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识“错”成资源 化“错”显实效

2012-04-29沈红韵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2年2期

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儿童产生的“错误”,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历来得到中外各教育名家的重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视野出发,以儿童“错误”性学习资源作为突破口,着力研究“错误”性学习资源的内涵与价值,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一、概念定位

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儿童“错误”性学习资源:本意是儿童在学习中发生的偏差或失误的总称。之所以将其称为“错误”性资源,是因为其资源价值并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当儿童在认知过程中发生偏差或失误时,通过师生有效的双边互动,在“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将其生成了有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因素,因而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儿童“错误”性学习资源作为课程开发的有效性资源,具有生成的随意性、开发的即时性、师生的互享性等特征。儿童“错误”性学习资源来源于儿童认知的原点,是最具生长性价值的资源之一。

二﹑价值聚焦

1.识“错”成资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以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认识必然有一个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出现一定的错误和反复。特级教师薛法根也曾说过:“就学习的意义而言,错误本身就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找到了科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增进了情感的体验。”更进一步说明了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曲折的,学习“错误”的出现让教者有机会了解学生思维的问题所在,为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错误”也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标志,是一种学习经验,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这是将单纯的知识的“传递”与“接受”变为积极主动的“发现”与“构建”,从而达到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目的。

2.化“错”显实效

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发现有价值的“错误”,针对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着重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使学生在错误中成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教学《黄果树瀑布》,在引导学生品析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时,针对“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时,学生间产生了歧义,我试着作了如下处理:

生:“盖”字写出瀑布声音的大。只有瀑布声音。

师:其他同学的看法呢?伙伴讨论讨论看。

生:他说得不准确,不是什么都听不见了,而是因为瀑布声音太大了,耳朵里只听得到瀑布声了,其他声音再也听不到了。

生:我也同意他的意见,下文也有说明。盖过了“人喧马嘶”,这说明本来周围声音非常吵、非常大,但瀑布声却大得把这些声音都超过了。

师:分析得真好。试着表现一下。

这种平等的讨论将个别学生窄化的视觉空间放大了,走出了片面的文字理解,互补了知识的漏洞,新知识的融入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进行辨析。如《我盼春天的荠菜》一课,课始,提及主人公为什么会“盼”春天的荠菜,很多学生想到了香香的荠菜包,联想到的是幸福。一个问题下去,错误百出。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切身的感受,于是,试着创设这样的情境:

走近作者:生活背景简介。图片初步感知:文中出现了一些植物。出示灰色调的图片,指导有感情朗读。进入课文:她有多饿?看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引发思考: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饿啊!你听出了什么?引起共鸣:饥饿难耐啊,所以她“盼”——春天的荠菜!板书强调。情境的自然切入,让学生穿越了时空隧道,真正走近了作者,问题迎刃而解。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发现问题——应用错误——解决问题”,这个思路形成一条课堂错误资源的捕捉、利用线路,让学生的理解不知不觉得到加深。

三﹑师本展望

及时捕捉到语文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并知性地挖掘出“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需要的不仅是教师丰厚的知识积淀,对学生无私的爱,更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教育智慧。这里,首先要求教师站在教育理念的高度重建“错误观”,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去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这是一个真实的,师生相互支持的课堂,正是这种和谐、宽容的课堂才让“错误”资源有了容身之地。其次,教师应做一个课堂教学的有心人,不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对课堂的“错误”慧眼识“真金”,为儿童“错误”性学习资源的利用创设条件。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借助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 “错误”性学习资源的内涵及价值研究,进一步探讨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将儿童的“错误”动态演绎成有效的课堂资源,努力使儿童“错误”性学习资源成为支持教学开展、有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因素,这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品质和实效都将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