衡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教育以人的培养和发展为目标,教育均衡发展不能仅仅体现在资源配置、硬件建设方面的均衡,还需要关注更深层次的教育均衡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即要追求教育机会均等,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均等的课堂教学与教育机会,学业成功的平等机会,更要重视质量均衡,教育结果的均衡以及教育评价的均衡。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这种观念应该贯穿于教师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老师必须把功夫下在备课上,课堂教学效果、质量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备课时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
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授课前将所授课班级的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个大体的掌握,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在普及教育的现实下,老师都知道或观察到,在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其实都是很独特的个体。面对一班混合能力的学生,他们有不同的成长经验及背景,拥有不同的长处和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特性及学习动机亦有明显的差异。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早前学习的缺失,未能很好地掌握某些基本知识及技巧,他们正痛苦掙扎,忙于追赶课程內容;但另外一些的学生,可能只需稍稍点拨,便可以直达终点。教室內明显地出现各种不均衡的情況,教师“一刀切”地组织教学,显然有悖均衡发展的观念。只有知道不同的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教学目标的设置应有梯度,要设计得符合各个层次的学生的现状,要设置到“让学生跳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高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比如复习成语运用的专题时教学目标设定为:①积累并理解初高中十二册课本中的成语;②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及解题能力。这样设置目标,部分未能很好地掌握某些基本知识的学生可根据课文注释、思考和练习、现代汉语词语表加以摘录,积累起数量可观的成语。因为近几年高考成语题所涉及的成语绝大多数取材于教材,切实掌握课本中的成语,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就已经是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而另一个目标则是针对部分资质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置,让他们能够运用多余的精力锻炼自身解题技能。这样便能够为不同能力的学生造就更有效的学习机会,学业成功的平等机会。尤其是在上古文时,这部分非常重要,但是总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学习目标,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情况。学生接受不到,讲得再多也是枉然;或者讲的内容太浅显,部分学生已经掌握,说了同样白费劲。
二、授课内容的确定
授课内容的确定更应在备课的关键,在讲新知识点时侧重些差生,复习和练习时可以侧重优生(多出点有难度的题),每堂课的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确保课堂大容量、快节奏,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根据271法则,授课内容应安排为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教师应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平等”的方式进行。即使再好的备课,得不到学生的支持与配合,整个课堂也是失败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分层次设置的教学目标落实,这样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环节。而中等生是重点把握的对象,他们有极大的潜能等待开发,同时利用他们在认知上的不完善,把问题逐步展开,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总会有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问题,那么在提问比较简单的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尽量让后进生来回答,最好是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充分发现,然后在他们不举手的情况下指名来回答,在他们正确时,要及时予以鼓励。他们偶尔做对事情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应该抓住时机,适当的表扬他们,让他们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让他们也能在同学面前有“骄傲”的时候。
在我们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总会有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深层次的问题,尖子生在小范围内非常容易骄傲自满,所以此类问题就要让这些学生来回答,通过引导使他们有危机感和使命感。他们想保证有充足的后劲,不断进步,只有继续努力,不断巩固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重点培养,尖子生在每次考试中都能正常或超常地考出应有的水平和亮出他们的风采。
讲解语言严谨而不乏机趣,激活课堂气氛。以前,经常会听到老师在埋怨:学生们太不懂事,怎么能利用上课时间睡觉呢?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师的败笔。学生们在课堂上睡觉,很大原因在于课堂气氛过于死寂,或是讲的内容太深,听不懂,或是讲的太浅,没意思。好的讲解,严谨而不乏机趣,庄重而不乏诙谐,让人如坐春风,如饮甘露,让人感受到语言之妙,妙不可言。语言一定要凝练准确,经得起推敲,真正做到“有实事求是之心,而无哗众取宠之意”,而又能让全体学生领会。如积累文言虚词、实词也是一大难点,如果把这些虚实词连缀成句那么记忆效果就会好很多了。比如“书”的义项连缀成句就是:(把)奏章、文书、书信的文字记下写成书籍《尚书》,虽然不是优美的一个句子,但却是一个很好的记忆方法,相信各种不同的学生都能记得住。
四、课堂作业的布置
课堂作业的布置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优秀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而对于一般的学生,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他们取长补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在完成课堂作业的同时进行相关的练习,加以巩固所学知识。老师要及时批阅作业,及时反馈,并做好个别学生的面批和谈话,强化落实。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很重要。对任课教师而言,均衡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评价要遵循“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原则。所以在课堂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并给予口头上的肯定和表扬。由于学生的个性、智力、兴趣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分层次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采用的语言也应适当的变化,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陈某,基础较差,自信心又不强,我对他的评价就是“你的不足就是你的潜力所在,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变不利为有利,唯有弥补你的不足之处,变差为不差。”
例如学生曾某,比较聪明,但自高自大,骄傲自满,从高二时就说自己考个二本没问题,学习失于浅尝则止,不听老师的教导,所以成绩一直在班级12名左右,没有突破。我让其认真再做曾经讲解的练习题,促使其领会实质,后来,思想转变了,成绩也进到了班级5名左右。
对于均衡教学我们需要做得还很多,在实际的教学中可能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但是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在高三复习课堂,轻松开拓出一片新的发展空间,实现共同成长进步令人鼓舞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