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凇深处

2012-04-29

旅游纵览 2012年1期
关键词:驴车雾凇拍摄者

作者简介

张德志,河北秦皇岛人,1955年生。原名德治,曾用笔名张帆、紫云、岚霜等。常年客坐多所大学、培训机构进行摄影技术、艺术理论讲座。千余幅美术、摄影作品及理论文章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

主要社会职务

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国际旅游摄影俱乐部执行主席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自2006年起,德治为本刊“摄影课堂”“摄影漫谈”等栏目撰稿,文章内容创新务实、深入浅出,摄影作品耐人寻味,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其栏目的知名度和文章的美誉度为杂志众多栏目之首。

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江堤上,沟谷里,沉沉的雾气从温润的水面缓缓腾起,漫过岸边明亮的积雪,在雾凇岛上氤氲开来。树木凝结了厚厚的雾凇,阳光并不明亮,不足以驱散晨雾。神秘美好的雾是可遇不可求的,德治一早便来到雾凇岛上,细心观察雾气的动势和雾凇的形态,勤走动、多角度构图,才创作出如此美丽动人的作品。

拍摄雾凇,首先就要把握好雾凇出现和观赏的基本规律。有句俗话说“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说的便是雾凇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先了解雾凇形成和消失的规律,拍起来心中有数。

对于具体怎样把握拍摄时机,德治这样说:“想拍雾凇一定要有计划,不能盲目。我的做法是,与雾凇常发生地的居民建立朋友关系,一有雾凇出现便电话通报,争取迅速到位拍摄。最好是在日出前半小时到之后两三个小时内,把日出前的高色温(冷色调)、日出时的低色温(暖色调)及日出后的正常色温(原色调)的3个色温段都拍到,完成拍摄计划。”

雾凇深处有人家

雾是摄影人的好助手,它可以帮助我们净化环境、美化画面和突出主体。雾天摄影,更有利于我们提炼画面中的视觉引导线,引导人们去主动地观看要拍摄的主题。

画面中几棵榆树的树干,就可以抽象地认为是几道深色的线条。这些线条看起来即将交汇,在尽头处造成视觉中心,使观众的视线随着线条的指引而投向主体。因为早晨大雾的弥漫,远去的驴车在画面中只有淡淡的背影,但由于拍摄者在构图时将其置于视觉中心位置,而使得驴车不仅从白色背景中凸显出来,而且也打破了雪域的宁静,为静谧荒寒的北国大地增添了几分乡情。

利用雾来修饰画面

《雾凇深处》的拍摄环境是有雾又有雪,地面反光较强,画面构成要素的临界面、线上往往会产生衍射光、偏振光,出现模糊现象,使反差降低,容易令人视觉迷茫,混乱事物的距离感。因此,设法提高反差,是此次拍摄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这幅作品中,拍摄者德治除了利用偏振镜增加反差,对提高质感、强化色彩和利用侧逆光的角度增加画面层次感之外,还利用雾来修饰画面,画面主体雾凇、陪体驴车由近及远的渐次顺序,表达出近浓远淡的空气透视语言。

这种色彩、浓淡对比所得来的空气透视艺术语言效果自然天成,恰到好处,不刻意,不矫饰,让人从中体会到几分朴素的感动,彰显出拍摄者的深厚摄影功力。

中华绝景:吉林雾凇

每年1月是雾凇最美的时候,不知多少影友跨越几百里、几千里甚至上万里来到吉林,顶风冒雪赏雾凇,拍雾凇。吉林雾凇已经成为冬天里一道颇具诱惑力的风景,它与泰山日出、黄山云海、钱江潮涌同时被誉为中国四大气象奇观。

要拍摄最典型最浓重的雾凇,就要到雾凇岛去。雾凇岛是吉林最容易形成树挂的地方,这缘于小岛独特的地理环境,它地势平缓,四面环水。在冬季,升腾起的大雾常常笼罩着这个近6平方公里的小岛,有时竟一天也见不到太阳,在这样的天气下挂在树上的雾凇是不会掉落的,并且夜里又会挂上一层。第2天,树上的雾凇粗得像高粱头似的。尤其是降雪量大、天气特别寒冷的年份,雾凇出现的次数也就越多。因为,形成雾凇需要具备一定的气候条件,如大雾湿度高、零下20℃左右的低温、无风、无雪等。

很多来过这里的影友说,不到雾凇岛拍不出好照片。这使雾凇岛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诱惑。雾凇不是雪,这似乎有点背离了到东北看雪的初衷,可是在东北白色的苍茫大地间,能够看到漂亮晶莹的雾凇,也算是一个冬天里最难得的收获。

今年的雾凇时节已经到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赶往雾凇岛,用身心和镜头一起攫取北国的美丽。

《雾凇深处》拍摄参数:相机型号:NIKON D3 镜头:14mm~24mm F2.8 快门速度:1/800秒 光圈:F/8 焦距:14mm 感光度:ISO250° 测距模式:偏中心平均 曝光补偿:+.7步骤

猜你喜欢

驴车雾凇拍摄者
Consent,Camera,Action
雾凇岛的“繁花”
街头被偷拍传上网,未告知就是侵权
雾凇奇观
毛驴的慢生活
阿P卖菜
雾凇岛
运草的驴车
无巧不成图
毛驴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