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
2012-04-29杜晶任永泰
杜晶 任永泰
[摘 要]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需要与当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构建新型课程体系的一些新看法,希望可以对未来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1-0128-01
研究生培养属于系统工程,而创新能力培养是其中的灵魂内容。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的的教育应当是所有课程、所有环节教育的共同目标,包括日常的学习、文献的阅读及科学研究等,都应当尽最大可能实现知识的创新与能力的创新。
一、目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缺陷
(一)高校未能认清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要想真正提升研究生的人才创新素质,高校就必须注意课程的清理与重建。可是长久以来,多数高校对此不够重视,对于研究生阶段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足。反之,学校更加关注的是博士点与硕士点的数量,更加关注教授的数量、科研成果的数量,对于课程设置的科学化置若罔闻。
(二)倡导多年的素质教育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
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一直贯穿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而在教学结构和教学目标上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典型表现就是课堂上多媒体手段的滥用,片面以为多媒体就是创新。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不在于知识的接受,而在于新知识的形成。在此意义上来说,素质教育不是在知识上添加新内容,而是在知识中添加新观念,改变现有的教学结构、教学目标、学制学科设置等内容。
(三)配置教学资源和创新实践不当
研究生课程应当倾向于引导学生发现独立的问题并对此进行解决,这需要有一定的硬件与软件条件,且教师可以做充足的指导。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内,因为经费等原因,很多实验、实践等都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教师也难于抽出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说明教学资源的配置跟不上学生的创新要求。
二、构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的新课程体系
(一)更新课程体系观念
课程观念应当形成三个转变:第一,从课程工具论转变为课程本体论。明确课程不是实现目标的工具,而是个体的实践活动。第二,从课程预成论转变为课程生成论。课程并非法定文本的再现,而是教学主体与教学引导者之间的活动对象化,属于开放的、动态的生成过程。第三,从观念的简单化到观念的复杂化。课程体系设置观念从一维、静止、片面,转型到多维、动态、互动。
(二)增加基础理论比重
创新知识与创新能力都不能离开理论基础,为了达到创新目标,学生一定要在学科范围内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形成深入的理论功底与较宽的知识面。首先应当在研究生的课程里增加理论基础课程比例。再者,基础理论课中的内容要进行全面的整合优化,淘汰落后课程,推出适应时代的高层次的新课程。
(三)重新划分研究生课程
为研究生课程重新分类,改变现在以课程设置分类的传统办法,可以组织专门的课程组进行课程规划,首先制定课程提纲,包括教学内容、学习指导、作业练习等。经广泛讨论后报学术委员会予以批准。接下来进行课程组稿,选择有学术价值的文献、研究资料、论文和专著。最后实施课程,在新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改变课程结构,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建设有创新内在动力的研究生学科体系,是教育改革深入与社会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差异、人才市场、科学分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高校研究生体系重建过程中一定要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基础,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与整合,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宋汉君.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6).
[2] 孙庆华.理工科研究生现代数值分析教材建设的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9,(3).
[3] 赵文武.构建我校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1).
[责任编辑:钟 岚]
[收稿时间]2012-09-10
[基金项目]2011年度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及优化策略》。
[作者简介]杜晶(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微分方程,数学生态,数学教育及优化理论及预测。任永泰(1973-),男,副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