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阅读检测与评价例谈

2012-04-29郁国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2年2期

小学中高年级须经常布置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但课外阅读作为一项作业却很难进行检查、反馈,往往是有始无终,不了了之,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不佳。

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检测与评价呢?课题组通过实践、研究,发现举行读书交流会就是检测评价课外阅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常用的读书交流会的类型有两种。

一种是不定题读书交流会。学生通过交流会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和收获向大家汇报,与大家分享阅读的快乐,同时也向同学推介自己所读的好书。教师借此了解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把课外阅读引向深入。

另一种是专题读书交流会。是就大多数学生都喜爱看的好书进行交流,可在交流会之前的一段时间通知学生进行阅读并做好交流准备,有时间的学生可反复阅读。交流会时,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体会,可辩可论,相互启发,让不同的思想火花在交流中碰撞,激发出更多的乐趣。

那么,如何利用交流会来进行检测与评价呢?现以一次专题读书交流会《鲁滨孙漂流记》专题读书交流会来谈谈我们的做法。

让生命更精彩!

——《鲁滨孙漂流记》专题读书交流会

主持: “鲁滨孙在孤岛克服重重困难生存了下来,让我们深感敬佩。我们应像他一样热爱生活,无论生活有多困难!据调查,我们现在有28%的小学生遇到挫折束手无策。”(拿出调查表。之后,又以一则鲁滨孙的故事把大家带进了交流的状态之中)

生1: “他很有毅力,做出了超乎我们想象的事情。”

生2:“我再讲故事就没意思了。我对鲁滨孙除了佩服还是佩服,我把鲁滨孙的日常生活和自己作了一个比较,最后的结论是:我缺乏毅力!”

生3:“要朝着确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生4:“昨晚我又一次重读原著,又有了新的体会:鲁滨孙是一个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人!他自幼不满父母的安排,即便身处绝境的他也从不绝望,他总在行动!”

生5:“他生活有计划,考虑问题目光长远。”(出示一张鲁滨孙在岛上制作的作息安排表)

生6:“鲁滨孙漂流记虽充满传奇色彩,但鲁滨孙善于运用智慧克服一切困难,整个漂流过程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生7: “赞扬的太多,好听的话太多,能不能就鲁滨孙的漂流说些建议、不足。比如,他在岛上耗的时间太长了(18年之久),人的一生太短了,经不起太多的消耗。”

生8:“也许,他在岛上的生命更精彩;也许,他回到大陆就会被社会文明所淹没;也许,桀骜不驯的鲁滨孙精神就无所体现。毕竟,只有当完全融入大自然,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凸显。”

……

结语(主持人):

“读《鲁滨孙漂流记》,就仿佛和作家笛福对话,就好像和主人公鲁滨孙交友,同学们真切地感到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让生活更美好。希望大家今后读更多的好书,交更多的好友,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为方便、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课题组根据学生交流内容的不同设计了检测与评价课外阅读的参考标准(如表)。读书交流会结束后,我们根据本次读书交流会实录对学生开展的专题阅读做了定性和定量评价。

通过读书交流会检测、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既可以根据交流的实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量性评价或质性评价,还可以通过交流会来促进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通过检测、评价,学生及家长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定量、定性评价之后,可以对自己的阅读状态进行调整,增强了课外阅读的信心,也增添了阅读的乐趣。定期举办的交流反馈,可以动态反映出学生课外阅读的状态,进一步让隐性的评价在动态的评价规程中逐步获得显性化。

课外阅读检测评价活动化,可以避免课外阅读检测习题化倾向,符合新课程理念,已然成为一种趋势。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