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审计“小金库”的几点认识

2012-04-29刘自强余新初

审计与理财 2012年1期
关键词:小金库账簿专项资金

刘自强 余新初

“小金库”是民间俗语,上世纪70年代末财政部曾使用“小钱柜”一词。之所以沿用“小金库”这个提法是考虑“小金库”一词在过去的许多文件和专项工作中曾多次采用,各方面比较容易理解。笔者在审计一线工作20余载,对“小金库”也有几点认识。

一、“小金库”的定义及危害

凡是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都是“小金库”。认定是否属于“小金库”,关键看资金或资产是否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这里的账簿必须是本单位的法定会计账簿,对于纳入关联企业或者下属单位的会计账簿,或者不纳入本单位法定的会计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的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形成的资产均属“小金库”。

近年来,中央虽三令五申,却依然未能阻止“小金库”的扩张和蔓延。其原因有:一是受利益驱动。二是一些人法制观念淡薄。三是对“小金库”的处罚还是相对偏轻,现有法规规定与实际操作多以收缴余额,或对单位进行罚款了事。收缴也好,罚款也罢,反正是国家或单位的钱,甚至触不到“小金库”设立者及责任人的痛处;今天收缴了,明天可以补充。因此,对“小金库”的治理,已到了不下重药,难以遏制的地步。

“小金库”现象已经影响到国家的科学发展,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它的存在不仅造成了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造成社会分配的不公平,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严重损害了党风和社会风气。长此以往将会危及国家政权稳定。

二、“小金库”的表现形式

尽管“小金库”列支的费用五花八门,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以权谋私,或者用于超标准发放干部职工奖金补贴及其他个人消费性开支,或者支付国家规定的正常财务支出所不允许的款项,甚至是贪污。“小金库”的资金通常有如下去向:一是以为职工谋福利、留住人才为借口乱发奖金、补贴。二是用于拉关系走后门进行请客送礼或为上级部门领导付账,名曰为公,实则为私,今天给人以方便就是图明日自己的便利。三是少数几个人私分。四是用于领导经手的用途不便公开或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三、如何审计“小金库”

“小金库”形式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终归要从资金进、出(收入、支出)两方面做文章。笔者在审计实务工作中,总结发现审计“小金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核对固定资产账,可以发现变卖单位固定资产,变价收入不入账问题。如1993年笔者在某人民银行进行财务收支审计。通过账表核对发现年末会计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较年初减少,与年末总账余额也不相符(账上未销)。经追查固定资产报废审批手续和变价收入时,该单位只是主动交代报废了一辆小车,未有任何报废审批手续。其变价收入两万余元存于单位打字员处。

2.分析销售数量和价格,采取内查外调,发现部分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问题。1998年在对某粮食局进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延伸审计了粮食购销公司,我们发现销售价格偏低,与市场行情不符,存在少报单价,隐瞒收入行为,最后去几家单位外调,到进货单位核对原始销货发票,发现该公司在处理陈化粮过程中,大头小尾部分收入未入账而私设“小金库”20余万元,被全额收缴财政。

3.审查报销凭据,发现有关单位通过虚假列支套取资金,私存私放问题。2005年笔者配合上级审计机关,在退耕还林专项资金审计中发现某林业局为弥补单位经费不足,盯上了退耕还林专项资金。退耕还林离不了苗木购买,审计时我们发现有几笔进货票所进苗木数量大、单价高,于是定为审计重点,顺着资金流向追查,一直查到某银行储蓄所资金如何出账。发现该单位利用虚假苗木进货发票(票是真的,事是假的),四张假身份证(假扮苗木商)套取资金30余万元。2011年又查到该单位以报销外地会务费、笔记本电脑两套,审计的直接追问,是谁开会?啥子会?什么人参加?另外两台笔记本电脑为啥高达4.9万元?结果主动交待系套取专项资金十余万元,直接汇到上级有关部门提供的账号上。

集体安排报虚假材料套取国家专项资金,备作他用。2008年上级审计机关在对某县民政局审计中发现该单位利用虚假名单、身份证套取低保资金几十万元,主要用于人情救济、请客送礼等开销,受到严肃处理。

4.在审计中注意线索,发现利用非正规收据收取服务费等收入不入账问题。2001年在某乡镇进行审计,发现镇机关账上白条列支清洁费,因非正式收据不可控,审计只有顺延收费单位查对,发现该款项没有入账,收款员贪污金额几千余元。

5.查看固定资产使用状态,发现闲置房屋租赁收入私存私放、或存入单位小账(如工会、下属股室等)问题。在审计中通过查看相关合同、查问相关人员经常发现中小学及相关单位的食堂承包收入不入账、或抵消单位的相关开支。

6.下拨小额专项资金到相关经济实体,报支相关费用。审计中多次发现多家鱼场等单位的钓鱼支出,都是在有关部门套出的资金中开销。

7.通过审计突击盘查库存,往往能发现资金进出不平衡而牵出“小金库”或不规范及非法的经济活动,甚至存在长期白条抵库,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盘库尤其要注意支大于收的不正常现象。

8.非常规性、违规业务形成的阴霾,往往是“小金库”的隐匿体。如金融机构为揽储而支付给相关单位的“贴水”,往往是单位“小金库”资金来源,早期审计时有发现。当初社保资金管理不规范时,就查处过银行为揽储巨额社保资金而支付的“贴水”均是私存私放。

四、加强“小金库”审计监督管理的几点建议

首先,应对当前设立“小金库”的情况进行深入客观地分析,调整补充已有的相关法规,制定系统、有效、明确的专项治理法规,使对“小金库”的查处、处理有更明确的法律依据。

其次,要加大处罚力度,强调经济上重罚、媒体曝光和严惩责任人的一体化处理原则,让违规者付出高额成本、沉重代价。同时,对“小金库”问题,应形成一个统一的法律规范,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及其领导者依照法律法规行使权力,从事经济活动,从源头上遏制个别人滥用权力私设“小金库”的违规行为。

再次,严格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提高资金来源的透明度,严肃支出的合法性。清毁“小金库”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审计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免疫系统”功能。

(作者单位:都昌县审计局)

猜你喜欢

小金库账簿专项资金
堵!“小金库”不能放任
燃烧的账簿
大账簿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关于对营业账簿减免印花税的通知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基于新时期经济学视角的“小金库”治理对策探析
小金库为何屡查不绝
设立国家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