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数学操作材料的呈现方式

2012-04-29林芸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1期
关键词:层次材料投放变通

林芸

【摘要】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是幼儿活动必要的物质基础,幼儿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能科学地投放操作材料,本文将从美观性、层次性引导性、变通性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其投放应遵循的原则,旨在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材料投放;美观;层次;变通;引导

一、材料的投放要符合美观性原则

提供富有美感的材料能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具体、有趣,使幼儿愿意走近数学、喜欢数学,在数学王国中流恋忘返。如:数学区中各种形状的树叶、五颜六色的吸管、大小不同的豆子都渗透着美的意味,幼儿喜欢摆弄这些材料,在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许多数学经验。春天来的时候,我们让孩子收集一些来自自然界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贝壳、植物的叶子、种子等。幼儿在观察、收集各种类型的种子、叶子时会对形状、尺寸、数量及分类、排序都会有感知,在给叶子排排队的操作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在帮助幼儿复习相邻数时,区域活动中我们设计了游戏”美丽的花园”,并提供标有数字的花朵和花瓣,让幼儿自由地拼拼、讲讲、议议。还设计了“钓鱼”游戏,提供标有数字的小鱼和鱼缸,引导幼儿将钓起的鱼放入比鱼身上的数字大一或小一的鱼缸内。美观的游戏操作材料,为幼儿对新事物的尝试和探索提供了施展的天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引发了他们独立思考,提高了孩子自己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层次性原则

数学是幼儿在操作中将科学的核心概念转化为本体经验的过程。数学的层次性也突现在材料的提供上,游戏材料的投放必须体现层次性。一方面考虑到参与游戏的幼儿主体的差异,在游戏材料设置上体现层次性,不同能力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游戏材料。另一方面,随着幼儿游戏的熟练,在游戏的过程中体现层次性,即可以根据幼儿游戏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游戏难度,或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创造新的游戏方法等。中班进行关于分类的教学时,我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形状、颜色、大小各异的图形卡片,要求按不同的特征分类;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图形片,如颜色不同,而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片,这样分类时没有干扰,就显得简单了;能力更弱一些的,则提供雪花片、纽扣等实物进行分类。再如按物体长短排序时,我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了宽窄不一的纸条,而且数量较多,长短距离较小;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铅笔、游戏棒等材料,且材料的数量少,长短距离大……只有让每个幼儿进行适合自己层次的操作,数学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别。

三、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引导性原则

幼儿操作性学习的过程,是幼儿自由自主地与材料相互作用,通过直接感知,进行探索并获得数学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过多地用语言进行说教、实施控制,势必会扼杀幼儿创造性的想法,使幼儿的探索性操作变为在教师指令下的验证性操作,这样将不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应提供具有引导性的数学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发展。强调引导性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可以说,只有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材料的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是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

在活动中,教师所投放的引导性材料可以是示意图,并通过材料的引导使幼儿之间发生互动,而教师并不需要语言的指点,幼儿只要按着内化在示意图中的“指路”线索进行操作即可。例如,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在提供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的同时,还提供了贴有标志的分类盒或二次分类图,这样,所提供的材料中实际上就暗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在粗细的排序中,教师提供的一些示意图,让幼儿根据示意图上的排列进行不同的排序。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边观察、边思考,不断地探索,想出与同伴不同、与自己以往不同的分类方法。借助于材料的暗示,幼儿不断地进行发散性操作,从而促进了其数学能力的发展。

四、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变通性原则

所谓材料的变通性是指操作材料可塑造、可组合、无固定的使用模式,能根据操作者的意图,变幻出各种不同的操作结果。这类材料通常是低结构性的比如:纸棒、积木、牙签等等。而的结构性的操作材料可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空间。如可将纸棒平铺、叠高,或按规律排列顺序,排列图形等等,重要的是可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比如当把纸棒棍叠高后,可将其想象成楼房、树、塔,规律排列顺序除了在桌面牌,也可以变成立体操作。其次低结构的材料可应用到各种不同内容的数学教育活动中。变通性还能隐性地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也能变通地学习,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低结构的材料准备方便,能将教师从过去繁重的做教具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老师们有更多精力去进行观察和引导幼儿。

参考文献:

[1]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2版

[2]张慧和《幼儿园数学教学》(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版

[3]黄瑾、陈静《社会建构主义数学学习的启示》 幼儿教育2005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层次材料投放变通
透析经典模型 灵活拓展变通
从俗从宜,各安其习——《理藩院则例》对《大清律例》刑罚规定之变通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
康德“德性”概念的三个层次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浅谈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主题区域环境创设浅析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英汉翻译中的意象转换与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