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2012-05-10麦永禄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2012年3期
关键词:教育均衡共享资源配置

麦永禄

摘要:教育均衡,即教育均衡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相对的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在发展均衡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非均衡教育的表现,造成非均衡教育的基本原因,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这种问题,以达到相对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均衡;资源配置;共享

教育均衡就是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以及全面发展;从学校来看,教育均衡是指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以及各类教育之间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从社会上来看,教育均衡是指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当前大多数人所关注的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或者说,它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保障问题,教育的民主与公平问题。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在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国家制定的有关基础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基础教育法规和政策,都要体现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思想,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基础教育资源,必须均衡配置;各級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具体进行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中,要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均衡的教育和发展机会。从教育资源的配置看,教育的“硬件”设施,包括每生平均教育经费、校舍、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体育活动等的配置,教育的“软件”,包括教师、图书资料等的配置是否均衡;从教育目标来看,包括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教育的功能来看,是指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为“八大均衡”,即:入学权利和入学机会实现均等发展,其中包括有能力就读的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学生,都享有均衡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区域之间实现的均衡发展,即在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乡域之间统筹规划;城乡之间实现均衡发展;校际之间实现均衡发展,包括学校布局和规模均衡合理,教育经费投入、学校设备设施、师资配备、每生平均教育资源、学生生源的均衡等多方面;学生之间实现均衡发展,包括校内各班級在设施、师资、生源和管理等方面的均衡;不同类别、不同級别教育之间实现均衡发展,包括基础教育内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也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均衡发展;教育质量实现均衡发展,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均衡;教育结果在学校教育中和受教育者之间实现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均衡发展,因为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实施机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一、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根本原因

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表现在:从空间结构看,反映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具有不同经济背景的家庭之间,具有不同学习潜质的学生之间所得到的教育资源以及所受到的教育对待的差异的存在与扩大;从时间进程来看,表现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过程和效果方面。

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教育资源供给短缺和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是造成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两个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从教育供给的角度来看,我国是一个具有超大规模教育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供给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教育资源供给的总量性短缺将长期存在;而从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看,长期以来,我国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现象。

教育政策失当也是造成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教育投入的大致格局是:中央和省級的教育投入主要用于高等教育,示范性高中,以及所谓的重点学校,而基础教育投入的职责基本上由基层政府承担,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县财政承担。特别是西部学校,中央和省級政府对义务教育只承担补助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责任,造成基础教育资金严重匮乏。农村的普通高中的建设基本上由学校来承担,有些地区的农村高中还有五六十年代的瓦房教室,其他的基础设施更不用说了。东部学校好于西部学校的,这样也是造成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如何在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面对学校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形成更多的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特色学校;如何处理好学校办学特色与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教育创新发展与教育均衡发展。

(一)以政府为主导保障充足的经费,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前提。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有充足的经费,政府不但要在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中占有主要地位,并且要建立规范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同时,转移支付的额度应建立在完整、准确的统计数据基础上,使经费的投入更科学合理。在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上,强化对困难地区和学校的政策倾斜,少搞“锦上添花”,多搞“雪中送炭”。

(二)寻求区域内均衡发展,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既要抓区域之间的均衡,也要抓同一区域内的均衡,对弱势给予更多的政策和照顾。寻求区域内均衡发展,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

(1)在办学条件上实现均衡: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相当明显地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上。所以首先要在办学条件上实现均衡,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扶持薄弱学校。具体来说,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和仪器设备大体相当;通过整合区域教育资源以实现一定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如:学校布局调整,资源重组;收归兼并,把城郊学校或具备一定条件的私立学校并入力量雄厚的学校,办成分校;建设区域性教学楼和宿舍楼,劳动科技实践基地等。即改造薄弱学校,努力缩小校际差距,从根本上逐步解决非正常的择校问题。

我们强调的区域内学校要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是说每所学校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发展水平。教育均衡只能是一种相对的均衡,教育均衡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做的不是降低优质学校和优质教育的标准,而是政府提供的办学条件要相对基本均衡,大力扶持薄弱学校,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2)在师资队伍上实现均衡:

①加强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培训使每位教师都树立起现代教育价值观,并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具有教育公平的理念,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因材施教的能力。

②建立教师定期轮岗制度以及优秀教师共享制,促进学校师资均衡。教师队伍素质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为了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采取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是一项基本的策略。规定教师在一个学校连续工作超过一定年限,必须轮换调整。通过师资轮换调整,可保证各校间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相对均衡。弱势群体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弱势群体教育包括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的教育、残疾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一些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等。弱势群体教育是教育均衡的难点,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还要通过建立相互竞争机制,不断激活学校向更高水平的均衡阶段发展,是教育均衡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才能带动高质量高水平的均衡。要使均衡不断向深度、广度和高水平阶段拓展,必须抓住教师队伍这个核心,通过制度创新,激发教师和校长的职业活力、专业创造力和教育教学热情;必须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不断增强学校的发展动力、活力,激励学校之间、区域之间向更高水平的教育均衡目标发展。

③制定城市、县,乡镇办学条件、教师福利待遇统一的标准。如果制定统一标准并加以落实,可以促进师资流通的顺畅。这对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将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三)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最终落实在受教育者的均衡发展上。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所追求的教育公平和权利平等,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的均衡发展,促进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自建国以来我们经历了四次教育改革,新世纪之初又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然而基础教育的现状与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中国教育仍以高考为指挥棒,基础教育最终只是为了高考服务,这就使得“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成为口号,穿着“新课程改革”的新鞋走着应试老路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应试教育下的学生高分低能、学用脱节,自私冷漠,大学生走出社会无所适从。应试教育的顽疾使中国废止一千年的科举制度大有抬头的趋势。中国教育如果再不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但浪费了很多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而且还断送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前程,甚至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建设!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共享资源配置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大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平等”教学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