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口说话”,给作文起步点亮一盏灯

2012-04-29周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2年2期

作文起步是指儿童进入小学后,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作文训练,以及形成初步作文意识和能力的一段过程。孩子进入小学二年级,作文起步是他们面临的重大学习内容之一。我们老师和家长也试着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帮助孩子顺利打开写作之门。许多老师在这个阶段会选择“看图写话”,也有利用“想象作文”起步等方式。在实践中,我觉得让孩子学会“开口说话”也是帮助孩子作文起步的好办法。“开口说话”就是让低年级的孩子在读懂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试着模仿学写对话,试着记录学习、生活中的一段对话,最终学会写对话,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开口说话”,通俗地说就是“语言描写”,就是进行 “对话教学”。众所周知,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运用了对话这一表达形式。儿童文学更是以对话描写为最主要的方式:《夏洛的网》全书就是围绕动物间的对话来展开故事的;《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以“我”和“姐姐”的无数次对话来丰富故事情节……纵观我们的语文教材,到处都是对话的篇章,几乎是课课有对话,所有的人物都会“开口说话”,这为作文起步阶段的孩子学会“开口说话”提供了大量学习的材料。对话在儿童的世界中具有极其真实的、直观的作用,是一种最贴近孩子生活的表达方式之一。孩子作文的起步从 “开口说话”入手,是帮助小学低年段孩子学会写话的一盏明灯。

一、理解“开口说话”,大量积累对话

人教版二年级教材中,对话描写逐步占据了主要地位。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最佳的学习范本,以确定读懂“开口说话”的学习篇章,并且一旦发现了这样的最佳学习内容,一定要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来对待。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3课《坐井观天》是本册教材中最早、最好的学习“开口说话”的范本之一,文章结构非常简单,全文就是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但是仅仅这三次对话,就把寓意表达得很透彻,孩子们读起来也明明白白,这就是“开口说话”的独特魅力所在。因为这篇课文对话的提示语都在话语之前,孩子们读起来、理解起来非常便捷,这种最常见、最简单的对话表达方式很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和模仿。

在孩子们的初步口头表达中,就出现了大量的“我说……妈妈说……爸爸说……老师说……”,这些就是“开口说话”的初级阶段。对“开口说话”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后,我们就应该开始告诉孩子们应该用怎么样的格式来表达这些对话。《坐井观天》很好地利用了对话分段写的这一写作格式,这一点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对段的概念还不是特别明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练习来帮助他们确立“对话分段写”这一写作格式。

比较段落一: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比较段落二: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这么一比较,孩子们立刻就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对话分段写的作用——清晰、美观,同时通过比较也帮助孩子们在脑海中对于“对话分段写”这一写作格式有了定格。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我们需要有意识引导孩子们关注对话,渐渐地学会对话的其他几种形式。在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中,我们需要特别理解这么几句对话——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

读懂这两句对话,需要理解当时男孩为什么会头也不抬,一边回答,一边捡鱼的原因,他没有时间顾及别的,他想让更多的小鱼回到水中。但是他又是在第一时间对于“我”的疑问进行了回答。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顺势告诉孩子们,一般我们很急于告诉对方答案的时候,常常会选择把提示语放在后面。

在《父亲和鸟》一文中,我们又会发现不出现提示语的直接对话,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让孩子们来分辨这分别是谁说的,并且能够初步体会到不用提示语的主要情况。

“鸟也有气味?”

“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捂得热腾腾的。”

像这样的“开口说话”,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文本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些对话,明白对话最基本的几种表达形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开口说话”学习,孩子们积累了不少对话。

二、模仿“开口说话”,观察生活对话

我们都知道:人类最初习得的知识和经验主要靠模仿。二年级的孩子有了第一学期“开口说话”大量的语言积累与理解,这个时候就可以适时地进行“对话”的片段模仿了。可以先从最初的课堂内创设的对话情景引导观察,最终实现学生自我观察与写作。这种情景式的人物“开口说话”对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的好处在于,来源于生活,对话无处不在,为孩子的作文起步提供了非常天然的写作内容。其次,写“对话”很容易让文章变长,这也是这一阶段的孩子心灵上最大的需要。因为在作文起步的开始阶段,写长文章就是轻轻松松地让他们感受到了写作的“成功”。事实证明,这对于实现“从对话式的口头言语向独白式的言语发展”的目标是十分有效的。

虽然模仿“开口说话”容易让人觉得是陷入了作文从“形式入手”而不是从“内容入手”的误区。但孩子们在观察对话,记录对话,模仿写对话的时候不正是从写作的内容入手了吗?例如他们的“餐桌上的对话”、“床上的对话”、“课间十分钟的对话”、“我和蚕宝宝的对话”等等,内容极其丰富。恰恰相反,是对话,一开始就把我们的孩子带进了一个无限丰富的写作内容中了。

三、创作“开口说话”,灵活运用对话

从模仿到创作,是写作的一大飞跃和转折。模仿可以说是一台“复印机”,是把说过的话,听到的话真实地进行记录,是一种对话纪实。而创作“开口说话”就要做到有所取舍,要懂得哪些“对话”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我们先来看看文本中对话的取舍:

二年级下册中《小鹿的玫瑰花》一文,最后的结束语就是鹿弟弟的一句话——

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最大的书》一文的结尾——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三个儿子》用老爷爷的话来点名中心——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这些对话的结尾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又是能够点明文章中心的,这并不是故事的最后一句对话,不是人物的最后一次“开口说话”,但是因为有了文章的整体性和突出重点,用这样的话语来结束课文,这就是“开口说话”的创作魅力。

对二年级孩子的作文起步训练中,我们也可以尝试有主题,有目标,有关注重点的 “开口说话”创作。比如:突出妈妈的急躁,突出爸爸妈妈对你的爱,请你观察或者取舍一段妈妈和谁的对话。这样的对话训练对于接下来的人物写作做了比较好的铺垫。请看我班孩子的作文:

我想去旅游

城东小学二(8)班 王昱力

马上要放暑期了,我一直想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海边吧!

爸爸问我:“你为什么要去海边?”

“因为大海很漂亮,夏天很热,我可以穿上漂亮的游泳衣在大海里游泳,海边有很多椰子树,口渴了就能摘下一个来尝尝。海边的沙滩上还有许多贝壳和海星,又多又漂亮!”

爸爸又说:“这么美丽的地方,我要和力力一起去!”

我还想去哪儿?去新疆吧!

妈妈问我:“你为什么要去新疆?”

“因为新疆的水果很多,特别是那里的葡萄,又美又甜,我到了那儿,一定要吃个够。还有新疆的小姑娘很漂亮,舞也跳得好。”

妈妈摸摸我的头发,说:“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也要和力力一起去。”

我盼望暑假快点到来,可以去那美丽的地方,和爸爸妈妈一起。

王昱力,这个班级的一个语文学习相对困难的孩子,这次,她善于把父母的对话记录下来,并且运用到写作中来,以对话为表达所用,成功地迈出了“写话”的第一步,相信她会十分顺利地跨进写作的大门。

四、评价“开口说话”,给足孩子信心

起步阶段“开口说话”的写话标准就是真实性。语文特级教师王金石认为,作文教学中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教育的底线应该是让人说真话,做真人,应该必须尊重孩子的视角。孩子只有在把心里话说出来的时候得到肯定,孩子才敢说真话。

二年级学生 “写话”的重点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利用好“开口说话”这一把作文起步阶段的钥匙,能让二年级的孩子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文章拥有一定的字数,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会写“长篇”了!因此,在写话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尝到写作的乐趣,让孩子们体会到写作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开口说话”就可以帮助孩子轻轻松松写出长篇大论,这很大程度上给写作起步阶段的二年级孩子以自信。

小学二年级,在作文起步阶段对孩子进行 “开口说话”训练,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为他们的写作之路点亮了一盏灯。用好“开口说话”,利用对话教学,我们可以轻轻松松把二年级孩子领进写作的大门!

(责编 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