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赏 悦思 悦写
2012-04-29张维芳
著名作家席慕蓉在《美的导师》一文中写道:孩子们的幼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你可以在上面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你也可以在原野上放一把野火,透过这团野火,孩子的世界会变得更多彩,更有生命力。孩子是你的,虽然他往后的岁月要靠他自己,但是,在这最初的几年,在他依偎在你身旁的这几年,他完全要靠你。靠你供给他所有的经验,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有关美的记忆。让我们来做他的“美的导师”。为此,本文将从生活的视野出发,挖掘习作教学之悦,创设美的情境,关注孩子们的生命感受,挖掘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他们及时抒写自己的心灵音韵,并通过习作交流学生纯真的生命活动,抒发学生真挚的感受,使习作成为学生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延展精神空间的载体,并在师生共同的分享中体验生命的美好。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相关理论概述
1.生活化
“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晦涩的书本中解脱出来,并给予其更多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感受,如对自然、社会、任务等现实生活的感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以生活为获取知识的平台,更好地在与现实世界的对接交流之中自主地获取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感悟。
2.语文“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将现实的生活背景充分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把自身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并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对日常生活内在的最基本的需求,从而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之中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地获取更具备实践意义的知识,从而更好地从根本上陶冶学生的内在思想情操。
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语文教学要将生活化的东西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将语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等与社会生活、家庭生后、学校生活等充分结合在一起,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并最终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而语文课堂的习作教学也是语文“生活化教学”的一大重点,因此,本文从“悦赏生活”、“悦思生活”、“悦写生活”几种教学出发,充分结合语文“生活化”教学理论,对语文课堂的习作教学进行探讨。
二、悦赏生活,让生活的美丽充盈孩子的心灵
为了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让生活的美丽充盈孩子们的心灵,撑起孩子们抒写生活的“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引导学生学习生活,拥抱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请学生把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的每一天记在心头: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高兴的、悲伤的、有趣的、尴尬的,轻松的……
在教师的引领和鼓励下,孩子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捕捉到了许许多多美的、可以习作的素材(均以学生的习作题目为例):
1.我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龟兔赛跑》《我家的小雏鸡》《可爱的小鸭》《小狗“银雪”》《聪明的小白兔》……
2.我对未来的憧憬:《未来的铅笔》《铅笔、橡皮和尺子的争吵》《未来的书包》《未来的汽车》《未来的巧克力工厂》《我想》……
3. 我的游历生活:《长虹飞架杭州湾——记杭州湾跨海大桥》《“闯荡”DO嘟城》《海天一洲游览记》《我游黄山》《游北京欢乐谷》《游杭州湾湿地》……
4.我快乐的学校生活:《快乐的接力赛》《课间十分钟》《放风筝比赛》《同学“吵闹”记》《比绝招》《我铅笔盒中的尺子》《中秋,我们在一起》《棋王争霸战》……
学生真实的感觉丰富了他们的生命体验,成为他们今后习作的“复合维生素”,并使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生命成长的快乐!
三、悦思生活,让生命充盈思考的乐趣
生活每天都在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学生的生活也充满着快乐和烦恼,时而欣喜鼓舞,时而伤心难过,点点滴滴、庄庄件件的事让他们时而坚定,时而软弱,时而茫然,因此,教师应引领他们学会休憩,给心灵一次思考,从生活中寻找快乐,让他们以后走得更踏实,更稳健,更自信,走得更远更从容。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记录的同时及时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悟,鼓励学生怎样想就怎样写:有愿望的时候,及时倾诉;有发现的时候,及时分享;有建议的时候,及时表述;有苦闷的时候,及时倾吐……让学生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的纯真思考。
如植树节到了,一位学生写了《植树》: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老师对我们说至少要种1至3棵树。妈妈就到街上去买了3棵树,第一棵是枣树,第二棵是苹果树,第三棵是桂花树。
我的植树活动开始了,我先把土松一松,根据树根的大小,挖了三个坑,每个坑都保持2米的距离,因为如果距离近的话,会对小树苗以后的成长有不良的影响。然后,我再把小树苗放进坑里,铺上土,用力踏平,最后再浇上水。
我下定决心,以后要每天给小树苗浇水,在每个坑旁边松土,还要多给小树苗们听听音乐,这样,会让小树苗长得更有精神,还能帮助它长得快一些。
我还给这些树起名字呢!枣树叫开心树,有什么开心的事,可以跟它说;苹果树叫许愿树,我有什么愿望,说不定它会帮助我实现呢;桂花树叫平安树,有了这棵树,我们家人就平平安安了!
我想对大家说:让我们都来种树吧!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绿更美好!
就这样,孩子从植树这件事上引发了自己对生活深深的思考,并以自己纯真的生命感受来引发他人的思考。
四、悦写生活,丰富孩子的生命体验
当学生感受生活的精彩后,为引导学生形成习作,并通过习作展示自己的生命活动,表现“原生态”的自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生命历程和生活感受创作成一篇完整的习作,让学生把蕴藏在自己心灵深处的、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思考“倾吐”出来,并与同学、老师一起来品评和体会自己独特的生活滋味,分享生命的快乐!
1.让生活的痕迹在学生的笔下显露
每个学生有自己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不同的生命感受,而这独特的经历和感受正是别人无法拥有的财富。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进行习作,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快乐与忧伤。
如一名学生的父亲整天忙于应酬,孩子难得有时间跟父亲交流,每天看着妈妈孤寂的脸,她也觉得很不快乐,成绩下降了许多。为此,教师可以一边引导她感念父亲的辛苦,一边鼓励她进行倾诉,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向老师、同学和家长进行表达。在习作交流课上,她写了《爸爸,我想对您说》:爸爸,您好!有很多次,你除了问我学习成绩怎么样以外,没有给我跟您聊天的机会,总以“我很忙、我很累“为借口打发我。我的心里有许多话憋着,不敢对您说。今天,我就在这封信中,跟您说吧。爸爸,我知道您是为了我和妈妈有一个富裕的家,让我们快乐地生活才在外面辛苦打拼。因此,我努力学习,想以优秀的成绩来回报您。可是,爸爸,您真的觉得有钱就是幸福吗?几年前,我们家并不富有,可那时,我在您和妈妈的怀抱中,过得无忧无虑,幸福无比,妈妈的脸上也总是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可现在,我们家富有了,生活条件好了,但我和妈妈却觉得很孤单。
爸爸,您几乎天天出去,偶尔回家吃饭,还要嫌妈妈做的菜不好吃。爸爸,您有时也带我去饭店吃饭,说实话,我也觉得饭店的饭菜的确比家里好吃,但是没有家的温暖呀!其实,我们一家三口在家里准备一些简单的小菜,开开心心地吃饭,这才是最快乐的!
……
当这位学生满怀感情地朗读这篇习作时,教室里静寂无声,很多同学引起了共鸣,一些学生还悄悄用衣角擦拭眼睛。那么,这能说仅仅是一篇普通的习作吗?这其实是一个学生真实的心路历程啊,她的笔下不仅仅是一个个方块字,更多的是她生活的痕迹和她对生活的思索!
2.让学生独特的认识和感悟在笔下流淌
新课标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珍视”并“力求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为此,在习作指导时,教师需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着力展现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悟,表达自己有个性、有创意的见解,让自己的灵性在习作中飞扬。
如一个学生在《小乌龟》中写道:小乌龟虽然贪玩,贪吃,贪睡,却还会练武术。看!它又操练起来了。小乌龟使出了的它绝招——超级无敌龙卷风旋转三百六十度大吃虾,一使出这招必杀技,小虾们就没命地逃跑,但还是有几只幼虾被这强者——小乌龟的魔爪给抓住了。小乌龟不太满足,于是使它出了杀手锏——摇头摆尾。这摇头摆尾可真厉害啊!小虾们还没有回过神来,就已经惨死在这袭击之下。虽然还有几只虾侥幸逃脱,但是大部分已经为虾国而亡了。最后,怀着侥幸心理的虾就被小乌龟用掩藏之术一网打尽,虾国覆灭了。
小乌龟虽然有三贪,但是它能利用自己的优点来弥补缺点,也算是一种优秀了,我喜欢这只小乌龟。
这个学生并不是写小乌龟如何可爱,却从小乌龟的“三贪”入手来写小乌龟的机智和自己对小乌龟的欣赏,这不正是他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吗?他笔下流淌的那一份独特的认识和感受难道不值得我们珍视吗?
3.让学生独创性的表现方法在笔下闪光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内容、形式到语言要有自己独创性的表达:自由选择文体,可写记叙文,也可写童话、随笔、诗歌等;独创性的表达,或遣词造句,或谋篇布局,少一份拘束,多一点个性和创意;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充分运用地理历史、人文环境等知识和名言警句、诗词佳句等语言材料,以丰富表达内容;鼓励学生展开自己独特的想象,让表达更加形象,充满情趣。
如,在写学校生活时,有学生以《怀念“争吵”》来表达自己对已转学同学的怀念,以《眼角的变化》来感念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在表达“节约”的主题时,有学生写了《我是一张纸,你会爱我吗》;在倡导低碳环保时,有学生以《无“泪”的水》、《云朵游历记》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感恩节来临之际,有学生别出心裁地用《感冒的滋味》、《一张失落小纸条》、《爸爸的“责骂”》来表达对父母浓浓的爱意……这一切,无不让我感受到了学生的独具匠心,让师生在别样的情趣、韵味和意境中,享受到了心灵习作的独特魅力,享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快乐、舒畅和愉悦!
这一篇篇别具一格的习作,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和生活感受,彰显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同学品尝了那独特生活中的丰富滋味,更让教师找到了那一颗颗闪亮的心灵之珠!
那么,就让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空间,给学生习作以生活的灵性,充分发挥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效应,让学生自由并有创意地表达,让习作展示生活的缤纷色彩,让孩子体会到习作是一种创造、一种快乐、一种享受,让习作成为他们的习惯,成为他们生命中最真实的记录!
(责编 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