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软件企业财务研究——因子分析法
2012-04-29李浩然
李浩然
【摘要】 信息产业已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高速增长,然而我国软件企业乃至整个IT产业普遍面临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软件企业的转型势在必行。文章选取了具有转型背景的10家软件类上市公司,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发现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营运能力是软件企业在转型期间需要着重关注的三个方面。针对这些软件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软件产业;财务状况;因子分析
一、前言
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步入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灵魂,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全球软件市场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软件产业在投资、融资、税收、产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大力支持,我国软件产业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高速增长,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无论是发展速度、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还是人力资源培训以及基础设施环境等,都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国的软件产业起步较晚,经过二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其总体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产业总体规模小、缺乏国际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低;其规模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当明显,即使与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郭斌,2004);(2)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薄弱、自主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少;由于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产品更新升级频繁、换代速度快等特点,软件产品高利润、高回报的主要源泉来自于持续不断的创新。然而目前我国软件企业乃至整个IT产业普遍表现出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软件产业链上游产品的研发投入水平较低、原始创新力不足等现象;(3)基础软件的研发设计需要较大的企业规模、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较多的资金投入,这是国内企业目前难以胜任的,基于此国内软件企业更倾向于“二次开发”,往往是接到一个项目就做一个软件或者是专门的软件外包服务,所接业务要开发软件的通用性差,难以转移到其他项目,造成企业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经营成本高、长期利润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等问题(张云川和蔡淑琴,2005);由于基础软件研发方面的空乏导致我国软件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创新能力低,缺少自主设计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场占有率高的软件名牌产品,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并因此使得大量利润流向国外企业,严重影响了我国软件产业的积累和循环能力,使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方向受制于人(Arora and Gambardella, 2004)。
由于我国软件产业在以上各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国软件产业必须探索出一条新型的企业战略发展道路,以促使企业的永续健康发展。现如今,有些软件类企业采取了自主研发的经营策略,对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型升级,即企业的业务不仅仅局限于软件外包业务更是在多领域多行业占有着一定的市场份额。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以软件类上市公司为例,针对软件企业从传统外包业务到自主研发的转型背景,深入分析转型阶段软件企业的财务特征,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设计
(一)软件企业财务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
通常来说,我们对一家企业的财务状况的考察主要从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来考核。(1)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一般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公司资产变现速度越快,公司能够转化为偿债资产的数量越大,说明偿债能力越强。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2)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用资金周转速度的相关指标去反映资金利用率,表明公司管理人员运用资金、经营管理的能力。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表明资金利用的效率越高效果越好,公司管理团队的经营能力越强。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3)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是公司管理效能和经营业绩的集中体现,主要取决于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发生的费用、成本等因素。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率、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投入资本回报率、营业成本率。(4)发展能力是反映企业在未来年度的成长前景以及持续经营潜力,是上市公司实力的综合体现。其主要分析指标有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
由于软件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基础软件等需要大量R&D投入的领域,商业机制和市场垄断造成了市场进入壁垒高,使得一般企业难以企及。但是在应用软件、专业服务等更为广泛的领域,为新的进入者提供了更多的平等竞争机会。因此综合考虑到软件行业的以上特征,我们应该重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同时公司营业状况也不可忽视(韩雪和方新,2002)。
然而针对本文所选取的十家软件产业的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其处于一个转型期,可能会在研究开发专利技术方面投入较多,企业的负债水平将会提升,因此可能会造成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稳定,企业的发展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综合上述分析,本文选取了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利息保障倍数、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基本每股收益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销售收到现金比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这17个指标去全面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基于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规则,在计算机应用服务行业中选取了有自主研发趋向、正在进行转型升级的十家软件产业的上市公司,分别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同方股份、亿阳信通、长江通信、中天科技、恒生电子、东软集团、宝信软件、浙大网新、方正科技以及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海隆软件。以这10家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7个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这17个指标可以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现金流状况等方面反映上市公司的绩效。本文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数据的计算运用了SPSS17.0和Excel2007软件。
(三)分析方法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因子分析是一种很有效的降维和信息萃取技术,它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在尽量减少信息丢失的前提下,将相关性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中的大部分信息,然后再根据各个因子的贡献率定以权重,从而计算出综合得分。这样的计算结果更为客观准确,操作性也比较强(刘艳楠和阴训法,2011)。因子分析中有多种确定因子变量个数的方法,如基于主成分分析模型的主成分分析法和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主轴因子法、极大似然法、最少二乘法等。其中基于主成分分析模型的主成分分析法是使用最多的确定因子变量个数的分析方法。整个因子分析方法的基本过程是:第一步:将原始数据标准化。第二步: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R。第三步:求R的特征根极其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第四步:对因子载荷阵施行最大正交旋转。第五步:计算因子得分。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得出了10家上市公司17个指标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流动比率的平均值是2.18,资产负债率均值为0.42,这表明企业的资产变现速度较快,偿债能力良好。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各个指标均值相差不大,但利息保障倍数的极大极小值差别悬殊,说明不同企业的盈利状况可能有显著差异。反映企业成长性的指标的均值最小为0.06,最大为0.26,相差较大,从指标方差的大小来看也是如此,这表明各个企业的发展不均衡。
四、因子分析
(一)数据标准化处理
首先对各样本单位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同向化的处理,例如在所选取的财务指标中,资产负债率是一个适度指标,即指标值有一定的范围受限,并不是指标数值越高越好,如果高于50%,反而表示企业实际成果越低,因此在分析结果的时候要考虑到其特殊性,指标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让处理后的指标都具有正指标的性质。
(二)因子的提取及分析
1.运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因子提取结果,根据因子分析法原理,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由表1可知,有五个因子。由于前五个主因子的累计方差信息已达到86.031%,说明前五个主因子所含信息含量也达到86.031%,因此选取前五个主因子即可。
2.为了进一步更好的解释变量,使得各个因子的典型代表指标的意义相对突出,有必要通过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
通过表3可以看出,第一个主因子主要由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和营业利润率决定,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状况,因此称第一个主因子为盈利能力因子。传统意义上认为利息保障倍数是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但是该指标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它也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和企业盈利能力对债务支付的保障程度,因此该指标也可以归属为盈利能力指标。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个主因子对所有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36.55%;第二个主因子在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基本每股收益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上有较高载荷,它基本反映了企业的成长性和发展能力,因此称它为发展能力因子,它对所有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19.13%,排在第二位;第三个主因子是由于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三个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运转状况,因此称之为营运能力因子,该因子对所有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12.35%。
前三个因子对这些公司财务特征的解释能力达到了68.032%,因此在对有自主研发趋向的软件企业在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考察时我们应着重关注公司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第四个主因子主要是由于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起了决定性作用,因此称为偿债能力因子,该因子在因子重要性排名中占第四位,其方差贡献率为9.7%;第五个主因子在企业自由现金流、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销售收到现金比率上有较高载荷,它集中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因此成为现金流因子,它对所有初始变量的解释能力为8.297%。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现金流状况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企业的自有资金偿付债务以及内部资金流动的情况,保持现金流稳健是可持续经营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投资盈利性的基本条件,因此这也是我们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张钰,2005)。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我们发现软件企业在转型期间的突出财务特征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盈利能力,二是发展能力,三是营运能力,这三个因子对转型软件企业财务状况的解释能力达到了68.032%。
这说明,首先,针对这些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涉足新的领域以及自身发展的新规划,结合软件产业本身技术、资金、知识密集的特点,需要加强产业的R&D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投入能力,然而软件的开发研究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过程,这些资金的投入在短期内得不到回报,因此会造成企业的盈利状况不稳定。其次,软件行业作为高技术产业, 研发投入市场风险很高,需要大量的资本注入(Kshetri,2005)。但是由于软件企业无形资产比重较大,在申请银行贷款时,没有固定资产抵押,因此很难取得贷款,造成企业经营运转过程受到影响。最后,企业要进行业务的拓展,盈利状况的波动以及负债水平的上升,会造成投资者信心不足,致使企业未来成长发展能力受到限制。
当然,除了要重视这些企业的前三个因子之外,我们也不能忽视第四和第五个因子,即反映企业偿债能力和现金流状况的因子,在转型期间也应该加以关注。
(二)对策建议
针对本文研究结论,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更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推动。软件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经过多方共同的努力,我国软件产业取得了骄人成绩。尽管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的政策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软件政府采购、软件出口、投融资体系和机制建立以及软件市场监管等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付瑜,李文生,2007)。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完善产业发展环境、落实产业政策,为鼓励我国软件产业继续又快又好地发展营造了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
2.我国软件产业与其他软件大国的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同质化、平淡化、过度无序竞争是资源的浪费,造成企业营业额大、利润小,可持续性发展差。因此企业要有自己的准确定位,专业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相关产业链。首先我国软件应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由于世界知名软件企业掌握着整个软件产业的技术方向和市场竞争规则,国内软件只有走出国门,更多的与国外厂商合作才能追随国际软件业最新的技术走向,不断缩短与国外软件企业的差距(代志华,2004)。
3.我国软件市场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随着行业信息化不断深入,各行业自身的行业背景和特性也就越发明显,我国软件产业应根据各行各业的特点并结合自身实力,充分发挥本土地域优势,提高创新能力,增强自主研发能力,研发适合企业用户的软件产品。
4.在软件产业的未来发展道路上不容忽视的还有人才的培养(朱敏锐,2005)。人才是知识密集型软件行业的核心,而由于我国现行的绩效考核以及薪酬福利制度的建设不科学、不完善,广大软件人才的积极性未能得到合理的调动,难以发挥其创新作用。因此,科学、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的建设,对于软件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 Arora A, Gambardella A.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 Perspectiv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J]. NBER Working Paper, 2004, 4(1):12-19.
[2] Kshetri, Nir. Structural Shifts in the Chinese Software Industry[J]. IEEE Software, 2005, 22(4):86-93.
[3] 代志华.软件产业发展模式国际比较及借鉴[J].商业研究,2004(8).
[4] 付瑜,李文生.对我国软件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7(8).
[5] 郭斌.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学学研究,2004(4).
[6] 韩雪,方新.中国软件产业差距分析和战略对策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1):11-14.
[7] 刘艳楠,阴训法.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2011(1):29-30.
[8] 朱敏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J].计算机教育,2005(10):7-8.
[9] 张钰.我国软件产业综合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0] 张云川,蔡淑琴.离岸外包与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