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群众监督转化为正能量

2012-04-29

当代党员 2012年11期
关键词:群众监督牢记领导

刘利民同志:

你好!

看了编辑部转来的信,我对你的困惑深表理解。

你在机关工作20多年,一直遵纪守法、洁身自爱,表明你是一个为人正派、经得起监督的干部。

由于你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群众监督的必要性,因而在如何看待群众监督的问题上产生了偏差,进而变成了你在信中谈到的三个“心结”。

针对你的情况,我有三点建议,希望有助于你打开“心结”。

第一,正确认识接受群众监督的问题。

你在信中表示,既然接受了纪检监察部门和领导同事的监督,似乎就没有接受群众监督的必要了。

现在,不少领导干部都有你这样的想法。这表明,仍有不少领导干部在对待群众监督的问题上还存在认识误区。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李源潮同志也指出,干部要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其中就包括群众监督。

中央的严肃要求,揭示出一个基本概念:既然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那么,接受群众监督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明确这一基本概念后,你就会发现:群众监督并不是可有可无——作为权力主人的人民群众,有权时刻监督和约束代其行使权力的领导干部;而作为群众权力的代理人、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领导干部天生就是公众人物。

第二,将接受群众监督变成一种习惯。

首先,面对群众监督,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群众监督具有自发性、分散性、广泛性和较强的主观色彩。这注定群众监督不会像传统监督那样“讲章法”。面对群众监督,领导干部不要试图将自己包裹起来,处处设防、层层封堵。相反,应该向广大群众坦露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到个人心态平稳化、接受监督日常化。

其次,加强顶层设计,将群众监督转变为制度力量。不管是领导干部自身还是上级主管部门,都应该在制度设计上下功夫,创新群众监督干部的形式,增加群众意见对干部收入、升迁的影响力。这样,原本零散、自发的群众监督,就会通过制度载体形成合力,倒逼领导干部主动接受、认真对待。

再次,将他律与自律相结合,让群众监督成为提高自身修为的正能量。胡锦涛同志曾告诫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就是在提醒干部要严于律己。群众监督事无巨细,有助于及时发现干部行为中的各种不良苗头。一旦发现苗头,如果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不仅可以平息群众舆论,更能避免领导干部“失足”。这样,群众监督就不再是一种负担,相反,还会成为领导干部个人成长的强大外援。

第三,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

群众监督无处不在,领导干部要想避免被误解和不出问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言行举止,避免出现不当言行。作为公众人物,领导干部是群众和舆论关注的焦点。因此,无论何时何地,领导干部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谨言慎行,避免由于不当言行引起群众和舆论的误解。

二是积极主动应对,及时化解群众质疑。当群众出现质疑声时,领导干部不应选择回避,而应该坦然面对,积极应对,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沟通、处理和解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处理手段上,领导干部应主动现身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媒体,通过公开信息发布,澄清事实,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在处理群众意见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强硬封堵、打压,而应该放低姿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彻底消除群众的误解。

三要始终牢记宗旨,时时处处以公仆标准要求自己。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为领导干部,只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廉洁奉公,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谋幸福,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如果是这样,我们还用担心群众误解吗?

让我们一起共勉吧!

丰都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胡建川

2012年9月24日

猜你喜欢

群众监督牢记领导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
安全知识要牢记
牢记使命担当 忠诚履职尽责
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
完善群众监督的价值指向和思路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中央苏区群众监督制度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
群众监督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