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简单的实验验证人眼的神奇功能

2012-04-29迟福江

中学生物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瞳孔光线视网膜

迟福江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90%的外界信息来自眼睛。人眼有很多奇特的功能可以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

1 主眼与副眼

1.1实验

将左手轻松握拳,双眼通过拳眼的小孔同时注视某一固定的小物体,左拳不动,用右手遮住一只眼,单眼判断,哪一只能通过拳眼的小孔看到小物体即为主视眼。

1.2分析

左右眼在功能上有主次之分。主眼(又叫主视眼)是指一眼较另一眼在视觉输入上占优势地位。主视眼所看到的东西会被大脑优先接受。人的大脑习惯性利用主眼的成像来分析和定位物体,主眼由于运动多,获得的补给也多,往往发育的比副眼好。实验证明,大约65%的人是以右眼为主的“右视眼”,约32%的人是以左眼为主的“左视眼”,只有3%的人两眼不分主次。

主视眼形成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初步认为主视眼的形成与屈光不正的程度、视觉发育过程中不同信息的调控、用眼习惯有关。

2 瞳孔缩小和放大

2.1实验

用手电光照射眼睛,瞳孔会很快缩小,关闭手电后,瞳孔慢慢变大;从黑暗处到光线较亮的地方,很快就能看清物体,而从明亮处到黑暗的地方,要用长一些的时间才能看清物体(如开车进入黑暗的隧道和从黑暗的隧道出来)。

2.2分析

瞳孔反射是由于各种刺激引起瞳孔的直径发生变化的反射,可分为缩瞳(瞳孔缩小的状态)和散瞳(瞳孔散大的状态)两种情况。瞳孔的缩小和散大由虹膜控制。虹膜由两种平滑肌纤维构成,缩瞳肌受动眼神经中副交感纤维支配,散瞳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当进入眼的光强度增加时,瞳孔缩小(约1s内完成),当进入眼的光强度减少时,瞳孔散大(约5s内完成),以此调节到达视网膜的光量。

3 暗适应与明适应

3.1实验

如果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相反,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只有稍待片刻才能恢复视觉(这称为明适应)。

3.2分析

原因是眼睛底部的视网膜上有两种细胞,一种是圆锥体,一种是细长杆状的。这两种细胞都包含一种蛋白叫做视紫红质,也就是一种由视黄醛和视蛋白结合而成的结合蛋白,是一种感光物质。圆锥体细胞负责白天看东西,细长杆状的细胞则负责晚上看东西。有光线照射的时候,眼睛中的这种蛋白就会发生结构变异,引发神经传导,使得大脑成像,同时视紫红质消失。视紫红质的消失会导致对光不敏感,这时候从明亮的阳光下走进黑暗的房间会看不清东西。但是如果体内有足够的维生素A,视网膜和肝脏酶就会促进视紫红质再生,使得眼睛重新感光,也就能看清物体。视紫红质能够再生是因为视黄醛是由维生素A氧化形成的,是维生素A的醛化物,视黄醇又是组成视紫红质的蛋白之一。所以当身体内缺乏维生素A的时候,就会导致视紫红质再生得慢,或是无法再生,这时候就会得一种病,叫“夜盲症”。

反过来,如果长期处在暗处,突然间暴露在明亮的光线下,就会刺激眼睛内视紫红质大量分解,就会眼前一片黑,什么都看不见。因此解救那些被困在塌掉的矿洞里的工人的时候,都要给他们眼睛蒙上黑布后,再让他们出来。

4 视网膜上的生理盲点

4.1实验

(1)在一张白纸上,画两个点,点可以稍微大点,要是眼睛近视那就再大点。两点距离7-11cm,把画好的亮点平行放置于眼睛前一段距离。

(2)捂住自己的一只眼睛,如果捂住的是左眼,那么就用右眼看纸上左边的点。

(3)前后稍微移动你的脑袋,眼睛要看着你看的这个点,当然,余光可以看见另外一个点,但是在某一个距离,会发现余光里的那个点消失了!

4.2分析

由于人眼的视神经是在视网膜前面,它们汇集到一个点上穿过视网膜连进大脑,如果一个物体的像刚好落在这个点上就会看不到,称为盲点。当用两只眼睛看东西时,同一点的反射光线到达左右眼睛的视网膜上的位置不一样,即使一条光线正好在盲点,另一条光线也不会在另一只眼睛的盲点,因此看见的都是完整的图像。

5 复眼

5.1实验

拿一根不细不粗的线,如耳机线。然后闭上一只眼睛,将耳机线凑到“眼前”,这时候,将会发现,人眼是可以“透过”耳机线,看到“后面”的东西的,而且就算是它编成了“网状”,也依然能够透过它,看到背后的东西。然而“摄像头”是不行的,会被“挡住”的。

5.2分析

其实这个原理和用“两只眼睛”看东西时,可以“透”过手指,看到背后东西的原理是一样的,就是一只眼睛看到的,补偿了另一只眼睛没有看到的。那么也就是说:人体的每一颗“眼睛”里的所有“视觉细胞”都是起了“单颗眼睛”的作用,从而互相“补偿”视觉。

6 眼睛“图像缓冲”功能

6.1实验

把手指放在书上,遮住文字,但一旦快速来回移动手指,手指将变得“隐形”。

6.2分析

“眼睛”看东西时前一秒左右的“图像”会留在眼睛里一段时间,而这些图像,就刚好可以用来“补偿”后来“看不到”的图像了。

如果是摄像机,每一个“静止的画面”必然都是有东西“遮住”文字的。当然这时候通过“摄像机”看到的动画中,手指也是“隐形”的。

猜你喜欢

瞳孔光线视网膜
春日暖阳
“天眼”的“瞳孔保健师”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你看不见我”
瞳孔里的太阳
瞳孔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淘气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