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大气教育——对话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管委会教育局局长、海滨教育中心主任刘桂梧

2012-05-10韩大勇局长主任刘桂梧

天津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大港大气教育

□本刊记者 韩大勇 ■局长、主任 刘桂梧

办大气教育
——对话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管委会教育局局长、海滨教育中心主任刘桂梧

□本刊记者 韩大勇 ■局长、主任 刘桂梧

他待人谦和、严于律己;他勤勉工作、讲求民主;他提出“办大气教育”;他倡导强化目标意识,构筑大港区域教育优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他审时度势,将教育发展与滨海新区“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目标对接……他就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管委会教育局局长、海滨教育中心主任刘桂梧。作为大港教育系统的“领跑人”,他对自己的职责有着清晰的定位:“领跑的方向错了,那是一种罪过;领跑的速度慢了,那是一种失职;领跑中自己落下了,那是一种无能。”刘桂梧局长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每天都泡在机关、基层,每周都要在大港教育局和海滨教育中心之间奔波。所有自己应做的具体工作都坚持身体力行。为了谋划好2012年工作,他历时近两个月,听取了全系统机关每一部门和系统所有教育机构的汇报。每天无论工作多忙,他都坚持看新闻,学习政策法规,阅读《人民教育》和《中国教育报》,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政策法律水平。2012年,大港教育系统确定了“以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为目标,以各级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涵养大气,丰盈内涵,努力构建地域融合,城乡一体,特色突出,富有效率的大港教育事业发展新格局;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管理品质”的工作要求,朝着“办大气教育”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我们知道,您一直提倡“办大气教育”,请您具体解释一下。

■2010年中期教育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要“办大气教育”的理念。理念提出后,产生了积极反响,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同志的困惑与担心:“大气教育”是什么教育?内涵是什么?如何创办?等等。其实,我们提出“办大气教育”的初衷,并不是制造一个空疏的概念,而是想重申我们的价值追求:克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局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对民族的未来负责。我们也无意城头插旗,另立门派,而是在呼唤一种“平和而不平庸,简约而不简单,规范而不墨守,积极而不功利”的理想品质与境界。我们更没有奢望,这一理念会成为医治教育顽疾的灵丹妙药,成为实现教育理想的坦途捷径,我们只是期待培育一种文化:做人要大气,做事要精细,为人讲原则,处世讲公道的行为文化。我们在期待一种回归:对教育本质与规律的接近与回归。而在当前形势下,认真贯彻国家和天津市中长期教育规划,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保质保量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任务,就是我们办大气教育的路径。大气的教育着眼于培养具有“核心发展力”的未来人才,既对学生的升学负责,帮助学生获得有竞争优势的学力,更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站在学生一生的角度来看待教育的得失,以学生未来的需要来考虑教育的目标和途径。这些特质和内涵,对于加快“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程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大气的教育,才可能是从根本上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您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办大气教育”的?

■从2004年开始,我们在全系统提出了“创办人民满意优质教育”的宏伟目标,这是我们的既定方向,也是今后工作的持续追求,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实现这一目标,亟需富有召唤力量的形象来引领,亟需富有实效的策略来推动,亟需方向明晰的探索与反思来落实。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加快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启动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7月中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更是发出了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动员令,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国的进军号。同时,按照国家对滨海新区的战略定位,滨海新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要构筑“高端产业,自主创新,生态宜居”三个高地,打好“开发开放,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五个攻坚战,成为全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如此高远的战略定位,如此美好的发展愿景,如此重大的责任使命,对地区教育发展规模、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结构标准、教育与社会的互动方式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长期的、潜在的、综合性的力量,理所应当主动回应这一呼唤;大港教育只有主动置身于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才能做到发展方向不迷失,探索行动不迷茫,创业激情不衰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办大气教育”并将“办大气教育”作为我们的追求。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着眼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的内在规律,为社会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公民,为新区输送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您认为如何“办大气教育”?

■“办大气教育”,必须要有宏大务实的战略作保障。我们在办学实践中注意把握好继承、深化和创新的关系,实施“三大战略”:在优势面坚守,在欠缺处深化,在关键点创新,不断推进大港教育再上新水平。

“在优势面坚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坚持规范管理的思路不动摇。规范管理是我们的法宝,纵观近年大港教育的发展,无论是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还是队伍建设、办学水平的不断进步,都是我们坚持规范管理的成果。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继续梳理、整合、优化相关检查与评比,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评比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校现代化达标”及机关科室职能分工调整的契机,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简约、权威的《大港中小学校管理工作常规》,以此规范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二是坚持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几年来,围绕着课堂教学,我们确立了“恪守一条准则,借好一个载体,破解三道难题,做到四个依靠”的基本思路,加大了领导干部听、评课的评价力度,制定了“七个优化”的课堂建设标准,探索出“六课能力”教学优化路径……可以说,正是由于我们对课堂中心地位的牢固坚守,才带来了大港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三是坚持安全稳定的决心不动摇。我们要求系统上下全体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安全稳定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此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将其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时刻绷紧校园安全这根弦,全面落实属地责任,全力提升校园安全防范能力,确保学校师生安全。同时,通过各种强力措施,为校园平安构筑坚固屏障。

“在欠缺处深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上深化。从2001年开始,大港人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勇气,在天津市率先进入课改,成为全国38个课改实验区之一。这段难得的经历,应成为大港教育的宝贵财富,好好珍惜、细细挖掘、充分利用。我们对最能反映课改真实进程的一些初始、原生态的文字、实物、图片、录像、课例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充实到大港教育博物馆,使其成为大港教育的宝贵资源。同时通过对中考成绩分析,通过纵向对比与横向对照,尽可能客观地反映出课程改革对学生学力的真实影响。我们在机关科室、基层学校、教师个人等各个层面开展“十年课改回头看”活动,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激发思考。课程改革能否深化,关键要看整体设计,包括方向的选择、切入点的把握、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组织领导的推进方式、跟踪研究和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专家资源的统筹,等等。二是在“一考两评”的实施上深化。“一考两评”是大港教育多元、多维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为此,两年一度的教师专业水平考核还要在下半年择机进行。相关部门抓紧时间研究制定“考试指导意见”和“学科考试纲要”,对考试的性质与要求、内容与范围、形式与结构、结果呈现与运用等相关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研究将“富脑工程”、教育科研纳入考核的办法,突出中、高考考试科目与“音体美”等非考试科目考核形式之间的区别。这是一道难题,但却是基础性工作,是深化提高的关键性环节,我们将其列为人事科、培训科和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重点,要求全力做好。三是在“五大项目”的效能上深化。“五大项目”是指“三礼教育”展示周、“富脑工程”博览会、校园文化节、中小学体育节、科技创新大赛。“五大项目”是我们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行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年初我们确定的“五大”品牌战略的首选。我们通过澄清认识、注重规范、注重研究、强化推动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关键点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绩效工资的效能提高上创新。制度制定过程中体现激励效能,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二是在“三精课堂”的落实上创新。经过反复调研,总结基层学校创造出来的宝贵经验,我们觉得实现课堂“三精”应采取如下方法:一个方法是“多中求精”,即通过“多人”、“多维”、“多次”、“多用”实现备课的“精雕细镂”。另一个方法是“变中求精”,即通过结构优化实现上课的“精湛技艺”。还有就是“治中求精”,即通过“有所不为”落实作业布置的“精心敬畏”。要通过科学精细而又强有力的管理,规范一线教师:绝不布置重复性作业、低水平作业,绝不布置学生通过努力也掌握不了的繁难偏旧作业;绝不要陷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随意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的恶性循环之中。三是在培训和教研方式上创新。我们调动各种行政与非行政手段,组成各类“共同体”,组成不同规模与类型的“研训”单位,形成覆盖全系统的“研训”网络,达到用“共同体”“裹挟”教师发展的效果,改变长期以来教师总是“被发展”的局面。

□在“办大气教育”的目标下,应构建什么样的教师和管理队伍?

■国以人立,业以人兴。大气的教育,需要大气的队伍。大港教育,只有由一支志向高远、意志坚定、思路清晰的干部队伍来运筹引领,发展才更有底气;大港教育只有由一支豁达开朗、笃实质朴、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来坚守,明天才更值得期待。

大气的事业需要能成大事的干部来引领。大气的干部必须怀揣梦想。“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性久。”没有大志向就不可能做出大事业。作为干部,要心中有梦,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样才会有办学的理想和清晰的思路,才会带出有梦想的队伍,培养出有核心发展力的学生。大气的干部必须刚正不阿。面对性格迥然、态度各异的教师群体,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我们要求干部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敢于碰硬,坚决维护学生的利益,维护教师的利益,维护学校的利益。大气的干部必须心底无私。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干部,特别是一把校长比教师更有权近利,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拥权自重。公生明,廉生威;其身正,不令而行。清廉不仅事关我们每一名干部的形象,也事关教育事业的成败。我们要求每一名干部必须堂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守得住淡泊宁静,经得住名利考验。大气的干部必须大度包容。教育不是真空,校园不是世外桃源。作为干部,在工作、生活中一定要切实学会容人、容事。要听得进不同意见,容许身边的同志犯小错误。不仅要善于团结跟自己意见一致的同志,更要善于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左,甚至曾经反对过自己的同志,切实做到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大气的干部必须不断学习。学习是一门终身职业,作为干部尤其如此。唯有学习,才能增加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

大气的事业需要大气的教师来实现。要做有职业操守的教师。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必须真正热爱学生,也要尽力争得学生的喜爱。我们提倡教师读一些青少年读物,听一些在青少年中流行的歌曲,看一些青少年喜欢的动漫影视作品,以丰富与学生对话的谈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同时也让自己保持一颗可贵的童心。教师可以“严”,也应当“严”,但“严”要为“爱”,“严”而有度,“严”而有格;决不能让教师的“严”变成对学生身心的伤害。热爱学生就要热爱事业,就必须把“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这些师德规范化作自身的职业操守。深化师德建设,主要依靠两条路径:一是外促。继续开展以“敬业爱生”为核心的“评纠树建”活动,我们尤其注重身边平凡人物的典型事迹,以期取得更好的实效。二是内化。引导教师学会感恩。用感恩的心态对待事业与生活。当感恩成为习惯,我们会更珍惜生活中的美好,而不会把它当成理所当然。要引导教师学会自省。要经常拷问自己:我们的付出能否与我们的所得相称?我们对国家、社会的贡献能否与国家、社会对我们的尊重相称?我们有没有不够用心的时候或者不够专业的表现?我们有没有“辛辛苦苦误人子弟”的嫌疑?我们能否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贵人’”?我们要通过这样的良知拷问平和教师的心态,唤起教师工作的激情,点燃发展的愿望,防止职业倦怠和各类违背师德事件的发生。

要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充分利用制度的规范性与强制性,帮助教师克服惯性,防范惰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逐步完善教师合作机制、教学研究制度、反思制度、读书制度等,并逐渐将其演化成一种文化。尤其要不断强化“富脑工程”建设,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让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行为方式”,让博大精深的书籍温润生命。要鼓励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内省、自察,使不安的心绪渐归平静,过上丰富、安静且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要做有静雅气质的教师。教师的专业特点要求教师不但要慧于中,也要秀于外。这样才更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们要求教师从礼仪入手,将“心地善良、表情儒雅、衣着得体、言语谦和、举止磊落”作为大气教师的外在形象标准,培养教师纯净向上的气质,着重培养教师“注重仪表、微笑亲和、自我反思、每日读书、随时积累、控制情绪、守时惜时、勇于创新”的习惯。

(责任编辑 韩大勇)

猜你喜欢

大港大气教育
大气的呵护
国外教育奇趣
《大港连云》
题解教育『三问』
为能源安全贡献大港力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10亿吨”超级大港的“重量”——《世界首个“10亿吨”超级大港诞生》采写体会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
大气的小“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