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语文教语文
2012-04-29高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跳”出语文教材、“跳” 出语文课堂、“跳” 出语文学科来教语文。
一、“跳” 出语文教材
过去我们只管“教教材,考教材”,把教材看成“教材”,现在我们把教材看成“学本”,学生对教材有发言权、选择权、主动加工权。因此,我们要把课本彻底地放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成为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改造者。
第一,将孤立的课文拓展整合为“大教材”。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之后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甚至与其他各科相关的资料,与我们生活相联系的资料。如四年级课文《微笑着承受一切》,可以在学之前,让学生动手通过各种渠道去搜集有关桑兰的资料 ,如桑兰参加过哪些重大比赛,为国家赢得了哪些荣誉,受伤后是怎样治疗的,现在生活怎样……各种资料的搜集,可以让孩子们养成爱读书、爱看报、会上网等收集信息的习惯。
第二,让学生当一回主编,引导学生自编教材。首先,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格言、名言、成语故事、谚语等;然后,制订学习计划,朗诵、背诵自编材料;最后,全班交流自编教材,实现资源共享。这不仅能带给学生字词句段篇这些量的积累,还能让他们从心灵上感悟古今精品和人生格言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二、“跳” 出语文课堂
“跳” 出语文课堂,必须以课堂为中心,向课前、课后拓展延伸,积极构建“拓展式”的教学模式。
1.向课外阅读拓展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教师必须将课外阅读与语文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怎样才能丰富语文教材,使课外阅读成为教材的必要补充呢?第一,向“原著”延伸。学了《三顾茅庐》,读一读《三国演义》。第二,向“作者”延伸。读一读作者的其他一些代表作品。如读了传说由古希腊奴隶伊索编的《伊索寓言》中《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故事后,再读一读他寓言集中的其他故事。第三,向“主人公”延伸。学习《在大海中永生》之前,可以让学生阅读邓小平的故事,了解邓小平的丰功伟绩,从而深刻体会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第四,向“疑问”延伸。针对课堂中的疑问,阅读相关的自然、历史等资料。第五,向“相似”延伸。学了《黄山奇松》,再读《黄山怪石》,体会大自然的奇异。
课外阅读还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联系。作为教师首先要增强服务意识。一方面为学生推荐书目或提供相应书籍,另一方面指导家长购买一些优秀的少儿读物。其次,要增强管理意识。书目的确定做到严格把关,方法的指导做到因人而异,效果的检测做到客观公正,激励先进,从而真正做到让每位学生每学期都阅读几本好书。
2.向生活拓展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把主动学语文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增强语文学习的活力。
第一,倡导学生观察四季景物、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等,主动写观察日记、随笔来练习语言表达。第二,要求学生结合各种节日进行训练。如“三八”妇女节到了,“我”给妈妈一个惊喜:讲一个故事,作一首诗,做一张贺卡,写一封信等;元旦时围绕“我在新年里想到了……”这一主题,可以写想象作文,也可作即兴演讲。第三,开展实践活动。如针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减少、新产品的诞生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社会调查。第四,要求学生为家中的新电器写使用说明书,为新产品写一段广告词等。第五,要求学生在跟爸爸妈妈外出旅游,参观访问时,先看一看、想一想、听一听,然后讲一讲、评一评、写一写,进行运用语言的多种实践尝试。
三、“跳” 出语文学科
语文教材的内容包罗万象,一般情况下,写人、叙事的文章与社会、历史有关,写景、状物的文章与地理、自然有关,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
第一,将演示、实验、操作等科学课的方法引进课堂。如四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薄薄的鸡蛋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部分。”学生可能会表示怀疑,教师就可准备几只鸡蛋和一只碗,让学生在课堂上操作、实验,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第二,将音乐、绘画引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中我们不只是听到书声琅琅,还应听到悠扬的乐声、优美的歌声,使语文给人美的享受,同时借助音乐的渲染,加深对语言的感悟。学习课文时,还可以给课文配上图画,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将其他各科纳入说话写作中。写观察日记、实验日记、数学作文、名言启示(融合思想品德课)等。第四,举办专题研究学习活动。如关于环境保护的专题活动,可将语文、数学、社会、科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敢于“跳”出语文教语文,在实践中摸索出“拓展”“开放”“整合”的语文教学模式,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