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期受虐待大学生的大五人格特点*

2012-05-03朱相华王成东耿德勤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儿童期神经质外向

朱相华 王成东 周 勤 乔 娟 耿德勤 李 娇

儿童期虐待对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自我意识和人格等发展具有不良影响,甚至持续终生[1-3]。Cutajar等经过长期的随访研究证实,性虐待能够增加人格障碍的发病危险[4];Pickering等研究显示,儿童期性虐待与遗传素质相互作用后导致受害者容易形成精神质、神经质和外向性特质[5]。Allen研究认为五维人格与儿童期虐待相关[6]。国内研究也发现,儿童期虐待与三维人格、七维人格、16PF人格特质的形成有关[7-9]。虽然五因素人格理论已经在许多文化背景中被证实,得到了广泛认可与应用,但国内的使用经验仍较少[10]。鉴于目前国内尚无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与儿童期虐待关系的研究,故开展了此项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江苏省某3所高校的在校学生2420人,于2009年11月—2010年3月施测,回收有效问卷2374份。其中男1119人,女1255人;年龄17~23岁,平均(19.6±1.0)岁;汉族2310人,少数民族64人;理工类823人,医学类724人,管理类603人,文法类209人,15人专业不详。

表1 大学生大五人格的单因素分析

表1 大学生大五人格的单因素分析

注:* P<0.05,* * P<0.01,下同

?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11]:共21个条目,有19个条目用于评估在儿童期有无遭受父母的虐待及受虐程度,另有2个条目补充提问本问卷没有涉及到的虐待形式和施虐者,每条目采用Likert“1~5”分5级评分,包括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视4个分量表;②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 EO-FF I-R)[12]:由Costa等编制,用于评估被试的人格特质,共60个条目,每条目采用Likert“1~5”分5级评分,分为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友善性和严谨性5个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③人口社会经济学资料调查问卷[13]:参考费立鹏等问卷编制,包含性别、年龄、民族、独生子女、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精神病家族史等。

1.2.2 施测方法 项目负责人向合作单位的协调员说明调查的目的及意义,由协调员招集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每个教室由1名教师和3名调查员施测。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在发放问卷前向学生介绍调查目的、回答咨询、告知项目负责人的联系电话、征得知情同意并签字;发放问卷后宣读问卷总指导语和注意事项;在学生答卷时巡视现场、回答疑问、发现答卷中问题并提示;学生答毕时检查问卷后当场回收并致谢。

1.3 统计处理 使用Epi 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导入SPSS 15.0进行数据清理后做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2 结 果

2.1 大学生儿童期受虐待情况 大学生在儿童期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忽视和虐待总发生率分别为31.4%、14.2%、1.6%、22.7%、39.1%,另外,外人虐待发生率为8.9%。

2.2 大学生大五人格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1。t检验显示,儿童期受虐待大学生的神经质分数高于未受虐待者,外向性、友善性和谨慎性分数低于未受虐待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的外向性、友善性和谨慎性分数高于男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的开放性分数低于少数民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的神经质分数低于非独生子女,外向性分数高于非独生子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宗教信仰者的神经质分数高于无宗教信仰者,友善性分数低于无宗教信仰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亲属有精神病者的神经质分数高于亲属无精神病者,外向性和谨慎性分数低于亲属无精神病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的神经质、外向性和开放性分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事后LSD分析显示,家庭经济状况越差神经质分数越高,家庭经济状况好者外向性和开放性分数高于家庭经济状况差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关系大学生的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友善性和谨慎性分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事后LSD分析显示,家庭关系好者神经质分数低于家庭关系一般者和差者,外向性和谨慎性分数高于家庭关系一般者和差者,开放性和友善性分数高于家庭关系一般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躯体健康状况大学生的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友善性和谨慎性分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事后LSD分析显示,躯体健康越差者神经质分数越高,外向性分数越低,躯体健康状况好者友善性和谨慎性分数高于躯体健康状况一般者和差者,开放性分数高于躯体健康状况一般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分析发现,年龄与神经质呈正弱相关,与外向性和开放性呈负弱相关(P<0.05)。

2.3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大五人格的相关分析 见表2。相关分析发现,神经质与各类型虐待呈正相关,外向性、友善性和谨慎性分别与各类型虐待呈负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性与各类型虐待无统计学相关性。

表2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大五人格的相关(r)

表3 大学生大五人格的逐步回归分析

2.4 大学生大五人格的回归分析 见表3。以大五人格各维度为自变量,儿童期虐待、年龄、性别、民族、独生子女、宗教信仰、亲属精神病、家庭经济、家庭关系和躯体健康等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神经质与情感虐待、忽视、外人虐待、躯体健康、家庭关系呈正相关,与性别、独生子女呈负相关;外向性与情感虐待、忽视、躯体健康、家庭关系、年龄和家庭经济呈负相关;开放性与年龄和躯体健康呈负相关;友善性与情感虐待、外人虐待、忽视、性别和躯体健康呈负相关;谨慎性与情感虐待、忽视、躯体虐待、躯体健康和家庭关系呈负相关。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大学女生的外向性、友善性和谨慎性分数高于男生,焦玲艳等则发现男女在情绪性(即神经质)和宜人性(即友善性)上存在差异[14],这可能与两研究的对象、评估工具及分析方法不同有关。研究中发现,独生子女的神经质特质较低、外向性明显;有宗教信仰者神经质特质较明显、友善性较低;少数民族的开放性特质更加明显;另外,亲属有精神病者的神经质倾向较明显、谨慎性和外向性较低。李云等发现独生子女护士生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之神经质较低[7],崔光成则认为基督徒EPQ之精神质和神经质倾向较低[15],许思安等则发现纳西族的中国人人格形容词评定量表之外向性和友善性特质较汉族明显[16],这与本文结果有相似之处却又不完全相同,由于研究对象不同、实测方法不同、测量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尚难以得出明确的结论,有待于更多的研究进行验证。

方差分析发现,大学生大五人格存在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家庭关系差异、躯体健康状况差异,即家庭关系好者神经质倾向低,外向性、谨慎性、开放性和友善性特质更加明显;躯体健康状况好者神经质倾向不明显,外向性、友善性、谨慎性和开放性特质更加明显;家庭经济状况越差神经质倾向越明显,外向性和开放性特质越不突出,李慧民等也发现低经济收入者的EPQ之神经质明显,外向性较低[17]。由于目前国内尚缺乏相似研究,此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t检验发现,儿童期受虐待大学生的神经质分数高于未受虐待者,外向性、友善性和谨慎性分数低于未受虐待者,提示受虐大学生表现出较明显的神经质倾向,外向性、友善性和谨慎性较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儿童期虐待均与大学生的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外向性、友善性和谨慎性呈负相关,与开放性没有明显相关性,说明受虐待程度越重,其神经质倾向越明显,外向性、友善性和谨慎性越低。虽然目前未见国内有大五人格与虐待的相关性研究,但朱相华等已发现小学生“七维人格”与儿童期虐待有关[8]。通常认为受害者相信遭受性虐待是自己的过错,说出来会遭到难堪、排斥或羞耻等,导致其暴露率较低,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不易检出,但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8,18],本研究发现,性虐待与大五人格呈统计学相关,虽然相关系数较低,这也可反映出本研究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措施相对较好。

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大五人格与虐待、躯体健康、家庭关系、家庭经济、性别、年龄等呈显著相关,其中情感虐待、忽视、躯体健康和家庭因素对人格特质的影响比较大,而开放性则不受儿童期虐待的影响。Fosse等也发现人格特质主要受情感虐待和忽视的影响,与本研究不同的是,开放性也受儿童期虐待影响而友善性却不受虐待的影响[19]。另外,开放性、友善性和谨慎性的回归方程决定系数偏小,这提示人格特质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不仅还有许多未纳入方程的其他因素对人格特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而且每个人格维度的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在本研究中除儿童期虐待外,早年患躯体疾病和家庭自身的特点也是影响人格特质的重要因素。

[1]朱相华,杨永杰,李娇,等.受虐待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与虐待经历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62-64

[2]朱相华,李娇,陶敏,等.儿童虐待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2):143-145

[3]朱相华,耿德勤,赵后锋,等.儿童期虐待与人格的形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6):574-576

[4]Cutajar M C,Mullen P E,Ogloff J R P,et al.Psychopathology in large cohort of sexually abused children followed up to 43 years[J].Child Abuse Neglect,2010,34:813-822

[5]Pickering A,Farmer A,McGuffin P,et al.The role of personality in childhood abuse[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4,36:1295-1303

[6]A llen B,Lauterbach D.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 survivors of childhood trauma[J].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2007,20:587-595

[7]李云,乔静,李先宾.童年受虐对护生人格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5(3):75-77

[8]李翔,朱相华,李娇.小学生的“小七”人格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5):534-537

[9]廖英,邓云龙,潘辰.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与个性特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6):647-649

[10]John O P,Robins R W,Pervin L A.Handbook of personality:Theory and research[M].New York:Guilford,2008:159-181

[11]朱相华,梁光利,乔娟,等.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959-961

[12]McCrae R R,Costa P T.A contemplated revision of the NEO Five- Factor Inventory[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4,36:587-596

[13]李献云,费立鹏.自杀和自杀干预的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3-218

[14]焦玲艳,张华伟,陈景武.医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31-234

[15]崔光成.中年基督徒心理健康水平、幸福感、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机制的调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2008

[16]许思安,郑雪,和秀梅.“大七”人格结构模型下的汉族、纳西族人格结构比较[J].心理学探新,2007,27(2):73-76

[17]李慧民,许波.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82-86

[18]Cohen J A,Mannarino A P,Deblinger.心理创伤与复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83-197

[19]Fosse G K,Holen A.Reported maltreatment in childhood in relation to the personality features of Norwegian adult psychiatric outpatients[J].J NervMent Dis,2007,195:79-82

猜你喜欢

儿童期神经质外向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影响间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引导妈妈调整情绪,促进孩子积极发展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儿童期受虐与攻击性、自尊的关系*
寻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