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低段学生识字渠道,快速进入阅读状态
2012-04-29蒋慧娟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大量的阅读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语文。但是,低段学生的识字量还很少,而可供我们阅读的又大多是文字书籍,所以笔者认为低段学生要较快地进入阅读状态,必须大量识字。
一、利用各种途径带领学生识字
1.在学生的相互认识中识字
一入学,孩子们就迎来了比幼儿园多得多的同学,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渴望认识新同学,获得新同学的信息。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把全班学生的姓名、家庭住址、生肖等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黑板下面的墙上,让学生们一下课就有机会去认识一两个同学,指着纸上的字认认字,找找同学。还可以请家长帮忙,把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用一两句话写出来,打印在装饰过的纸片上,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同学,也认得更多的字。
2.在教室的板报中识字
学生每天置身于教室,一转身就能看到教室各处的布置,可在墙报中开辟“学一学”板块,由学生自己制作美观漂亮的识字卡,再配上图帮助识字。隔周更换,让更多课外的字走进教室;或打印一些儿歌,定期更换,儿歌内容丰富,学生们认字的机会就更多;还可以在黑板的一角留出“每周一诗”板块,每周抽时间学一首新诗,每节课前让学生们随着上课铃声响起念两到三遍,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在毫无思想压力的状态下诵读了诗,认会了字。
3.在校园文化布置中识字
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在润物细无声中熏陶着学生。一条条振奋人心的校训及名人名言,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宣传画,一个个引人注目的室牌及物名,一块块巨大的古诗石碑或文学作品介绍,这些都是识字教学中可利用的极好资源。我一边带着学生徜徉于优美的校园,一边引导他们认读相应的汉字或语句。学生们就在一次又一次这样的活动中,了解了校园,亲近了校园,同时又在愉悦的氛围中认识了许多与学校生活相关的汉字。
4.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在生活中,学生无时无处不在跟文字打交道,此时识字,学生没有压力,更没有死记硬背,而是在不知不觉中认识许多字。节假日里,家长带孩子上街、去公园、去电影院、去商店、去旅游,一路上商店的店名,各种商品的名称、广告,公园旅游景点的名称……都是识字教学极宝贵的资源。教师要多在家长会上宣传,把这个经验传授给家长,让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字。
5.寓识字教学于课外阅读中
低年级学生阅读持续的时间不长,而且很多都以读图为主。教师可利用这一点,多向他们推荐各种绘本、注音读物,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增长知识,感受真善美,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的字词。还可以利用中午时间,让孩子把图文并茂的绘本放在投影上,鼓励他大声读出来,必要时教师给予补读、帮读。绘本中的语言都非常经典、简洁、寓意深刻,而且字形大,色彩鲜艳,孩子常常被牢牢地吸引。通过这样的阅读,能使学生品尝到识字的乐趣,课后他们会自觉地去读一读文章认一认字,边阅读边识字,这样学生认得快,记得牢,效果好,同时还锻炼了阅读能力。
二、创设阅读氛围,进入阅读状态
1.从“听”入手,培养阅读兴趣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精彩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给孩子们一片幻想的天地,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每天,我都会给孩子读一篇故事情节生动的小文章,或者是童话,或者是寓言。每次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孩子带进故事中时,我就会戛然而止,让孩子猜猜下面会是什么样的情节,这种训练吊起了孩子的胃口,使他们对课外书产生了兴趣。有时候,我给孩子读课外文章的时候,读到精彩之处,我会停下“请求”孩子们:“同学们,今天老师嗓子疼,你们自己看看吧。”这样,孩子们的读书胃口又被吊起来了。这样循序渐进,孩子们对书“听”的兴趣慢慢地就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
2.用心推介好书,激发自主阅读兴趣
通过一个学期的积累,孩子的识字量快速地增大,阅读能力也逐步提高。到第二个学期,教师就应拓展思路,用各种方式经常向孩子们推介适合班中各种阅读层次的阅读材料。对于识字量较少,阅读能力较弱的孩子,我介绍一些绘本让他们读,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彩色的乌鸦》《爷爷一定有办法》等;一些有注音并配有插画的读物推介给阅读能力较强的孩子;也有些孩子识字量已经达到一千以上的,可以向他们推介以文字为主的阅读材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悬念激趣
对老师推荐的书,孩子们往往是最热衷的。在向孩子们推荐前,我们可以根据书中情节,设计一些吊孩子胃口的问题,以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如向孩子们推介《不一样的卡梅拉》这套书时,我向孩子们富有神秘感地介绍:“有一只小鸡,名叫卡梅拉,她厌烦透了鸡窝里的平凡生活,她幻想着外面的世界。做一次长途旅行是她的第一个梦想。那她到底有没有去旅行呢?去了哪里呢?旅途中又遇到了谁?你想知道吗?这些问题都能通过你自己读《不一样的卡梅拉》来找到答案。这套书可有六本哦,大家要耐心地往下读。”这一系列问题,这一连串扣人心弦的情节,使学生对这套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想马上看到这套书。
(2)精读段落
班中有些孩子一开始只喜欢看图画书,家长也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想阅读文字,一是孩子怕累,怕遇到不认识的字,二是孩子没有深入书本内容,无法感受文字描写的精彩。在中午,在微型课上,在阅读课上,我在向学生推荐好书的同时,经常有意挑选故事情节特别吸引人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必要时加入动作,这很容易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致。如推荐学生读《一年级的小蜜瓜》一书时,我选读了一个孩子推荐的一个小故事,孩子们特别感兴趣,跃跃欲试,第二天还争着推荐好看的故事让老师读。之后的一段时间,孩子们争相传阅这本班级读书柜中的书,而且书柜中还多了这本书的姐妹篇——《一年级的小豌豆》。
(3)因势利导
要培养学生阅读各类书籍的兴趣,教师还得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抓住机会,及时推介。如在一次语文练习时,其中有一道阅读题是“你还知道哪些行星?”班中一个特别喜欢看科普类书籍的男孩说得头头是道,这时我就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他自豪地说:“我读了《宇宙奥秘》这套书啊!”“是呀,我们要读各种各样的书,不仅读童话故事,也读科普类书籍,那就会有好多的知识。”这样,班中的一些女孩子也纷纷开始读《昆虫记》《少年儿童知识百科全书》等书籍。
(4)密切联系家长
取得家长的重视是扩大孩子阅读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家长会时,我每次都不忘和家长交流阅读经验,让孩子的阅读得到家长的支持,有机会去书店买好书,而不是只知道给孩子买学习辅导资料,方便的要多带孩子去图书馆借书,或去阅览室看书等。
3.开展阅读活动,深化兴趣
低段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好胜心强,教师如果能用心组织各种阅读活动,一定能深化他们的阅读兴趣。如每天中午饭后,全班孩子静静地听某一个同学读一段故事,这个机会当然是要在自己阅读并准备充分后才能上台的;开展多种丰富的阅读活动,如制作读书卡评比最佳,读书笔记展示,请家长进班讲故事,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表演童话剧,评比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等等。通过一个又一个活动,既为学生提供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验阅读的成功,又让学生快速地进入阅读状态。
孩子的识字渠道宽了,识字量大了,才会喜欢阅读。让孩子喜欢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健康成长。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