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常态体育课学生体能素质的高效补偿

2012-04-29冯军

体育教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拍球接球重点

最近20年中国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热议过后,可以说,万句阔论不抵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常态教学行为。作为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对现实,静心求变,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运动技能的学习开始,设法从根本上对体育学习矫正,体育课让学生真正学得技术、承担负荷,向每一节课堂要质量,只有关注常态体育课学生体能素质的高效补偿,寻求技术与体能共发展,才会引领我们走向体育高效课堂,具体做法如下:

一、关注体育教材重点,着重技能技术难点

体育教材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是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的。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解决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如何确定体育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和体育教学任务紧密结合,把增强学生体质同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教学和思想教育贯穿起来,这也是确定教材重点难点的主要依据。就是说同一教材在不同的学时,目标要求不一样,重点难点也不一样,体能素质补偿要求也会不一样。

案例一:水平一(一年级)。教材:篮球:左右手拍球;游戏:传球比快,拍球比多。

教学重点:手指按拍球,掌心空出。

教学难点:拍球的力量(怎样才能控制住球)。

为了解决重点:手指按拍球,掌心空出,设计的练习手段:①用手指的相互低压、双手五指相对做弹压动作;②为了掌心空出,在学生的掌心做一个小标记:用粉灰或在掌心贴一标志,在拍球时有意强调不能触及粉灰或掌心标志。为了更好的解决难点,让学生有意的模仿大象行走、海豚爬行或青蛙跳,以此强调支撑的方法和行走的要求,先练习全掌撑地行走,也可将掌心贴上标志的行走,这样的补偿既有利于技术的改进,也有利于体能素质的提高。

案例二:水平一(一年级)。教材:篮球:行进间运球;游戏:运球接力赛

教学重点:运球时的触球点和用力方向。

教学难点:手指拨动方向与行进间方向相吻合。

设计此练习手段时,为了尝试手的触球部位,可让学生坐在地上单人、双人、三人或多人用手指拨球给对方,让其领悟接触球的部位不一样,球行进的方向和路线也不一样,为了补偿手指手臂力量,可用实心球让学生弹拨;为了更好的解决难点,可让学生原地体前变向拍球或两脚左右跳动、平滑跳跃用手拨球让球同时变向和移动将球快速抛出让学生追逐并运回。这两个案例虽然都是小学一年级的篮球活动,但由于重点难点不同,对身体练习的要求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选择体能素质补偿时,选择的练习方法就不相同,因此根据重点和难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技能和体能的练习方法应有所甄别,不可一概而论。

二、关注学生年龄特点,着重身心健康发展

“纠歪必须过正”,但必须有度,讲究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才是改革与创新的新观念,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在耐力素质与力量素质方面较差。不少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儿童虽然可以进行耐力和力量练习,但不宜过多,必须严格控制练习的时间及力量的强度。少年儿童的耐力、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机能较差,往往出现呼吸与动作不协调现象,考虑练习比较单调枯燥,因此增加竞赛气氛或运用游戏方法将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一:水平二(三年级)。400~600m自然地形跑;游戏:跑向北京2008。

教学重点:用前脚掌着地跑与呼吸节奏配合的方法。

教学难点:蹬摆的协调与跑动的节奏。

在设计此教学过程时,采用原地跑步:注意三步一呼,三步一吸,为了强调摆臂的重要性,让学生两手放在背后体会没有摆臂的跑,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习惯摆臂的动作进行练习,再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练摆臂动作,再次尝试400~600m的慢跑,最后安排游戏:跑向北京鸟巢。这看起来似乎是游戏性的、激励性的,但给学生的感觉还是枯燥,也不太合乎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果我们将游戏跑向北京2008改成跳短绳(30″~45″,1′~1′30″)或跳短绳接力比赛来替代或改变练习形式:采用追逐跑、往返跑、结伴跑及键盘法和定向越野法等,或将开始的400~600m自然地形跑改成由各个小组长带队,利用学校的地形、花园、草坪、球场、楼前屋后等进行慢跑,学生的练习兴趣很高,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案例二:水平二(三年级)。跳跃:蹲踞式跳远;游戏:猜拳跨跳。

教学重点:踏跳时蹬地迅速有力。

教学难点:踏跳后保持一定的高度及稳定性。

为了踏跳时蹬地迅速有力,开始进行单、双脚前后左右跳,再进行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练习,这个过程看起来很实在,但如果没有手臂相应的摆臂动作的配合,完成动作的难度非常大,技术也难以形成。如果将教学重点、难点改成学生自制的纸炮放置在脚的前面一步,然后让学生猛踏纸炮并一手夹紧上提,另一手触悬垂物,这样引领性的练习可能会给技术的形成与体能素质的补偿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关注挖掘体育设施资源,着重拓展课堂练习方法

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如何根据所给的场地器材资源,设计出便于合理掌握技术技能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补偿技能与体能,是我们选择的第一捷径。

案例一:水平三(五年级)。教学内容:韵律球操;各种姿势的抛接球。

教学重点:学会篮球韵律操。

教学难点:几节绕环动作的熟练性。

本堂课的主教材是篮球韵律操,搭配教材是各种姿势的抛接球(江苏省省编教材的参考内容),为了更好完成主教材,开始将篮球熟悉球性的练习进行自主练习、合作交流,为更好的完成主教材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主教材教完之后,接着安排的各种姿势抛接球,将球抛出之后腿脚要做一些相应的跳跃,如高抬腿、原地大步跳、跳转等,这里教者为了迎合篮球技术的教学,又不失搭配教材的作用,选择了用脚跳的双人“石头”“剪刀”“布”的自抛自接球比赛,这既是对球性的熟悉性练习,又是体验身体姿势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如何接住球,同时又是一个上下肢的协调能力的有机结合,这在篮球技术教学中,特别是篮球技战术教学中尤为重要。

案例二:水平三(五年级)投掷:原地双手向前抛实心球;游戏:袋鼠跳。

教学重点:上下肢协调用力。

教学难点:由下而上的用力顺序。

教者开始安排了实心球操,之后安排了仰卧姿势的抛接球:就是一个同学仰卧地面双手持球头上向前面站着的同学抛球,再进行仰卧前抛球,上体坐起成坐姿将球抛给对方,然后变成跪姿的抛接球到站姿的抛接球,反复练习,让学生体会理解上下肢协调用力的重要性。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安排了一个袋鼠跳抛接球,就是一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用双脚夹住一球跳过一定距离之后,双脚夹球收腹上抛,用双手接抛起的球传给对方后返回原地,对方接球之后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可以分组比赛,这既是发展学生连续跳跃的爆发力(通过夹球收腹举腿跳,要到最后终点时将球直接抛给对方,这样对腰腹力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也是多次体验上下肢协调用力的过程,又是合理利用器材,发展体能素质的一次拓展性补偿。

四、关注学生运动负荷,着重学生身体变化

运动负荷是指身体练习所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合理的安排一次课和课中每项教材的运动负荷,使学生的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并与休息合理的交替,以便更好地掌握技术、技能,更有效的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而强壮的体质、良好的体能素质绝大多数不是天生的而是靠不断的身体练习产生的结果,这就是合理增加运动负荷的理念所在。

案例:水平三(四年级)。教材:民族传统项目:跳橡皮筋;游戏:诗情画意。

教学重点:学会几种跳橡皮筋的方法。

教学难点:协调、流畅的跳橡皮筋。

这是江苏省新课程改革的展示课,教者以民族传统体育跳橡皮筋为教学的主线,在合作

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跳橡皮筋的练习,学生们非常乐意接受,观摩的人也深受启发。可接下来安排的搭配教材游戏“诗情画意”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如何利用橡皮筋编织组成像‘五角星‘海星‘山水等一系列图案”,其创意非常明显(为了调节身心、激发兴趣),可是给观摩学习的人带来一种困惑,这就是体育课?这就是课改后提出的体育内容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这种没有一点身体负荷的练习到底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体能锻炼价值?“愉悦就能健康”?可别忘了体育教学的本质。如果教者考虑从学生身体练习、体能发展出发,选择另一种对学生锻炼身体具有一定价值的游戏,如用各种姿势的过障碍,有固定的、有活动的,学生跳过、跨过、匍匐前进、甚至打虎跳等多种形式,利用不同姿势越过不同高度障碍,那么这堂课不就更合乎“深入研究”“体育乐趣”“体能补偿”理论,把体育乐趣的原理搞清楚,让每个运动项目的学习都能体现该运动的乐趣特点,让学生体验到乐趣和成功感的同时,学到了技术,掌握了技能,身体素质又有所提高,这不也就是想吃桃,跳一跳才能得到的愉悦之感吗?一堂体育课学生汗都不出,心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它对学生锻炼的价值有多大、体育课的意义又何在?课程改革还是一个有节奏(急缓有度)的过程,是要有科学实践的改革过程。“课改不能是大跃进式的、长官意志的、急功近利的、业绩工程般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课改怎么改[J].体育教学,2010.7.

[2]倪胜勇.以求实心态面对新课改[J].中国学校体育,2010.5.

[3]冯军.中长跑有效教学六法[N].中国体育报,2011.1.

猜你喜欢

拍球接球重点
和爸爸一起锻炼
上门维修
例说几何体的外接球问题
剖析几何体与其外接球问题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拍球真好玩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拍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