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尊重开启学困生的心灵之窗

2012-04-29刘超刘兴成

甘肃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尊重转化公平

刘超 刘兴成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尊重;信任;公平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1—0025—01

自尊心指自己尊重自己,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的一种心理状态。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着人们的行动,它能催人上进,有助于克服各种困难和本身弱点,在人的行动中常常起着一种积极的作用。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转化学困生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理解、信任学困生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关心与爱护,也希望和老师交朋友。因此,老师应真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有事与其共同商讨,以理服人,循循善诱,使他们确实感到老师是真正关心、爱护他们的人。这样才能发挥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接受老师的教导。反之,如果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损害,人格受到侮辱,他们的上进心就会受到伤害。从而对老师不信任,甚至产生严重的对抗、抵制和反感情绪。

二、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美国当代教育家布鲁姆说:“若老师能努力给予每个学生以平等的关心,学生们会心境开阔,成绩会迅速提高,形成竞争向上的学习风气。”其实,平等待人本身就是一种尊重。对班里的同学,不论能力大小、成绩好坏,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合理地处理班内事务。决不能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或老师的喜好去办事,这样会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损害老师的形象,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辩证地看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中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老师在做管理工作或教学工作时,对一些不遵守纪律、生活散漫、道德品质较差的学生,要抓住时机,摸清情况,找出原因,因势利导,在尊重的前提下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并肯定他们在其他方面的长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既全面发展,又学有所长。如果一味地冷嘲热讽、训斥、体罚、打骂、歧视甚至侮辱学生,或放弃不管,会使他们丧失进取心,破罐子破摔,产生“习得性无助”心理。这样既不利于解决问题,又会影响教育教学工作,也有损于老师的形象。对成绩较差、有自卑心理的同学,决不能流露出冷漠、轻视的表情,以防损害他们的自尊心。事实证明,越是学习差、有自卑心理的同学,越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作为老师,必须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不能使这些学生自暴自弃,学习成绩停滞不前。老师只有尊重、爱护学困生,才能得到他们的尊敬和爱戴,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从而把教育教学工作搞好。

四、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

喜欢被人鼓励和表扬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老师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其他正当行为的直接肯定和积极的评价,是对学生最有效、最切实可行的尊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需要层次论”中,也强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表扬的心理需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适时、得体的鼓励和表扬常常能赢得学生的心,并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觉遵守纪律,从严要求自己。只要留心观察,每个学困生都有值得赞扬的地方,比如有的同学热爱劳动,有的同学诚实、勇敢,遵守纪律,有的同学乐于助人,有的同学擅长体育、美术等。老师要积极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全面发展。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对学生要适时适地地进行赞扬和鼓励,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辑:陈富祥

猜你喜欢

尊重转化公平
不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公平比较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