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IO理念的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012-04-29程淑红侯培国屈晓阳弓洪玮
程淑红 侯培国 屈晓阳 弓洪玮
[摘要]针对“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问题,以CDIO教育理念为基础,分析了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CDIO理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并设计教学、实验与实践方案,优化教学进程和评价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实践手段开展学生自主研究,加强学生能力培养,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传感器技术;CDIO;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1-0083-03
0引言
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然而我国工科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1-3]。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在 2005 年 10 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2005 年我国毕业的约 60 万工程技术人才中适合在国际化公司工作的不到 10%,其中的原因是:中国教育系统偏于理论,中国学生几乎没有受到项目和团队工作的实际训练,相比之下欧洲和北美学生擅长以团队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CDIO的理念和方法是先进可行的,适合工科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1课程特点
传感器被称为工业时代的测量工具,承担着信息感知和获取的关键任务,是当今信息时代的信息源头,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各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传感器技术”课程是电气学院检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都是在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这门课程的自身特点有: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电磁学、光学、化学等);各章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与工程实际联系较为紧密。
2現有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为了提高“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际工程实践能力,找出本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本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情况如表1、2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49.7%的学生认为传感器技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51.6%的一线教师也有同样的看法。这些数据说明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刻不容缓。
由表2可以得出传感器技术课程存在的不足之处,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学习目的;课堂教学;实验与实践环节。
2.1学习目的不明确
对于电类学生而言,“传感器技术”是本科生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后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大多数学生还不习惯各章课程的相对独立性,特别是如何针对实际测量系统的要求选择、设计合适的传感器。对于知识的掌握仅限于简单的背结论、原理推导。不了解理论的工程应用意义,不清楚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不明确所学知识的用途。
2.2课堂教学不足
教学内容陈旧,只涉及到传感器工作原理的讲解,没有具体的传感器件实物供学生研究,知识面窄;没有结合其他课程一起设计综合性研讨课,无法和其他知识融会贯通。
2.3实验与实践环节薄弱
实验设备陈旧,功能单一,验证型实验较多,设计型实验较少,没有与实际工程联系的实验。这种情况很难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发展。
3CDIO理念下教学模式改革
3.1明确学习目的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的战略技术,作为各种信息的感知、采集、转换、传输和处理的功能器件——传感器,已经成为各个应用领域,特别是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核心部件。现在,传感器技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并列成为支撑整个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5]。作为“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授课教师,必须要在学生首次接触课程时,将一个异常开阔的视野展示在他们面前,引用鲜活生动的应用实例、具体的视频展示来冲击和震撼学生,进而刺激他们的求知、探索兴趣。因此,作为课程开端的绪论尤为重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发展历史的简单罗列,取而代之的是图文并茂的视频展示,既融入了大量的实际工程专业信息,又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2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完全体现了CDIO理念大纲中工程基础知识的层面。在课堂教学中,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与讨论互动共存的主导思想,整合现有的传感器新技术、新概念及其在工程应用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授压电式传感器这一章节时,课堂教学中首先讲解压电效应原理及测量电路,在学生掌握工作原理之后,分组布置课后作业:如何运用压电式传感器进行加速度的测量并设计传感探头?下次课堂上让每组学生发表自己的设计思路、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并在分析中融入前人的研究和现今主流的设计及今后发展的趋势。这种教学过程的开展既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师生间的沟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同时,教学手段采用板书与PPT课件相结合的方法,费时费力的绘图、文字书写、结果对比可以采用课件形式以提高效率,而工作原理推导、分析过程则采用板书形式,以加深印象,突出重要性。此外,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MATLAB、LABVIEW的运用也必不可少,它们可以更直观、简洁、生动的反映出各种物理量的测量、标定结果。
3.3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
这一环节的改革包括了CDIO理念中的三个层面:个人能力、 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在实验与实践内容上,设计了三类实验:一是验证基本理论的实验,该类实验紧跟理论教学进程,以单元实验为基础,主要使学生掌握常用传感器的使用和标定方法以及接口电路的设计;通过实验,对传感器有全面的认识,能独立进行实验数据读取和实验结果分析,着重培养个人能力。二是从课堂教学任务项目中,挑选了一些设计比较成熟、典型的项目让学生去实践开发,课堂不能完成的知识积累通过动手实验、交流讨论交替进行,使学生能主动地使用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迅速转化为“能力”,由此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协调。同时此类实验需要几个人一起完成,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队精神。三是综合应用开发的实验,它是一个简单的综合性较强的研发课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般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另外,考虑到该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与单片机应用、EDA等课程联合,还可设计相关的综合实践实验,培养学生实际工程系统能力。
4学习效果评价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课程考试来实现,存在评价目标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简单化等缺陷,课程学习所导致的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情况难以得到充分体现[6]。对于“传感器技术”课程来说,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实验与实践-创新的过程,因此,记录和评价学习过程十分重要。本课程对学习效果的最终评价,理论学习部分采用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出勤、协作表现、主动意识等占15%,实验与实践占15%。同时,考试试卷的难度相比以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设有较高要求的选做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空间。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从CDIO理念的角度中较充分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展,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形成,起到激励作用。
5改革成效
燕山大学“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于2010年开始启动,至今经历了近两年的时间,每轮课程结束之后都要听取学生、一线教师、学院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并据此进行修改。改革后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见表3。表3是对电院07检测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的学生调查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课程教改后,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很高,尤其是创新性实验和实际工程两项比教改前有显著提高。通过课程对学生的CDIO式教学模式的培养,使其具备了独立学习、自主创新、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毕业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包括课题的深度、实验结果、毕设实物、答辩情况等方面)。
“传感器技术”课程也是本专业考研的复试科目,学生的考研率接近35%。同时,对于就业也有一定的帮助,07级学生的就业率明显提高。
燕山大学教务处组织了对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网上评价(学生评价权重70%)和院系评价(权重30%),近两年评优5人次。
6结论
本文以CDIO教育理念为基础,分析了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CDIO理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评价方法,从工程基礎知识、 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方面全面的培养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上述方法已得到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2]Svensson T,Gunnarsson S.Using a project for assessment of CDIO skills[C].1st annual CDIO conference.Queen's university,Canada,2005.
[3]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4]刘晓雯,张晓芳,李苏贵.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下的传感器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07-110.
[5]林亚南,林鹭,杜妮等.发挥精品课程示范作用提升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22-23.
[6]钟秉林,周海涛.国际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发展的新特点、影响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