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审计风险
2012-04-29刘江燕
刘江燕
一、审计风险的构成
1.按审计人员对风险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造成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一般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社会背景、法律和法规等外部环境。这类因素所产生的风险是审计人员不能控制的称为不可控风险。内部因素是指审计人员本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这类因素可经审计人员自身努力、提高责任心和加强职业修养来加以控制和防范。它所产生的风险称为可控风险。
2.按审计人员对风险发生的内外环境可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固有风险是假定被审计单位在没有任何相关内部控制结构或程序的情况下、其财务报表、会计账务、凭证中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结构或程序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某项认定性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实际水平是审计人员无法改变的,但审计人员可通过努力准确地估计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水平,并做出正确的审计决策。检查风险是指在开展审计时,审计人员未能检查出某项认定中存在的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3.按审计结论可分为绝对风险、相对风险和零风险。
绝对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颠倒是非,把正确的事项错误化,把错误的事项正确化,严重违法乱纪。相对风险指审计人员确定努力了,仍不可避免的风险。零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依照法律法规、客观公正的处理审计事项,明确是非,把审计风险尽力降到零。
二、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
1.客观原因。
(1)审计内容的复杂性。任何一项审计业务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受到被审情况的熟悉程度、审计对象的配合程度,受到送审的会计资料涉及的时间跨度、连续性、完备程度,受到会计资料多而广、内容多而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全面掌握、分析每个细节存在的问题,有可能会降低审计质量,审计风险因此而增大。
(2)审计资料的不完整性。在审计实务中,有的被审计单位由于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提供的审计资料就有可能不够完整和准确;有的会计资料,在其形成过程中经历多个会计人员,也给查询带来诸多不便;还有的送审资料的附件遗失等原因。这既增加了审计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审计风险。
(3)审计对象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被审计对象内部管理不完善和外部环境对审计质量有重大影响,直接影响到审计风险水平。
(4)审计工作的干扰性。在现实生活中,不正之风的干扰是客观存在的,它将直接干扰审计工作,影响审计风险水平。如:在审计进程中,有的被审单位通过各种途径找关系,甚至通过审计人员上级、亲属说情,或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有的被审单位通过请客、送礼、拉拢、贿赂意志不坚定、政治素质不高的审计人员等,迫使审计工作走过场,达到掩盖违法违纪行为或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2.主观原因。
(1)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局限性。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低,不善于辨别被审资料的真伪,也很难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因此,不能保证审计质量,从而增大了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不规范性。审计人员要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否则,就会影响审计质量,增大了审计风险。
(3)审计人员工作中的盲目性。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不明确审计目的,走弯路,忽视了审计成本与效率,从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增加。
(4)审计工作组织实施缺陷性。在审计工作中,若组织协调不当,分工不科学、不合理,就易造成审计工作的效率低下,直接增大了审计风险。
三、降低审计风险的主要途径
1.从主观层面降低审计风险。
(1)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分析审计风险因素,评估审计风险水平,控制与处理审计风险损失的自觉性及决策能力。显然,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就能在审计活动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机率,从而有效地避免或降低审计风险损失。
(2)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审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更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还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审计人员崇高的职业道德,是避免或减少审计风险的基本保证。
(3)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的优劣。没有过硬的审计业务素质,就难以保证审计质量,从而难以或减少审计风险。
(4)强化审计机构的内部管理。审计部门要制订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各类审计规范,要有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要有较健全的奖罚措施。如:廉政建设规定、考勤考核制度和审计质量标准等。还应引进市场经济的竞争、平等机制,将审计风险损失与个人利益挂钩,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心。
2.从实施层面降低审计风险。
(1)业务承接层面。当前事务所普遍提倡开展整合营销或全员营销,即全体员工都扑向市场承接业务,任何业务的承接,都应该由出资人把关。非出资人为了挣钱,可能任何业务都会承接,不管风险大小,也不管有没有亏损。而出资人不一样,他要全盘考虑事务所的发展问题,他会在承接业务时考虑风险,衡量盈亏。笔者认为,在实践中,业务联系可以全员承揽,但涉及到收费及风险评估时,出资人则应一道前往。
(2)审计实施层面。审计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三级复核制来做,层层把关,层层落实责任,哪一环节出了质量问题,就得由哪一道环节的人员承担相应责任。
(3)报告签发层面。报告签发权一定要集中在事务所出资人手中。在程序上,一定要完善,包括起草、打印、加盖印章等,而且签发人只能是一个人,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人签发。
3.从技术层面降低审计风险。
(1)严格按照执业准则开展工作。执业准则是社会衡量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尺子”,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注册会计师的一把保护伞。按照准则执业,可能出现的失误是过失责任;不按准则执业,就可能是故意欺诈行为。
(2)重视符合性测试工作。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做符合性测试,而且要做好做深入,要仔细调查企业背景和经营状况,把握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建立及运作情况。在测试工作中,如果确定风险过高,宁可不接该项业务。
(3)建立和使用事务所自身的“风险库”。这里的风险库包括基本审计风险点和审计案例两方面。基本审计风险点就是会计中容易出现舞弊而导致注册会计师风险增加的地方。审计人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将这些风险点存入风险库,并且在审计计划中单独列出一个“风险关注计划”,将这些风险点作为重要关注对象。审计案例则应主要作为培训使用,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
(4)在出具报告或征求意见稿之前召开内部会审会议。该会议应该由项目经理、审计实施人员和质量监控人员共同参加,对审计中涉及到的重要方面逐一会审,对遗漏的重要方面提示出来,并且做好补充程序的实施,将审计风险降至最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在经济活动中越来越显得特别重要。审计风险伴随着审计活动而客观存在。为此,审计人员应该认真研究审计风险,提高风险意识,从而避免或减少在审计工作中造成的损失,为经济建设服务。
(作者单位:南昌市烟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