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困境

2012-04-29邓辉石敏傅艺涵

金融经济 2012年10期
关键词:金融支持新兴产业调查

邓辉 石敏 傅艺涵

摘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本文以衡阳市为例,对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认为还面临三大现实因素制约,最后,运用“加减乘除法”,着重从融资理念、融资管理、融资模式、融资机制等方面提出破解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兴产业 金融支持 调查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近期,我们对衡阳市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情况开展调查,提出了完善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加大金融机制的引导和扶持,增强项目综合融资能力的相应措施。

一、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衡阳市抓住湖南省被列入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首批试点省份的机遇,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战略重点,结合本地现状,确定了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文化创意、以金融、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实施阶段。

特点之一,信贷支持有力。总体来看,全辖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方式、优化服务,切实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有效支持。推出了旅游区门票收费权抵押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给力贷”、“助力贷”、“展业通”、“税融通”、“好融通”等一批颇具特色的金融产品,较好地满足新兴产业资金需求。截止2012年6月末,全市地区社会融资规模52.4亿元,累计发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100余亿元,助力新兴产业亮点呈现、长足发展。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42家,借力“资本魔方”,富士康、欧姆龙、中兴通讯、中科光电等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形成了以胜添电子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特变电工、货菱重卡、中钢衡重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中国至德、共创光伏、瑞达电源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以汉森制药、恒生制药、紫光古汉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南岳火文化主题公园、石鼓文化创意园为龙头的文化创意产业,以红星美凯龙、崇盛国际、商业步行街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特点之二,银企对接有序。围绕“企业服务年”和“项目建设年”活动目标,采取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强化部门联动协调,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加大政策宣传引导等多种措施,构建“政府搭台、央行推动、银企对接、合作共赢”良性互动平台,巩固新兴产业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银企合作洽淡会上,衡阳发布项目70个,占全省总数近七分之一,居市州之首;签约项目4个,在全省仅次于长沙,承贷金额达7.2亿元。举办全市“数百企业数亿贷款签约仪式”,26家金融机构与404个项目签下138亿元大单,重点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工业技改项目和中小微企业,目前资金到位率达80%以上。

特点之三,融资需求有量。在当前经济运行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衡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需求仍然旺盛,呈逆势上扬之势。据汇编的《2012年衡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需求目录》,全市3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7698624.69万元,贷款总需求2555413万元,占总投资的33.2%,其中,固定资产贷款需求2279463万元,流动资金贷款需求275950万元,分别占贷款总需求的89.2%、10.8%。各行业贷款需求比重分别为: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五个产业相近,在1.27—9.38%之间;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贷款需求接近,为20.13%和24.85%;新材料贷款需求比重最大,达到31.9%,约占八大新兴产业需求总量的三分之一。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辖不同区域的融资需求状况看,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白沙洲工业园、松木工业园“一区两园”,产业集聚和资金洼地效应凸现。

二、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的现实困境

(一)困境之一、融资“不够用”

据调查,衡阳市首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银企合作签约会初步确定对接项目76个,签约金额335280万元,占贷款需求额的13.12%,涉及企业仅为16%。分行业贷款满足率看,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物流、节能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文化创意分别排1—8位,其中文化创意为“零”;分签约性质看,大部分为意向,合同占比很低;分地域看,县域投入不足三分之一;分银行机构看,签约项目最多的是农村信用社,签约项目24个,占全部签约项目的31%,签约份额最大的是交通银行,签约金额73600万元,占全部签约金额的21.95%,国有商业银行介入低于预期,部分银行机构“零对接”,信贷需求满足率不高,凸显结构性融资障碍。尽管政策层不断释放市场流动性信号,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形势不容乐观,投资意愿下降,商品库存及应收账款增加,资金面仍然偏紧。部分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现象严重,处于“喝渴”状态,有的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无法及时更新设备和技术改造,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下降。从重点监测的30户企业看,约10%的企业资金很紧张,缺口20%以上;20%以上的企业资金紧张,缺口1—20%,一定程度上限制其扩大再生产。据测算,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缺口在1000亿元/年以上。以鸿大特种钢管为例,该公司新建大口径精密无缝钢管生产线,投资6000万元,资金缺口4300万元,缺口为28.3%。结构性资金短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困境之二,融资“没用活”

一是融资机制受限,资源配置不佳。银行存贷差逐年拉大,大部分储蓄资金被闲置或没有充分利用。截至今年6月末,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衡阳的存、贷款总额分别占全市总额的52.3%、43.1%,由于信贷规模受总行限制,信贷门槛不断提高,资金多以票据方式向发达地区转移,“以票充贷”,造成资金外流。如工行衡阳分行按总行要求压缩中长期贷款,农行衡阳分行被上级行列为C类行,贷款权受到严重限制。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存款份额占全市23.35%,贷款份额却占32.49%。截至今年6月末,全辖票据贴现余额为36.86亿元,增长25.02%,超过一般性贷款增速16.28个百分点,同比多增7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比上年同期增长1.5个百分点。二是融资结构滞后,市场发展不活。信贷资金过多趋向大型企业,“垒大户”现象严重。而中小微企业规模小、风险高、自我约束能力弱,信息不透明,财务报表不规范,缺乏有效抵押担保,不符合信贷准入门槛,加上受当前成本上升、利润下滑、生产不足、现金流不足等影响,银行主动伸出“橄榄枝”微乎其微。过多依赖银行间接融资,资本市场发展活力不够。三是融资产品单一,资金流转不畅。银行信贷产品多、中间业务多、创新项目多,但在新兴产业领域尚处于被动模仿地位,鲜有为其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性融资品种和服务模式,陷入“大而全”融资怪圈。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无形资产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财富,由于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和交易体系尚不健全,信贷业务逐步被“边缘化”。

(三)困境之三、融资“不便宜”

主要体现在贷款利率浮高、银行收取中间费用,还要支付抵(质)押评估、担保等中介费用。重点监测的30户企业中,平均融资成本为18%,其中银行贷款成本8.53%,其他中间收费成本将近10%,如担保3%,存入银行保证金3%,评估1%,保险1%等。“融资贵”导致部分企业对银行的信贷需求同步出现萎缩迹象。如中行衡阳分行今年给衡钢授信总量为12.1亿元,但实际使用8.1亿元,授信使用率仅67%。一些小微新兴企业“告贷无门”,只好高息向民间融资,成本压力不堪重负。从监测的情况看,企业民间融资平均年利率为13.59%,高出银行基准利率近1倍,其中借期1—6个月14.38%;借期12个月以上12.0%。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仅利息支出一项达到2346.71万元,其中,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占比36.53%,民间借款利息支出占比63.4%。除龙头企业外,衡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处于初创期,技术成熟度低,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多,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弱,利润一般在10%左右,不能完全覆盖居高不下的融资成本。1—6月,30户重点监测企业有1/3以上亏损,累计亏损2371万元,同比减利5.43亿元。“融资贵”与实体经济利润下滑形成鲜明反差。

三、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路径

到2015年,衡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25%;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35%,打造湖南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一)路径之一,用好“加法”,在融资理念上加大服务力度

一是认识要到位。立足全局、着眼长远,进一步提高对金融支持新兴产业的认识,牢固树立“金融扶优”理念,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衡量金融支持新兴产业成效的“晴雨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二是规划要到位。围绕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围绕地方产业规划和企业发展方向,紧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进程,抓住融资市场中的“短板”,分层次、分类别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服务意见和金融政策措施。三是体制要到位。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管理、信用评级和贷款评审制度,重点向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的成长型企业倾斜,尽力解决其融资瓶颈和其他金融方面的难题。

(二)路径之二,用好“减法”,在融资管理上挖掘资金潜力

一是在降低融资成本上做文章。简化相关行政审批程序,加强抵(质)押贷款税费管理,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降低新兴产业贷款抵押品登记过户和评估收费标准等。二是在规避风险损失上做文章。推进以“一库一网一平台”为核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拓展再担保、联合担保、“担保+保险”等方式,为新兴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尝试开发信贷损失保险服务,不断扩大科技保险试点范围,建立科技贷款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提高覆盖面。建议将新兴产业项目纳入央行统计指标体系,强化风险监测分析。三是在避免产业低效上做文章。着力实施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投资拉动、服务促动战略,建设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兴产业体系,促进新兴产业向高水平、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突出改进经营管理模式、培养诚实守信意识、加快技术创新步代、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等环节,提高新兴企业内在整体素质,发挥资金效益最大化。

(三)路径之三,用好“乘法”,在融资模式上放大综合效果

一是融资平台求“活”。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深化银企合作,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高新兴产业融资成功率。尝试建立“中小企业融资超市”,大力发展供应链融资和商圈融资服务平台。试点发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探索发展特色科技银行,支持地方性银行设立新兴产业支行,发放支持新兴产业专项贷款。二是融资方式求“准”。根据新兴产业不同阶段和不同环节的资金需求特点,建立上下联动的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机制,提高融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板上市等风险偏好型的股权融资适合企业初创期,产业化阶段则应重点定制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以及动产抵押等融资业务,拓展集合票据等债权融资方式。三是融资结构求“优”。发挥融资联动效应,建立以银行融资为主体,融资性担保为保障,资本市场为导向,民间融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全社会投融资框架体系,形成产业与资本的良性互动。

(四)路径之四,用好“除法”,在融资机制上破除发展瓶颈

一是强化科技保障。新兴产业的核心要求是科技进步。要深入推进金融科技相结合,为新兴产业和专利技术提供评估、定价、交易等系列服务。深化创新型企业试点,对接国家重大专项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投融资机构向初创期投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强化政策保障。政府投入方面,建立专项发展基金,通过政府采购或政府补贴消费等手段,积极培育新兴市场,引导金融支持。完善改进对银行金融机构奖励办法,兑现奖励政策。财税支持方面:对新兴产业贷款投放比重较大的银行,落实技改贴息等贷款贴息,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提高金融服务新兴产业的积极性。金融监管方面:对新兴产业金融业务设定较为宽松的监管政策,对存贷款指标进行适度调整,放宽不良率容忍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利率差别化定价。三是强化组织保障。按照新兴产业“国家金融战略”,完善发放委、经信委、财政、人民银行、银监等“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切实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困境。

猜你喜欢

金融支持新兴产业调查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小额贷款公司的简易尽职调查方案研究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研究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