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走转改” 深化“三贴近”

2012-04-29赵铁军

新闻爱好者 2012年1期
关键词:河南日报走转改工作者

赵铁军

去年8月开始的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已经给河南日报和集团所属媒体带来了喜人变化:反映基层生活的鲜活稿件多了,关注民生的重点报道多了,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新文风,在版面上得到初步体现。与此同时,采编队伍得到了锻炼,编辑记者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日益密切,感情日渐深厚。

正在发生的转变告诉我们,新闻的根在基层,根深才能叶茂。新闻工作者只有着眼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才能有更大的作为。

“走、转、改”是时代的命题,更是新闻规律的本质要求。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必须把“走、转、改”活动持续深化,作为一项长远举措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提升报道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

变动态为常态,让“走、转、改”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范敬宜有句话很实在:“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他告诫年轻新闻工作者,不要只盯着王府井附近的0.2平方公里,眼里要有960万平方公里。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信奉和践行“脚底板下出新闻”,才有了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才有了穆青影响几代人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现在,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了,但新闻工作者走基层的意义与使命仍然相同:走进基层,我们才能更好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走进基层,才能在改革建设实践中感悟群众的伟大创造;走进基层,才能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提炼报道主题、挖掘报道素材、丰富报道内涵;走进基层,才能发现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走进基层,才能找准自身位置,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不论身处哪个时代,走基层都应该是一种自觉的从业态度、一种工作常态。

变被动为主动,让“走、转、改”成为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

“走、转、改”活动刚开始时,个别同志也曾产生过畏难情绪,觉得下基层既费时间又不出稿子,即使勉强下了,也是被动地“要我下”,不是主动地“我要下”。这种态度不转变,就会把“走、转、改”变成走形式,与活动的初衷背道而驰。

河南日报摄影记者王天定,是常年主动坚持深入基层的代表。他数十年如一日奔波在基层,如今已50多岁,仍坚持到基层采访。正因为这样,他才获得了“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的殊荣。王天定同志的经历能给我们转变下基层心态提供有益的启迪。

基层磨砺人才,基层造就人才。我们要向榜样学习,把深入基层变成常态化的工作,到基层去,发现更多的生动素材、写出更多的鲜活新闻。保持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反映百姓生活状况,感受群众喜怒哀乐,通过常态化的走基层活动,使每个同志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在“走、转、改”活动中,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各媒体一大批编辑记者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伟大实践,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带着思考走基层,带着问题走基层,带着责任走基层,带着情感走基层,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工厂矿井、小巷社区,看结构如何调整、民生怎么保障、社会管理如何创新,以实际行动探求“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真实答案,走出了亮点和特色,这些做法受到了上级宣传部门的肯定,有多篇作品被中宣部、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专期阅评。

在基层一线的采访过程中,我们的记者,尤其是年轻记者发现,基层是新闻的“聚宝盆”。在基层,呼吸的是清新的空气,感受的是火热的生活,听到的是坦诚的乡音,只要稍稍留心,基层的新闻就像长了“腿”,蹦跳着闯入视线。

广大编辑记者抓住群众的关注点、捕捉生动场景、挖掘感人故事,体验百姓生活,收获人生百味,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洗礼和思想境界的提升。“走、转、改”不仅是一段值得回味的采访、不仅是一种工作的历练,更是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

变“吃亏”为受益,从机制上推动“走、转、改”活动持续深入

要保证“走、转、改”活动的持续深入,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真正用制度引导、保障和激励广大采编人员长期自觉践行“走、转、改”,收获一批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将继续从选题带动、制度保障和奖励机制等方面,对“走、转、改”活动予以鼓励和保障,积极鼓励广大采编人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在这次活动中,河南日报各部门和集团所属各媒体都已经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农村、企业、学校、社区,在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重大项目工地,在边区、老区等地,建立了自己的基层联系点。部分媒体还有计划地组织编辑记者开展蹲点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报道全省人民在建设中原经济区过程中的新风貌、取得的新成绩。

最近,河南日报已经率先在报业集团内部进行了“走基层”好新闻的评选。下一步,我们还将在集团层面对所属各媒体“走、转、改”好稿件进行评选奖励,并计划使之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制度;集团还计划每年拿出专门的活动经费,在工作安排、生活条件上,对走基层人员重点保障;对常年深入基层、扎根基层、业绩突出的编辑记者,在业务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对“走、转、改”活动中的优秀稿件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通过各种形式建立起推动“走、转、改”持续深入的长效机制。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笔下才会有多少精品。我相信,随着“走、转、改”活动的常态化、自觉化和长效机制的建立,我们一定能更好地倾听百姓心声、反映百姓愿望,不断增强服务大局和舆论引导的能力,采写出更多折射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反映伟大时代的精品佳作。

(作者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猜你喜欢

河南日报走转改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脱口秀评论缘何引起关注——以河南日报新闻评论节目《问“侯”两会》为例
构建三点着力的内容布局——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豫直播”为例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扮靓“面子”强壮“里子” 锻造精品党报的必由之路——河南日报2018年改版创新亮点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对“走转改”活动常态化的几点思考
故事细节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