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例成年女性宫颈支原体感染现状及药敏分析
2012-05-07曾旭云
曾旭云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 成都 610036)
解脲支原体(Urine ureaplasma,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是女性非淋菌尿道炎(NGU)、宫颈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随性传播疾病的增多而呈上升趋势,由于抗生素使用不规范,使其耐药性也不断增高。为了解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类型及抗生素药敏情况,笔者对2011年1~12月919例临床疑为支原体感染病员做宫颈口分泌物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919例疑为支原体感染病例来自2011年1~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及健康体检的成年女性,年龄19~56岁(平均36.3岁),一周内未使用抗生素、未接受阴道冲洗治疗。
1.2 试剂
采用珠海丽拓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抗菌药物分别为:四环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司帕沙星、罗红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 方法
采用无菌棉拭子插入子宫颈口2~3cm处,停留约10s、旋转2周取出,采集带柱状上皮细胞的分泌物标本立即送检,接种前标本及试剂盒放35℃预热,1h内完成接种。
1.4 结果判断
按配套说明书进行:支原体检测分为A1、A2、B1、B2四孔,A1孔为阴性对照,A2孔为阳性对照,B1孔为Uu培养,35℃培养24h观察结果,B2孔为Mh培养,35℃培养48h观察结果。培养基保持橙黄色不变为阴性,培养基由橙黄色变成红色并且液体清亮为阳性。药敏实验分为上下两排,10种抗生素各有2个浓度,当对照孔不变色,上下药敏孔均不变色为敏感(S),上下药敏孔均由橙黄色变为红色为耐药(R)(仅上孔变红为中介I)。
2 结果
2.1 支原体培养结果
919例患者宫颈分泌物经培养支原体阳性466例,总阳性率50.7%,其中单纯 Uu阳性395例(43.0%),单纯 Mh阳性20例(2.2%),Uu+Mh阳性51例(5.5%),见表1。
2.2 支原体药敏结果
药敏试验显示,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敏感率排名:交沙霉素96.78%(451/466)、克拉霉素93.13%(434/466)、阿奇霉素92.92%(433/466);耐药率排名:司帕沙星51.29%(239/466)、氧氟沙星40.99%(191/466)、左氧氟沙星36.91%(172/466);混合感染敏感度降低:敏感抗生素前三位Uu阳性与Uu+Mh混合阳性比较,敏感度降低(交沙霉素98.23%→86.27%,克拉霉素94.94%→80.39%,阿奇霉素93.67%→88.24%),见表2。
表1 466例支原体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表2 支原体对1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例(%)]
3 讨论
支原体是具有高度多形性、可塑性、易溶解性、可通过滤菌器的一种原核微生物,对宿主的组织和器官有高度的亲和性,是目前发现的能够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由于它们能形成有分支的长丝,故称之为支原体[1]。支原体是一种条件致病微生物,主要寄居于泌尿生殖道黏膜,多与宿主共存,不表现出感染症状,仅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会性感染[2]。感染人类的支原体12~14种,以寄居在女性生殖道的Uu和Mh最为常见,它们与人类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可导致NGU、子宫颈炎、输卵管炎、自然流产、不孕症等[3]。Uu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其特殊是顶端结构,使其能够牢固的黏附于靶细胞表面,而引起非特异性尿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Uu除可通过生殖道感染外,还可发生胎儿宫内感染等[4]。本资料共检测919例疑似患者标本,支原体阳性466例(50.7%),与国内外文献报道40~50%[5-6]基本一致。其中Uu阳性395例(43.0%),Mh阳性20例(2.2%),Uu+Mh阳性混合感染51例(5.5%),表明引起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是Uu,与有关报道相符[7]。近年来支原体的混合感染已成为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一个新特点,本组资料Uu+Mh混合感染51例(5.5%),混合感染者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有所增加(见表2);尤其是Mh以混合感染的形式为主,应引起临床注意。由于支原体是一类原核细胞生物,缺乏细胞壁结构,以破坏细胞壁为主要杀菌机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其无效;大环内酯类药物通过可逆地结合在细菌核糖体50s大亚基的23s亚单位上,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影响核蛋白位移,抑制细菌蛋白合成和肽链的延伸,从而达到抑菌作用[8]。本组资料显示,以交沙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率高(96.78%、93.13%、92.92%),而以司帕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为代表的奎洛酮类抗生素耐药率高(51.29%、40.99%、36.91%),这提示交沙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可作为Uu感染的首选,但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感染耐药率高,这可能与本地区临床医师用药习惯有关,因而此类喹诺酮类抗生素不再适合与Uu感染者的治疗。
因此笔者认为,对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者,应提倡用药前做病原学诊断和药敏试验,以明确感染类型,根据药敏结果科学、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经验用药,这对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非常重要;同时,加强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监测,有利于有效控制疾病蔓延和传播。
1 倪语星,尚红,刘文恩,等.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3-304.
2 栾瑞玲,曹慧.[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6):520-522.
3 谢明永,晏文强,雄建华.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3):4434-4435.
4 徐萍,张万宏,刘道忠,等.1198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官颈)炎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6):494-495.
5 张贤华,方萍,万雄萍,等.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及药敏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2008,23(1):84-86.
6 Gupla V,Dhawan B,Khanna N,et al.Detection and biovar discrimination’,fureaplasma urealyicum in indian patients with genital tract infeetim[J].Diagn Micmbiol Infect Dis,2008,60(1):95-97.
7 孙静,曲苏,曹作,等.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况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3):393-394.
8 孟冬娅,马晓博,何莉,等.解脲支原体23srRNA位点突变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关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6):65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