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庚啶加二氧丙嗪协助临床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价值
2012-05-06张永平
张永平 钟 娥
1.新余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新余 338000;2.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 江西新余,338000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由多种细胞以及组分参与的慢性呼吸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气急、喘息、咳嗽以及胸闷等,如若不及时治疗延误其最佳治疗时机,易引起气道重塑以及不可逆性缩窄,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2006年4月—2010年4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142例中的7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赛庚啶加二氧丙嗪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4月—2010年4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142例,男性89例,女性53例,年龄23~62岁,平均48.7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每日吸入布地奈德2次,口服3mg/次沙丁胺醇和80mg/次氨茶碱。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5mg/次赛庚啶和5mg/次二氧丙嗪,3次/d。
1.3 临床效果评价标准
哮喘得到有效控制且体征和症状消失为显效;哮喘得到一定缓解且发作次数变少,体征和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哮喘未得到缓解且体征和症状未见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所有的资料与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软件分析,通过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发现,对照组71例患者中,显效43例,占60.5%,有效19例,占26.8%,无效9例,占12.7%,总有效率87.3%;观察组71例患者中,显效50例,占70.4%,有效18例,占25.4%,无效3例,占4.2%,总有效率95.8%;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分析[n(%)]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的分析发现,对照组71例患者中,治疗前PVC为(3.12±1.12)%,治疗后为(4.05±1.31)%;治疗前PEF为(43.02±11.82)%,治疗后为(57.81±17.45)%;观察组71例患者中,治疗前PVC为(33.04±1.04)%,治疗后为(5.72±1.43)%;治疗前PEF为(2.62±13.57)%,治疗后为(72.83±18.31)%;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PVC和PEF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VC和PEF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的比较分析(±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的比较分析(±s)
组别 例数 PVC(%) P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71 3.04±1.04 5.72±1.43 42.62±13.57 72.83±18.31对照组 71 3.12±1.12 4.05±1.31 43.02±11.82 57.81±17.45
3 讨论
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正常工作及生活,并且为社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消除过敏性炎症以及降低气道反应进行治疗。
本研究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为二氧丙嗪可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来解除平滑肌的局麻和抗炎作用,同时作为中枢性非依赖性镇咳药,具有镇咳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过敏性哮喘。另外,赛庚啶作为抗组胺药物,可通过镇静和抗羟色胺作用来治疗支气管哮喘,同时可以减轻茶碱类药物引起的心悸烦躁的副作用。
综上所述,赛庚啶加二氧丙嗪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医疗质量,得到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认可,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