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低年级古诗教学

2012-04-29陈国丽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2年2期

常言道:“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读古诗对一个人的文学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诗歌是感情的种子,又是智慧的语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评议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古诗教学就是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古诗难教难学。对低年级小学生古诗的启蒙教学,更要注意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则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因此,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教师要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激发学生想象、体会古诗优美的意境。下面,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草》的课堂教学为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来自兴趣,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注意力分散,兴趣不稳定。因此,在古诗教学中,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末,都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当做重中之重,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可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在校园里、教室中不妨悬挂、张贴一些内容合适的古诗书法作品,并定时进行更换;花木上悬挂的标牌除了介绍植物学的知识外,还可以附上一首以它为题材的小诗;语文课前提倡读背古诗;利用周会课、活动课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古诗诵读活动……使学生置身其中,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经典的熏陶和感染。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如《草》的教学,在讲解“离离原上草”这一诗句时,我借助录像,把一片无边无际、郁郁葱葱的草原展现在学生面前。画面有声有色,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感而发:草原上的草长得多么茂盛啊!感情真挚,抒发自然,表达多样。在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辅以简笔画,简洁明了,学生兴致盎然,脱口而出:野火只烧掉了草的茎和叶,草保住了根,就保住了自己的生命。来年春风一吹,春雨一下,草又能长出新叶来。学生抒情而发,摆脱了机械的翻译,冲破了固定的句式。

二、发挥朗读的作用,以读为本,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古诗有它独具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更是理解古诗的重要手段。古诗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诵读,如集体读、小组读、个人读、配乐诵读,运用多媒体调出动画、图片让学生扮演诗人诵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低年级学生自身的语言积累不是很多,如果一开始教师就讲解诗意诗境,肯定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只是听得一知半解。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抓准诗的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引导学生反复练读,由读好诗韵,到读准诗意,再到读出诗境。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刚打开课本初读古诗时,我便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画出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读顺诗句,不加字减字。自读后,再指名个别读,此时要求一句一句读正确,注意词的连贯,按标点停顿,找到朗读古诗的一般节奏,其他学生互相评议,让他们指出或纠正读错、读破的字词,这时教师可在黑板上标画出相应的节奏符号。如《草》一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一来,学生就更直观了。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表情朗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识写结合,指导书写,以识写为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认识生字和指导书写生字的环节,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指导。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识字和写字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古诗教学中一定要匀出一定分量的时间来指导学生认真书写生字。尽管学生在初读、细读、品读诗文中,早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义,但这时他们对生字的认识只是一种轮廓印象,要继续对字形做分析,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清晰印象。因此,古诗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识字和写字的指导,教给学生有关汉字笔画笔顺的基础知识和书写汉字的方法。

如学习《草》一诗时,可在学生对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指名读完全诗,集中认识“枯”“荣”两个字,识字交流的同时就指导书写“枯”“荣”。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教师再板演示范,然后放手让学生试写一个,同桌互评,最后纠正写美观。每次书写前,教师应强调学生的坐姿及执笔姿势;书写时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书写后,当堂相互评价,纠正错误。这样把写字过程穿插在古诗教学中,有动有静,学生脑力劳动得到调节,情绪高涨,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了识字写字能力。

四、引导学生实践,培养综合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学习途径。在诗歌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实践活动,培养想象力和说话能力。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感知的特点,做到以图导读,启发想象。人们称赞一个地方景色美,常会用上“如诗如画”。一首诗是一幅画,一幅画也是一首诗。教材的编者给每首古诗都配上了一幅幅生动精美的画,这更好地配合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诗句。同时,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诗意时,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大胆发言,学生的思维火花才会迸发。

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实践活动,我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话能力。在教学《草》后,让学生到公园去观察草,观察小草冬天的“枯”、春天的“荣”,使学生深深感到草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此刻,教师顺水推舟:如果人有了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更为可贵,更加值得我们敬佩了。进而激励学生向草学习,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做一个顽强不屈的人,把学生的思维、激情推向高潮。自此,学生想到白居易,就会想到古诗《草》,想到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学生顽强的品格、不屈的精神自然形成。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低年级古诗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之,低年级古诗教学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先是充分地读,然后是充分地说,最后是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为今后的古诗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保留学生学习古诗的极大兴趣,使学生充分地遨游在古诗的文化海洋之中。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们尤其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注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动手、多体会、多积累。诗歌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掌握学习古诗的技巧,逐步形成学生的一种技能。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