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过程

2012-04-29郭秀珍

甘肃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巩固感知理解

郭秀珍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动机; 感知; 理解; 巩固;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1—0038—01

小学数学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认知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这种活动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基本过程来完成。

一、 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的动力。它的实质是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心理需要,那么学习过程就会变得十分有效。

这是一位教师教学“可能性”时的一个片断。教师以这样的故事开头:有个奴隶冒犯了国王被处以死刑。按当时该国的法律,行刑前犯人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法官拿着装有写着“生”、“死”两张纸条的盒子让犯人摸,摸着“生”就免去死罪获得自由,摸着“死”便立即执行。同学们,你们说奴隶的命运会怎么样?学生七嘴八舌:可能生,也可能死,因为摸着哪一张纸条的可能性都有。可是国王只想让他死,于是找人偷偷换掉了写有“生”的纸条,盒子里的两张纸条上都是“死”字,你们现在觉得奴隶的命运会如何呢?学生回答:不可能生,一定死,无论他摸着哪张字条都必死无疑。教师继续讲故事,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奴隶,奴隶整整思想了一夜。第二天一切准备就绪,当法官拿着盒子让奴隶摸时,奴隶毫不犹豫地走向前去,伸手摸了一张纸条,然后快速放进嘴里吞到了肚里。所有人都惊呆了,不知道他摸到的是哪个字,法官只好通过盒子里剩下的纸条上的字判断奴隶摸到的字。同学们说说奴隶的命运如何?一定获得了自由。这个故事可谓一波三折,紧紧吸引着学生。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学生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概率术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二、知识的感知

感知是指学生通过对提供的数学材料、数学事实进行最初的区分和认识获得的感性认识。它是获取数学知识的第一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一般都必须从感知开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让学生每人拿出8根小棒,并分成两堆。学生动手操作总共有四种分法:1根和7根,2根和6根,3根和5根,4根和4根。教师让学生找出其中比较独特的分法,显然是4根和4根的分法,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每堆4根,这就是除法,学生初步感知到: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

三、 知识的理解

理解是指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或规律法则的实际含义,并达到理性的认识。它既是知识感知的升华,又是知识保持和应用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理解就没有数学知识的掌握。如,四则混合运算规定:先乘除后加减,但是学生不理解。教师可以这样帮助学生理解:要买4个本子和3枝笔,每个本子2元,每枝笔3元,总共多少钱?学生有生活经验,先算出4个本子8元,再算出3枝笔9元,总计17元。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是4×2+3×3=8+9=17。

四、 知识的保持

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知识和学习技能,既要求在长时期记忆中得到保持,又要求在应用时随时可以提取,这就要求在记忆时选用有效的策略,以提高保持的效率。如,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解题时,学生总是忘记a与c相乘。教师发动学生的智慧:你有什么办法能不忘记a与c相乘呢?一个学生说得好:a代表我、b表示语文课、c表示数学课,在学校我既要学语文还要学数学。

五、知识的应用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所学的数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知识的应用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数学知识的保持,促进知识的迁移,是实现数学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巩固感知理解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之我见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初中英语词汇复习与巩固的几种方法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基于新课标, 打造灵动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