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兰素对硝基苯腙的热谱分析
2012-05-05邹怀波
邹怀波
(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腙类化合物广泛地用作荧光试剂,检测或识别含有Zn2+、Hg2+和Ga3+等过渡金属的化合物[1~3]。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在金属羰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希夫碱配体,特别是双核配体中作为功能基团[4,5]。此外,腙类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具有一定的杀虫[6]、除草[7]、抗氧化[8]、血管收缩抑制活性[9]、雌激素受体激动作用和一定的雌激素受体拮抗作用[10],但是对它们的热稳定性报道较少。
作者在此对由香兰素和对硝基苯肼缩合得到的香兰素对硝基苯腙(结构式见图1)进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以了解其热稳定性。
图1 香兰素对硝基苯腙的结构式
1 实验
1.1 试剂与仪器
香兰素、对硝基苯肼及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85-2型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TG Q50型热重分析仪(氮气流速50 mL·min-1)、DSC Q20型差示量热扫描仪(氮气流速50 mL·min-1),美国TA公司。
1.2 方法
1.2.1 香兰素对硝基苯腙的合成
参照文献[11,12]合成。
1.2.2 热分析
取3.35 mg香兰素对硝基苯腙加至铝坩埚中,N2保护下以20 ℃·min-1升温速率,从25 ℃升温到900 ℃进行热重分析,得到热重曲线。
取1.50 mg香兰素对硝基苯腙加至铝坩埚中,N2保护下以10 ℃·min-1升温速率,从25 ℃升温到500 ℃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得到差示扫描量热曲线。
2 结果与讨论
2.1 热重分析
香兰素对硝基苯腙的TG-DTG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香兰素对硝基苯腙的TG-DTG曲线
从图2可知,在183 ℃之前即有失重,约5.0%,为样品中含有少量溶剂所致;随着温度的升高,TG曲线在184~289 ℃之间出现了第一个失重阶段,失重32.5%,对应于失去-OH、-OCH3和-NO2三个基团(理论值32.7%);290~650 ℃之间出现了第二个失重阶段,失重27.0%,对应于失去-C6H4基团(理论值26.5%),且整个DTG曲线上的最快失重速率点在236 ℃;而化合物分子的剩余部分在651 ℃开始炭化,炭的总量约占样品的35.5%。所失去的基团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O2结合生成CO2、H2O和NO2。
2.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香兰素对硝基苯腙的差示扫描量热曲线见图3。
图3 香兰素对硝基苯腙的差示扫描量热曲线
由图3可知,化合物在不到100 ℃开始熔解,随后出现3个吸热过程,分别在230 ℃、330 ℃、450 ℃出现主峰;在239 ℃和261 ℃出现两个放热峰,结合TG过程,可知化合物在184 ℃以下热稳定性良好。
2.3 受热分解机理分析
综合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推测香兰素对硝基苯腙的受热分解机理见图4。
3 结论
对所合成的香兰素对硝基苯腙在静态空气气氛中进行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在184~289 ℃之间出现第一个失重阶段,失重32.5%;290~650 ℃之间出现第二个失重阶段,失重27.0%,且整个DTG曲线上的最快失重速率点在236 ℃;而化合物分子的剩余部分在651 ℃开始炭化,炭的总量约占样品的35.5%;化合物在184 ℃以下热稳定性良好。
图4 香兰素对硝基苯腙的受热分解机理
参考文献:
[1] 李惠成,仵博万,张兵水,等.水杨醛-2-羧基苯腙与汞的荧光反应及应用[J].分析测试学报,2008,27(1):91-93.
[2] 吴粦华,拓宏桂,温德才,等.邻羟基萘甲醛缩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腙的合成及其对锌离子的识别[J].合成化学,2010,18(1):48-51.
[3] 吴粦华,拓宏桂,钟春龙.2-羟基-1-萘甲醛缩-2-萘甲酰腙对Zn2+的选择性识别[J].应用化学,2010,27(6):632-636.
[4] 张有娟,马辉,韩玉民,等.新型腙类Schiff碱及其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22(6):739-744.
[5] 景崤壁,汪清,毕晓昕,等.2-苯基-6-肼基-3-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有机化学,2010,30(6):904-907.
[6] 汪飞,曹瑾,袁莉萍,等.新型腙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J].农药学学报,2006,8(2):176-179.
[7] 马敬中,王洪波,江洪.1,4-二氧喹喔啉-2-甲醛酰腙的合成和除草活性研究[J].精细化工,2004,21(4):309-312.
[8] 杨正银,杨汝栋.邻羧基苯甲醛苯甲酰腙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和抗氧化活性[J].中国稀土学报,2002,20(4):366-369.
[9] 赵圣印,黄文龙,张惠斌.苯并吡喃-4-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血管舒张活性[J].药学学报,2002,37(8):621-625.
[10] 熊晓云,梅其炳,邹永,等.苯并二氢吡喃腙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初步药理活性[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0,10(4):258-261.
[11] 邹怀波,周蓉,南建中,等.香兰素苯腙的合成及热稳定性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2):28-29.
[12] 邹怀波,周蓉,梁辉,等.两种香兰素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7):1388-1389,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