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让语文课堂别样精彩
2012-04-29纪晓艳
萧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苹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思想,那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思想。”师生、生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学习,就是这样一个集小众智慧为大众智慧的终南捷径。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堂小组讨论,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对此,笔者在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些有效的做法,以飨读者。
一、塑造宽松环境,创设讨论氛围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生生关系、小组关系和师生关系,这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缺少的氛围。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学会倾听每个人的发言,适时把握学生相互间传递的信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避免个体学生因为怕回答错问题而不敢发言的尴尬,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二、充分搜集资料,打开讨论话匣
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尽量多地去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也利用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去查阅和海洋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丰富文本,缩小与课文的距离,同时也为课堂进行有效的讨论作了充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我让小组讨论“保护海洋”与“利用海洋资源”是否矛盾?有些小组就谈到了油价上涨,加油站总有很多人排队加油,供不应求,这说明能提供的能源有限;最近几年有些城市沙尘暴发生的频率较高,人们甚至要戴着口罩出行,这也跟土地沙化有关;还有小组结合了最近的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以及利比亚战争来说明当今世界“能源危机”的形势、环境破坏的危害。
讨论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讨论时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他们既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发出者,他们的思维不再受教师的限制。这个教学活动既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层次,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在此过程中交流、讨论完全成了他们的需要,于是讨论有序展开,步步深入,较为圆满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捕捉生成时机,启开讨论思路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通过公仪休拒收别人送的两条鲤鱼,塑造了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形象。学课文时,有学生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也许别人是好心好意送的鲤鱼呢?他为国为民日夜操劳,送两条鲤鱼给他补补身子,这完全合情理。一时间,教师里多了许多窃窃私语声。我稍作思考:“同学们,你们的想法很有道理。那就请小组讨论一下,课文中的管家以及他的主人到底是怎样的一番‘心意’呢?”
通过再读文本,小组成员思维的碰撞后,学生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意见:
“满脸堆笑就是说笑是硬挤出来的,不是从心里发出来的”;
“满脸堆笑就是说那个管家是在假惺惺的笑,他不怀好意”;
“这样的礼物当然不能收,所以公仪休的做法是正确的”。
通过质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展开有效讨论,呈现给我们的课堂是那样灵动。同时也让我深刻感受到知识在学生的讨论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升华。
四、挖掘教学资源,搭建讨论平台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教师要以一颗敏感的心去叩开学生探究生活、自然、文化的心灵之门,让学生把五彩斑斓的现实内化为情感顿悟,把学语文与生活完美融合。
我在教学《云雀的心愿》一课时,为了将学生引入对目前家乡环境的思考,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总结时顺势诱导:让沙漠变为绿洲,是小云雀和妈妈的心愿,其实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那如今我们的家乡工厂多了,这使得家乡的经济迅速增长,但给家乡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引进更多的企业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问题一抛出,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嗡嗡声,有的小组认为:工厂的增多,说明经济的飞速增长,让人们过上好日子,这有什么错?有的小组认为:工厂多了,每天排放的污水、废气、还有工业废渣污染了我们的居住环境,你难道没有发现现在得癌症的人在增多吗?有的小组认为:工厂的增多没有错,但关键是要自觉保护环境,在工厂投入使用的时候,环保工作要跟上。这样不就两全其美啦!
上述案例采用辩论的形式来实现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快速思辨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得问题得到最大限度的探讨和解决。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是教学常用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他们的思维是灵动的。只要给他们一个空间,他们就会自己往前走,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他们会慢慢地学会起飞,生命活动也因此更加精彩。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