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发焦虑及身心特征调查
2012-05-08何义芳金淑萍计惠民
何义芳,金淑萍,计惠民
(1.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办公室,河北石家庄050017;2.河北省黄骅市人民医院管理科,河北黄骅061100;3.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北石家庄050081)
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发焦虑及身心特征调查
何义芳1,金淑萍2,计惠民3
(1.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办公室,河北石家庄050017;2.河北省黄骅市人民医院管理科,河北黄骅061100;3.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北石家庄050081)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发焦虑的身心特征及意义。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表及自制一般问卷,随机调查4所高校周围网吧正在上网的大学生及在相应大学教室内正在自习的大学生各300例。截取在网吧主要以消遣为目的,且每周上网6h以上但未构成网络成瘾的有效问卷115份作为研究组(其中得分在46~52分的男、女生各24例做了进一步访谈);校园内正在上自习,平时以学习和查阅资料为上网目的,且每周上网<4h的有效问卷169份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引发焦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网络行为引发焦虑的危险性是男生的1.650倍;焦虑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躯体症状。结论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容易引发焦虑情绪,主要表现形式为躯体症状;羞耻感是女生产生焦虑的根源,并促使其成瘾率远远低于男生。
焦虑;计算机通信网络;行为,成瘾
大学生群体中,焦虑和焦虑症是常见的情绪和心理障碍[1]。有学者[2]认为,性格内向者较外向者更易产生焦虑等负心情绪,而女大学生的焦虑可能与学习压力、心理支持及教养方式有关,或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条件、是否为独生子女有关[3],吴泽俊研究[4]表明,焦虑和人们的人格特质有关。冯承芸等[5]认为网络使用过度、成瘾倾向及成瘾者焦虑得分均高于正常使用者。但上网引发焦虑的身心特征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选择了正在上网且每周上网在6h以上,但未构成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期探讨上网引发焦虑的身心变化特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0年10月在河北省会4所高校周围的网吧对正在上网的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300份。截取主要以消遣为目的,且每周上网在6h以上,并经白羽等[6]的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表检测<53分的有效问卷115份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70例,女性45例,并对得分在46~52分的男、女性各24例做进一步访谈;同时,在相应大学教室内对正在自习的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300份,截取以学习和查阅资料为上网目的,且每周上网<4h(未经是否成瘾检测)的有效问卷169份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82例,女性87例。全部284例大学生,年龄18~24岁,平均20.65岁。取样前向受试者说明了调查目的、意义及填写要求,强调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现场回收问卷,以求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1.2 工具:焦虑自评量表,中国常模标准分的分值为50分,>50~60分为轻度焦虑,>60~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6]。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表[7],采用利克特4点计分方式,以最终的评分高低衡量是否有网络依赖或成瘾;评分19~45分为正常网络使用,>45~53分为网络依赖,>53分为网络成瘾,且信度、效度良好。自编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所在大学、专业、年级)和每周上网时间及目的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分析软件,危险性估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总体焦虑自评量表采用两个样本的t检验分析,引发焦虑的等级及各因子分析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大学生焦虑情况比较
2.1.1 焦虑标准分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标准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正在上网大学生的焦虑得分明显高于正在教室上自习的大学生。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大学生焦虑标准分比较
2.1.2 焦虑等级比较:趋势性χ2检验发现,2组焦虑者按标准分对焦虑分级,其数量在分级上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1,P<0.05)。研究组标准分>50分的焦虑检出率为20.00%(23/ 115),对照组为12.43%(21/169)。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焦虑等级比较(例数,%)
2.2 引发焦虑危险性的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网络行为产生焦虑的危险性是男生的1.650倍(优势比=1.650,P=0.041),其95%可信区间为1.020~2.670。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对照组性别危险性评估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3 焦虑因子的比较:对构成焦虑的20个因子进行分析比较后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躯体疼痛、乏力、晕厥感、手足刺痛、胃痛或消化不良和睡眠障碍6个因子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即正在实施网络行为的大学生躯体症状比正在自习的大学生显著。研究组男生与女生在躯体疼痛、心悸、胃痛或消化不良、尿频、多汗和睡眠障碍6个因子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即女生网络行为的躯体症状较男性显著。见表4,5。
表4 研究组与对照组大学生各焦虑因子的比较(例数)
表5 研究组不同性别各焦虑因子的比较(例数)
3 讨 论
3.1 网络行为容易引发焦虑情绪:本调查分别在教室和网吧进行,结果显示,正在网吧上网大学生的焦虑情绪明显高于正在教室上自习的大学生(P<0.01)。这与胡存明等[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没有成瘾可能是找到了现实与理想的平衡点,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自我同一性[9],也可能是网络成瘾前量变过程中的暂时平衡[7]。
3.2 女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男生网络成瘾的比率远远高于女生[10-11]。而本研究发现,正在实施网络行为的女大学生产生焦虑的危险性是男生的1.650倍。这是否就是男生比女生容易成瘾的原因。进一步了解后发现,焦虑与他们的价值观有关,女生将网络成瘾与羞耻感相关联。本研究分别对研究组中男、女各24例大学生进行访谈时发现,79%女生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耻辱,会让自己在大众面前难堪和蒙羞,而83%男生则认为是否成瘾与耻辱无关,17%则认为说不清。Lansky[12]认为,羞辱是一种能起到警示作用的信号,是抵御某些渴望、冲动和驱力的“心理大坝”。由此可见,如果能唤起男生的这种羞辱感,或许是防微杜渐、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网络成瘾的有效之策。
3.3 网络行为产生的焦虑反应主要以躯体症状为主:本研究结果发现,网络行为者容易出现头疼、晕厥感、手足刺痛、胃痛、消化不良、入睡困难等躯体症状,研究组的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现头痛、胃痛或消化不良、尿频、手足出汗、睡眠障碍等症状。这是否提示,大学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同仁,要减少或避免大学生网络成瘾,就应从关注其焦虑入手,特别是当他们出现上述躯体症状时,及时给予积极关注,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和治疗,找出产生这些躯体症状背后的原因,因势利导,从而达到治标又治本、经济而高效防御网络成瘾的目的。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容易引发焦虑情绪,焦虑的表现形式主要以躯体症状为主,且女生网络行为产生焦虑的危险性大于男生;羞耻感是女生产生焦虑的根源,并促使其网络成瘾率远远低于男生。
当然,由于取样现场的随机性和样本数量的限制,此结果还有待进一步在实践中证实。
[1]李虹,王善慧.大学生的焦虑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2):148-149.
[2]吴泽俊,张洪波,许娟,等.女大学生焦虑、抑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7,28(3):232-234.
[3]王宏,余建红,李雷雷,等.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分析[J].现代预医,2010,37(11):2062-2065.
[4]吴译俊,张洪波,许娟,等.大学生焦虑、抑郁与人格特征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7,28(3):232-234.
[5]冯承芸,熊敏,黄列玉,等.贵州省1497名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焦虑抑郁水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7,28(9):801-802.
[6]舒良.自评焦虑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94-197.
[7]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2005(4):99-104.
[8]胡存明,李长瑾.大学生网络行为与抑郁焦虑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杂志,2010,23(11):89-93.
[9]凌霄,管雷,冯聪.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网络内容偏好、自我同一性缺失相关[J].卫生职业教育杂志,2006,24(4):11-13.
[10]梅松丽,杨慧,寇长贵,等.网络成瘾者的人群特征调查[J].医学与社会杂志,2009,22(5):53-55.
[11]梅松丽,杨慧,寇长贵,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件及适应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3):206-209.
[12]LANSKYMR.Shameandthescopeofpsychoanalytic understanding[J].Am Behav Sci,1995,38(8):1076-1090.
(本文编辑:刘斯静)
R749.72
B
1007-3205(2012)12-1476-03
2012-06-25;
2012-09-19
河北省卫生厅指令性课题(20090051)
何义芳(1958-),女,河北阳原人,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1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