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生物学科教育的沉思

2012-04-29吴举宏

中学生物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生物学生命

吴举宏

摘要中学生物学科教育应该是一项了解生命、尊重生命和焕发生机的事业,理所应当呈现一派青春飞扬、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现在中学生物学科中有些教育现象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学科模式化,使知识失去了灵动;教学文本化,使教学远离了生活;教育技术化,使技术奴役生命;评价标准化,使教育忽视特长;教育功利化,使教学漠视生命。因此中学生物学科教育需要树立“为生命而教”的理念,需要营造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气息。

关键词生物学科生命气息生活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1 学科模式化。使知识失去灵动学科化的过程是将科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化、心理化的过程,本来中学学科是揭示人文和自然基本现象和内在规律的学科体系,理应充满人文关怀和思想灵动。‘就拿中学生物学来说,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以及规律的一门科学,应该是一门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的学科,但是现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传授的是一种呆板的、僵化的“模型”。也许科学的研究过程中肢解生命、解剖机体是必经的过程和必须使用的手段,但是生物学的学科化过程仍然是一个肢解生命、冷冻生命的过程,这是万万不应该的。现在的生物学教学让学生接受的还是一个一个器官、一块一块组织、一枚一枚细胞凝固的结构知识,就连细胞方面的知识仍然停留在支离破碎的、被分解割裂开来的层次上。我们过分习惯于模式化的知识学习,从而使学科内容失去了生命的本来面貌和鲜活特征,我们对生命结构和生理过程的理解变得静止、机械,以至于我们一提到细胞,学生就联想到教材中那幅毫无动感和生机的模式图。生命在学生的思想中已经失去了灵动的感觉,被一堆死尸般的标本和一本点线组成的插图所替代。如果说科学化的研究过程需要解剖的研究手法,但是学科化的过程不应让学生远离生命的本来面貌,应该也必须回溯生命的本源、追求生命的本真。“有活的,不能只看死的;有死的,不能只看假的;就是看假的,也应该看动感的”,这应该是生物学教学的一个基本态度,因此笔者提出“动态生物学”的视角,主张生物学教学中需要树立“生命的动态观”,“动态生物学”倡导让知识“动起来”、思维“活”起来的教育追求。

为了让课堂中的知识“动”起来、思维“活”起来,我们需要在知识呈现、方法改进和资源开发上下功夫。首先,应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用自然美景和盎然生机浸润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观察自然的形态和组成,体察自然的发生和过程,感悟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无不体现鲜活的生命特征——草长莺飞、鱼游兽走、蛙鸣虫唱……这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这是一个真实的生命世界,这更是一个启迪益智的世界。第二,让学生走进科学探究的世界,既要开放实验室,又要开放课堂,让学生动手实践、不断思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第三,科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动画手段、实景录像和Flash等软件制作的课件都能较好地表达生命的动态现象和过程,让学生就是在教室内看到的也是鲜活而真实的生命现象。第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流淌智慧,让学生来到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天地,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启发,审视科学现象和寻找科学规律,既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得到空前激发,又让学生们的智慧在频繁的撞击和摩擦中呈现“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五彩缤纷的智慧光芒刺破了未知的夜空,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兴奋和光明,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知识流动、思维生长和情感澎湃的场域,在学生的脑海中科学变得鲜活而生动、知识变得灵动而丰满。”

2 教学文本化,使教学远离生活

教学的本真形式是人际交往,教学本来就是一段师生携手走过岁月的生活历程,所以课堂中呈现的应该是一幅师生合作共进的生活图景。可是在教育体制化的今天,在我们为升学率而劳碌的过程中,可能许多赋予这幅图景以生机的细节或机遇被我们忽略或舍弃了。因此,重建课堂教学中的生活文化应该且必须成为我们的追求。教学生活是先前生活和经验的延伸、充实和拓展,也是未来生活的基础、铺垫和根基,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应后有背景的依托、前有前景的寄托,学生和教师都是如此。带着先前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生活的渴望,能动地参与和进入教学生活就成为师生不断成长的基石。生活一方面是课程和教学的源泉,另一方面又是赋予生命以价值和意义的过程。“生存”和“生活”虽然都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但是“生存”仅仅是生命的延续,而“生活”却是富有生存意义的生命活动。动物在它的生命活动中形成它的“生存世界”,人类则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创造了自己的“生活世界”。笔者在许多教师培训场合多次重复的一句话是:“课程因生活而生动,生活因课程而精彩!”我们要将课程变成一溪流水,让它既要流过生活,又要成为生活的源头。哪怕我们在呈现一个古老的经典,也应该让它像刚出水的鱼儿一样鲜活。笔者曾经在执教高中生物学“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第一课时)时,在课堂教学中作出了如下的一些设计:以“人类在热切地寻找着地球外的生灵,为什么把星球上有没有水作为研究的前提?”和“你看过‘AD钙奶的广告吗?你了解它的成分和功效吗?”这两个问题作为导言,导入新授内容;以“种子入库前和播种前分别进行了哪些处理?为什么要进行这些处理?”、“抗寒和抗旱农作物品种细胞中含水量和水分子存在形式有什么特点?”等与科技、生活和生产实践密切相关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到附近超市,调查与无机盐有关的保健食品的成分和功效”和“搜集与无机盐有关的食品广告用语”等作业,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由于教学设计体现了“课堂教学走进生活”的原则,课堂教学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效地激发了主体、激活了课堂;秉持了基于学生现实生活的发展观,采取“激发→引导→建构”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再比如,2005年新年伊始的第一节课,为了激活高三课堂,让课堂进发生活的热情和快乐,笔者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堂作业:“请利用生物学专业名词,为你的学习同伴或老师写一段新春祝福的话。”接着我把自己送给全班同学的新年祝福写在黑板上:“充满智慧的你:经基因探针检测,你的身体中多了一段幸福基因,已于新年第一天被启动子激活,并遇增强子作用。由于缺少终止密码,注定你一生转录幸福,翻译快乐!”顿时学生们热情高涨、激情飞扬,整个课堂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之中。最后笔者又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新春祝福写在黑板上,一颗颗滚烫的心在相互碰撞,其中一些精彩的话语在校园中传颂了很久很久,甚至陪伴他们一辈子。其实,只要我们对学生的生活多一点关注,对教学的意义多一点追问,在平淡和平凡中多一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新课程倡导的生命碰撞、生机勃发乃至诗意交融、人性高扬的课堂就会更多地呈现,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质量,而且会使我们自己获得成长的喜悦。也许我们的理想和憧憬常常受到现实的一些禁锢和挤压,但是心中梦想突围、期待人本的火种不能泯灭;也许我们的言行中常常带着一些无奈和沉重,但是我们追求无悔和无怨的承诺不能放弃。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架设了生活的阶梯,就等于打开了一扇重新审视教育的窗口,那会给师生的心灵带来无数次美丽的悸动,那就会获得直面社会现实的勇气、行走教学人生的智慧。教育的事情首先得是教师办!我们不能期待别人奉送一个让我们漫步的春天,我们自己首先要呵护好手中的那一粒萌生春天的种子。

3 教育技术化。使技术奴役生命

另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的关键问题是,现在的教育或多或少地被教育技术所控制,不是人掌握技术,而是技术奴役人。现代教育在提高科学品质和工作效率的同时,却失却了许多传统教育的精华,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使教育过程被标准化、格式化、程序化,一切都被现代技术预先设计着,教育被一种预设好的系统程序高效地控制着、推动着,没有出乎意外的惊奇,没有情感世界的波澜,没有了思想生长的时空。一些年轻教师离开了多媒体课件就不会上课,课件控制课堂的现象非常严重。电脑关闭了,黑板空白了,学生的头脑中也是白茫茫的一片。甚至一些学校和个人设计和利用计算机软件来书写学生的学期评价和学年评语,这种通过简单的几个指标将学生等级化的做法,完全丧失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尊重和教育多元化的追求,也难以体现教育评价的多元性、发展性和过程性。一句话,现在的教育被现代技术统整得不留一丝缝隙,让人窒息、让人喘不过气来,教育远离了生命的从容和梦想,教育失去了抚慰独特、孱弱生命个体的温情。新课程改革本来应该是教育的一次回归和一种正途,但是又被屈从于应试体制的教师们所操纵的这种教学模式、那种教学策略所俘获,僵化的教条和机械的规范,使课堂还是少了许多生命的闲情逸趣,少了许多温情陪伴和人性关照。现在学校和教师都在聚精会神地聚焦课堂,埋头潜心研究有效性教学,但是生物学课堂中弥漫着升学竞争的硝烟,有效性教学成为应试的工具,这不得不让我们忧虑和概叹。苹果之父斯蒂夫·乔布斯说过,人生中有许多东西是一种科学永远无法捕捉的充满美感、历史感和艺术感的微妙;德国西门子公司创始人维尔纳·西门子也曾掷地有声地讲:“绝不为短期利益而出卖未来。”这两句名言完全可以作为我们中学生物教育的箴言。

4 评价标准化,使教育忽视特长

由于教育评价的标准化和简单化,生命的差异性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法则面前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和底气。加上反思性教学的肆意曲解和推波助澜,师生们簇拥着来到这仅有的一支标杆前寻找自己的不足和欠缺,然后怀着一种“痛改前非”的虔诚之心踏上痛苦的修正之路。这种标准化的教育评价,对生命的差异性视而不见,“一刀切”切去了无数人的特长、潜质和自豪,因为每个人的心中充满差距感和自责感。更加令人痛心的是,这种差距感将很多人引上一条也许毫无建树的、没有归途的漫漫征程,因为人的很多不足是无法弥补的,因而注定了这个漫漫征程是一个“无言的结局”,注定了漫漫征程中学生的负罪感越来越重、自信心越来越少、成功感越来越远。让我们再来重温威廉·贝纳德在《哈佛家训》中所讲的一则寓言吧。兔子是奔跑冠军,但是不会游泳。大家都认为“不会游泳”是兔子的弱点,久而久之,兔子的父母和兔子本人也认为必须要学会游泳。于是兔子耗尽了毕生精力去学游泳,其结果可想而知。其实人们再也明白不过了:兔子没有必要学游泳,因为兔子是为奔跑而生的,只要给它一块辽阔的草地,就能展现它生命的魅力。因此对兔子来说,草地就是幸福的天堂,而游泳池则是痛苦的地狱。而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似乎存在着一种心理上的默契:努力地改正缺点就能使人生走向完美。家庭教育中的父母和学校教育中的老师都把绝大部分精力花在有缺点的孩子身上和改正孩子的缺点上,力求减少孩子们的过失、减少发生过错的孩子。我们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在放大镜下用敏锐的目光寻找孩子们的错误,哪怕是孩子们的一句话、一次作业、一次考试。然后挖空心思地教育孩子:“做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改正一道错题比做对十道题更重要”等等,这样几乎所有的人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缺点上,而对自身的或他人的宝贵优势视如草芥,更不会思考如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人人都顽强地坚持这样的想法:一个人改正缺点就会更好,每个人都在改正缺点就会使社会进步。其实不然,对于社会来说,发挥一个人的特长远比改正一个人的缺点要重要得多,因为大家都不去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去专注于改正自身的不足,只能是人人变得平庸、社会变得平庸,更何况,人的不少欠缺和不足不是说想弥补就能弥补的。现在再想想生物学课堂中学生的种种表现,可能会使我们对学生的闪失和不足产生新的想法——生物学教学太专注于学生的缺点了,而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尊重和彰显得十分有限。一个整日里生活在对自身不足不断自责之中的人,哪里会有激情洋溢和神采飞扬?

5 教育功利化。使教学漠视生命

现在的中学学科教育并未真正摆脱“把人沦为一种应试的工具”的困境,因此教育远离了崇高和诗意,远离了教育的本性和使命。就连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也并未体现“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教育理念,这不能不说是中学学科教育的一种重大缺憾。中学学科教育仍然在功利化、工具化的怪圈中徘徊,“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成为我们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的“指南针”,就连教学研究活动都是围绕“考试说明”组织展开。我们把教学变成一种机械、单调的训练,我们把教学变成了简单、乏味的知识灌输,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置之度外,将学生的情感和思想抛之九霄云外。没日没夜的反复操练和不断教导,什么理想呀、人生呀,什么友情呀、亲情呀,都在中考、高考的挤压下,流放到教育的视野之外。即便是组织一些所谓的德育活动,也都是服务于中考、高考的一种“煽情”和“忽悠”,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育领域中已经部分沦陷——成为一种应试的附庸和点缀教育的“风雅”。

教育应该是构筑未来的一项社会工程,但是现今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丧失引领社会、教化人性的地位;教育应该是具有相当自立自尊精神的灵魂工程,但是现在的教育已经迷失自我,成为工具化、功利化的侍从。当前中学生物教育中教学过程的公式化、程序化和机械化,以及教学评价的标准化、格式化和终极化,非常值得我们警惕,我们不能将生命的个性特长和内心需求置之度外。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的人,其中独立是创新的前提,因为言听计从、亦步亦趋的教育只能培植随从和模仿秀,不能培养主人翁和创新者,因此教育本身首先要具备独立思想。没有相对独立精神的教育,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傅斯年之所以把台湾大学办成孤岛上的北大,不仅仅是他的才干,更重要的是他完全继承了北大的传统,保持了大学的独立性和学术尊严,以及为了维护这种大学精神而一往无前、毫不退缩的勇气,而我们现今的教育中“傅斯年”仿佛已经缺席很久了。

因此,生物学科教育中需要生命教育理念。生命教育理念的核心,应在于唤醒人格心灵,将生命感、价值感和创造力唤醒,以实现生理、心理和伦理的和谐统一,因此生物学科教育需要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浸润灵魂之根。教育的面前是生命,教育的背后是使命,这个使命就是“为了生命”。台湾大学哲学系孙效智教授曾指出,现今教育偏重工具理性,忽略目的理性,致使许多生命议题受到忽略;至于“知行合一”也像口号般,其方法与途径尚未受到真正重视。其负面结果是:社会上弥漫着人生观模糊与价值观混乱的现象,由之并衍生出各种轻贱个人生命或伤害他人生命的情形。教育该怎样引领学生对生命和人性进行终极思考,以建构乐观豁达、进取向上的人生观?教育该怎样培养学生道德和伦理的思辨能力,以寻找生命的尊严和快乐,以建构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的价值观?教育该怎样内化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机整合其知情意行,提升人生境界?这些教育的本原问题都是生物学科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生物学生命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生物学科思想再认识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