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世说体”续书举要
2012-04-29刘强
刘强
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独特的编撰体例和记述方式为我国文言小说别开一途,遂成为后世争相模仿之祖本。自唐代以至民国,“世说体”续仿著作层出不穷,形成了一个数量和规模均相当可观的文本序列,在我国小说史上独树一帜。其中唐宋时期可以说是这一续仿潮流的“上游”,涌现了一批颇富文献价值的文史笔记。本文将结合目录、正史、版本序跋、文人笔记以及今人研究之成果,对唐宋两代五种“世说”仿作之作者、作年、体例及版本略加介绍如次。
一、《续世说新书》
《续世说新书》十卷,唐王方庆撰。
王方庆(?-702)名綝,唐雍州咸阳(今属陕西)人,周少司空石泉公王褒曾孙。历任越王府参军,太子舍人。武则天临朝,颇受赏识,拜广州都督,寻加银青光禄大夫,封石泉县男。长安二年(702)五月卒。《旧唐书》卷三十九有传。本传说:“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卷。”实则远不止此数(今考《新唐书·艺文志》,王方庆所撰书计有:《礼经正义》十卷、《宝章集》十卷、《王氏八体书范》四卷、《南宫故事》十二卷、《文贞公事录》一卷、《公卿旧事》一卷、《尚书考功簿》五卷、《尚书考功状绩簿》十卷、《友悌录》十五卷、《王氏训诫》五卷、《王氏女记》十卷、《王氏王嫔传》五卷、《三品官裤袝庙礼》二卷、《古今仪集》五十卷、《王氏家牒》十五卷、《家谱》二十卷、《九嵕山志》十卷、《谏林》二十卷、《神仙后传》十卷、《续世说新书》十卷、《王氏神通记》十卷、《王氏神道铭》二十卷、《新本草》四十一卷、《药性要诀》五卷,共三百余卷,覆盖了经、史、子、集的大部分领域)。
《大唐新语》卷七《识量》云:
王方庆为凤阁侍郎知政事,患风俗偷薄,人多苟且,乃奏日:“准令式:齐縗、大功未葬,并不得朝会。仍终丧,不得参燕乐。比来朝官不依礼法,身有哀惨,陪厕朝贺,手舞足蹈,公违宪章。名教既亏,实玷皇化。请申明程序,更令禁止。”则天从之。方庆,周司空褒之曾孙,博通群书,所著论凡二百余卷,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访之,每所酬答,成有典据,时人编次之,名曰《礼杂问》。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
又据孔平仲《续世说·文学篇》:“王方庆赏徐坚文章典实,尝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可知王方庆在唐初士林中颇有影响。
《续世说新书》,《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十卷。据本传所载其上武则天奏疏自叙其宗谱世系(其文云:“臣十代从伯祖羲之书,先有四十余纸,贞观十二年,太祖购求,先臣并已进之。唯有一卷见今在。又进臣十一代祖导、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昙首、七代祖僧绰、六代祖仲宝、五代祖骞、高祖规、曾祖褒,并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可知其先祖乃东晋名相王导,本传谓“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所言不虚。也许,正是江左冠族的出身及家风家学的影响,促使王方庆写下《续世说新书》。只可惜,和他的众多其他著作一样,这部真正堪称“第一部《世说》续书”的作品也没有避免散佚的命运。
二、《大唐新语》
《大唐新语》十三卷,唐刘肃撰。
刘肃,生平事迹未详。《新唐书·艺文志》载:“刘肃《大唐新语》十三卷·元和中江都主簿。”据此可知,刘肃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任江州浔阳县(今江西九江)主簿。而据该书刘肃自序,《大唐新语》可能完成于元和丁亥,即公元807年前后。《大唐新语》又名《唐新语》。“新语”盖祖述汉代陆贾《新语》而来。《新唐书·艺文志》将其归人“杂史类”;清修《四库全书》则将《大唐新语》编入子部小说家类,《提要》云:
所记起武德之初,迄大历之末,凡三十门,皆取轶文旧事有裨劝诫者。前有《自序》,后有《总论》一篇,称“昔荀爽纪汉事可为鉴戒者,以为《汉语》,今之所记,庶嗣前修”云云。故《唐志》列之“杂史类”中。然其中《谐谑》一门,繁芜猥琐,未免自秽其书,有乖史家之体例。今退置“小说家类”,庶协其实。
《四库》仅以“《谐谑》一门”、“繁芜猥琐”、“有乖史家之体例”,即将该书贬入“子部小说家类”,否定其史学价值及地位,实有失公允。刘肃于《自序》中盛称“昔荀爽纪汉事可为鉴戒者,以为《汉语》”,实已道出自己撰述《大唐新语》之初衷,即为当今统治者提供为政驭民之“鉴戒”。其卷末《总论》又说:
仲尼因鲁史成文,着为《春秋》,尊君卑臣,去邪归正。用夷礼者无贵贱,名不达于王者无贤愚,不由君命者无大小;人邪行正弃其人,人正国邪全弃其国,此《春秋》大旨也。故志日:仲尼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又曰:拔乱世反诸正莫近《春秋》。
根据《总论》阐述的四项编撰原则(即:“不尚奇正之谋,重文德也”;“不褒纵横之画,贱狙诈也”;“刊淫靡之词,归正大光明也”;“损术数之略,抑末也”),以及刘肃在《总论》篇末所说“理国者,以人为本,当厚生以顺天”,都可看出该书的宗旨乃在“有裨劝诫”,而非以资谈助。惟其如此,该书所记高智周、张嘉贞等人的事迹才为《新唐书》本传作为重要内容加以采用。北宋李昉等编纂《太平广记》征引该书凡31条。宋王谠编纂《唐语林》也选用了该书资料。甚至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赵守俨点校本《朝野佥载》,也参考《大唐新语》,以校正伪脱衍倒之处(参见智喜君《(大唐新语)读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大唐新语》的史料价值应该是毫无疑问的。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在论及《世说新语》仿作时,径直从王方庆《续世说新书》说起而未及《大唐新语》。
学者将该书溷入“世说体”之目(如刘叶秋即持此观点,甚至将刘悚《隋唐嘉话》亦归人《世说》仿作。,见《历代笔记概述》,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当与明万历年间商浚编辑《稗海》,广收唐宋野史、笔记、掌故、琐言之作,《大唐新语》被题为《大唐世说新语》列于其中有关。不过,将《大唐新语》视为《世说》仿作亦非毫无道理,因为,其一,是书体例确与《世说》相类,主要是分门隶事,以类相从。计有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公直》、《清廉》、《持法》、《政能》、《忠烈》、《节义》、《孝行》、《友悌》、《举贤》、《识量》、《容恕》、《知微》、《聪敏》、《文章》、《著述》、《从善》、《谀佞》、《厘革》、《隐逸》、《褒锡》、《惩戒》、《劝励》、《酷忍》、《谐谑》、《记异》、《郊禅》等共三十门。
其二,唐代已有《世说新语》之书名(见《史通》及《酉阳杂俎》诸书),则刘肃以“新语”名书,也不能排除受《世说》影响之可能。叶德辉《大唐新语跋》云:“自临川撰《世说新语》,后仿而作者,代不乏人。李唐承六朝余风,语言文字颇得江左习尚,读此书乃益叹典午风流,去人不远。李垕之书,视此又瞠乎后矣。”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唐新语》虽然志在史部,“有裨劝诫”,然其编排类目,亦显然受到《世说》之影响。如《规谏》、《极谏》显然来自《世说》之《规箴》,《刚正》、《公直》则与《方正》类似,
《政能》来自《政事》,《识量》、《举贤》来自《识鉴》与《雅量》,《文章》、《著述》来自《文学》,《隐逸》来自《栖逸》,《谐谑》源自《排调》、《轻诋》,《聪敏》与《夙慧》、《捷悟》类似,而《清廉》、《忠烈》、《节义》、《孝行》、《友悌》诸篇显然就是《德行》的分解。《惩戒》与《黜免》、《记异》与《术解》,《褒锡》与《宠礼》,大抵相类。故《四库总目》云:“然其中《谐谑》一门,繁芜猥琐,未免自秽其书,有乖史家之体例。今退置小说家类,庶协其实。”这些都说明,《大唐新语》是一部毋庸置疑的“世说体”仿作。
《大唐新语》的版本,现在通行的是《稗海》十三卷本,明嘉靖年间潘玄度刻本及《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写本亦较有名。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以《稗海》本为底本,以潘玄度刻本、《四库全书》文津阁写本及明人抄本残卷对校的许德楠、李鼎霞点校本,末附佚文及有关序跋。
三、《南北史续世说》
《续世说》十卷,又名《南北史续世说》,旧本题唐陇西李重撰。
李垕字仲信,南宋人,生平事迹不详。《四库》所用为纪昀家藏本,推为明人伪托之作。《提要》云:
旧本题唐陇西李垕撰。前有俞安期序,称其书出自梁溪安茂卿,以宋本翻雕,未及印行而没。后三年,安期复得焦竑藏本,更为校正成完书。又称其书《唐志》不经见,《通考》所列《续世说》,载宋至五代事者,一孔平仲所撰,实非此书。何良俊撰《语林》,文征明为作序,王世贞又删《语林》补《世说》,皆不言曾见此书。疑其赝作。而终以宋本纸墨古暗,中阙宋讳为据。
考王应麟(1223-1296)《困学纪闻》卷三十云:“李仲信(垕)为《南北史世说》,朱文公谓:《南北史》,凡《通鉴》所不取者,皆小说也。”可证李重之《续世说》,不为无稽也。而李垕生活之年代,当与朱熹同时而略早于王应麟。《四库提要》又称:
今考其书,惟取李延寿南、北二史所载碎事,依《世说》门目编之,而增以《博洽》、《介洁》、《兵策》、《骁勇》、《游戏》、《释教》、《言验》、《志怪》、《感动》、《痴弄》、《凶悖》十一门。别无异闻,可资考据。盖即安期辈依托为之,诡言宋本。其序中所设之疑,正以防后人之攻诘。明代伪书,往往如是,所谓欲盖而弥彰也。增添的十一门分为两卷,置于篇末,卷九目下标明“以下篇目系续添”。舍此而外,再无其他材料可资考证。
其版本,主要有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俞安期翏翏阁刻本,姚氏茶梦斋抄本,清丁氏竹书堂抄本以及日本天保三年(1832)俞安期翏翏阁刻本的翻刻本。
四、《续世说》
《续世说》十二卷,宋孔平仲撰。
孔平仲字义甫,一作毅甫,北宋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曾任集贤校理。所撰《续世说》,《宋史·艺文志》著录十二卷。是书亦仿刘义庆《世说》,“录自刘宋迄后周,仍分三十八门,于南北朝取李延寿,于唐取刘啕,于五代取薛居正,其伪脱处,并得据诸书订正”(钱熙祚《跋》)。改“规箴”为“箴规”、去“豪爽”一门而增“邪谄”、“奸佞”、“直谏”三门,共得三十八门。长沙秦果《序<续世说)》称:“学士孔君毅甫(平仲)囊括诸史,派引群义,疏剔繁辞,揆叙名理,厘为十二卷。可谓发史氏之英华,便学者之观览。岂日小补之哉!……此书载言行美恶,区以别之。学者博古考类,择善而从,去古人何必有间,不但资谈说而已。”有褒亦有贬,清钱曾《读书敏求记》卷三《杂家》著录《世说》时,就说:“孔平仲依仿而为《续世说》,此真东家之(目宾)矣。”
是书撰成,先以抄本流传。秦果《序》称:“惜其书成未及刊行,转相传写,不无乌焉成马之弊。”后于绍兴丁丑(1157)前后辗转刊行,流通于世。明代有钱熙祚校刊本。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据钱校本排印,收秦果《序》和钱熙祚《跋》。《丛书集成初编》和《四部备要》收入该书。此外,今天可见到的尚有商务印书馆“宛委别藏丛书”影印本。
五、《唐语林》
《唐语林》八卷,宋王谠撰。
王谠字正甫,长安人,生平不详,所处年代约在北宋元祐年间,约卒于宋徽宗崇宁(1102-1106)、大观(1107-1110)前后,享年当在六七十岁左右。
《唐语林》,《宋史·艺文志》著录十一卷,《四库全书》著录八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长安王谠正甫,以唐小说五十家,仿《世说》分三十五门,又益十七门为五十二门。”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则说:“未详撰人,效《世说》体,分门记唐世名言,新增《嗜好》等十七门,余皆仍旧。”马端临《经籍考》引陈氏之言人“小说家”。又引晁氏之言入“杂家”。两门互见,实则一书。是书门类,共分52门。除保留《世说》35门(缺“捷悟”门)外,另立17门,计有:嗜好、俚俗、记事、任察、谀佞、威望、忠义、慰悦、汲引、委属、砭谈、僭乱、动植、书画、杂物、残忍、计策等。据王氏原注,谓其参考过孔平仲《续世说·汰侈》,可知《唐语林》成书当在孔氏《续世说》之后。《四库提要》称:“是书虽仿《世说》,而所纪典章故实、嘉言懿行,多与正史相发明。视刘义庆之专尚清谈者不同。”
《唐语林》杂采众书,计五十种,而永乐大典所载原书名目,自《国史补》至《贾氏谈录》凡四十八家。据《守山阁丛书》本中华书局校点本(1958)考订,“又书中多引《封演闻见记》,而《虬髯客传》一篇全载原文”,故将此二篇补入,“以还五十家之旧”。
此书在流传中有缺失,通行本的前四卷,自“德行”以至“贤媛”十七门,尚存其旧,后四卷,则是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散入各韵部之条文汇编而成。现存最早的刻本,是明嘉靖二年桐城齐之鸾所刻两卷残本,稍后则有丰城李械刻的《历代小史》本。其他还有《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和《惜阴轩丛书》本等(参见周勋初《唐语林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版)。今人周勋初的《唐语林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版)博校众书,考订精详,补充了好多散佚的材料,是《唐语林》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结语
宋人秦果云:“史书之传信矣,然浩博而难观;诸子百家之小说,诚可悦目,往往或失之诬;要而不烦,信而可考,其《世说》之题欤?旧本分纂前言以为要览,略而未备。爰有博雅君子,效而增广之。此《续世说》之所作也。”(秦果《孔平仲续世说序》,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铅印本)这段话,不仅是对孔平仲《续世说》编撰缘起的交代,对于我们了解《世说》体续仿著作长盛不衰的原因,也颇有帮助。关于此类著述之价值,另有几点感想写在下面,算是结语:
一,《世说》之学博矣深矣,除其文本自成统系外,窃以为尚有四大系统业已“历史地形成”:日版本、日注释、日评点、日续仿。续仿既有体系,故不可不辨。对其成因、状况及影响加以研究,不仅是《世说》研究的题中之义,而且,藉这一类作品得以保留的大量历代文史资料,也可为更深广层次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续仿著作中留下的大量序跋、凡例、题识之属,或交代撰述宗旨,或阐发《世说》微义,今之学者欲了解《世说》传播、接受及研究之沿革,自不可不读。有些序跋,如文征明、陆师道《何氏语林序》,王世贞《世说补序》,钱谦益《玉剑尊闻序》,易宗夔《新世说序》等,现已成为治《世说》之学者广泛征引的名文,其价值不容低估。
三,较诸《世说》,后世仿作多劣得“形似”,而无可企及其神韵。原因除通常所说的“世易时移”外,尚与模拟者对《世说》时代及人物徒有肤浅之艳羡,而乏深刻之理解有关。如严允肇评王踔《今世说》时说:“夫晋人尚清谈,一时名流慕效,相与蔑弃礼教,脱略形骸,以为旷达,其流祸至于中原板荡,神州陆沉,论世者于此,为之三致慨焉!今去古日远,士大夫鉴于先代末流之弊,骎骎乎抑远浮华,敦尚实行,此亦转移风会之一善机也。”由此可见,历代模拟者同时还是批评者,也就难怪他们对《世说》撰例微旨徒费效颦之功,而难收回天之效,成了如周颉所谓“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世说·轻诋》二)了(本文原有明清世说体著作考述近二十则,这里从略,结语部分乃就整体而言,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