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第一部汉语版现代英语语音学研究著作的出版

2012-04-29丁伟

理论月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总论

丁伟

摘要:通过考察现代英语语音学在民国传播的研究现状及在华传播的历史回顾,考证了周由廑所著的《英语语音学纲要》为民国时期第一部汉语版的现代英语语音学著作,在英语语音学在华传播史、中国英语语音学教学史、中国英语教学史等层面上,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重大意义。无疑,《英语语音学纲要》有着宝贵的史料价值,发掘并公布《英语语音学纲要》上的《总论》部分及其它章节的名称,并对其涉及的重要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有助于更好地构建、再现和理解当时这一重要的历史图景。

关键词:现代英语语音学;周由廑;英语语音学纲要:总论

中图分类号:H3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11-0067-06

一、现代英语语音学在民国传播的研究现状及在华传播的历史回顾

音韵之学,在中国早有详细的研究,一千多年前已有这样一类的著作问世。但是国人对于现代英语语音学的研究却肇始于清末民初,这一时期正是现代英语语音学日趋完善之际,因此研究英语语音学在华传播史应当从这一时间开始。根据目前已掌握的资料,仅有两篇学术论文对此专门做以阐述,一篇是我国著名语音学专家张凤桐教授于1998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的《我国英语教学中的语音体系问题》;另外一篇是王宏军博士于2009年在《嘉兴学院学报》上发表的《现代英语语音体系与中国的英语语音教学》,但王宏军在文中对语音学在民国时期传播情况的论述,都出自于张教授所撰写的上述论文。中国知网公布的硕博论文没有一篇涉及到了对这一主题的探讨。至于已出版的著作类。也仅有在2002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凤桐所编著的《英国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专门介绍了语音学在民国时期传播的情形,但其引用的资料与其所撰写的上述论文并无二样。

张风桐教授所撰写的这篇论文,对英语语音学在华传播史的研究极具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其中相关论述如下,现代英语标准发音体系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产生了一名具有国际影响的理论权威,以他们的名字可以这样称呼,分别是:Henry Sweet时期(1877-1917),Daniel Jones时期(1917-1967),A.C.Gimson时期(1967年至今)。Sweet是现代英语音位理论与音位体系的奠基人。他的理论对清末民初英语教学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难以详细查考;而Jones音位体系统治中国英语语音教学达80年之久。他是国际公认的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语音学家。他于1909年、1917年和1918年分别出版了《英语语音》(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英语发音词典》(An 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简称EPD)和《英语语音学纲要》(An Outline of English Phonetics),上述著作为英国人和外国人学习英国英语标准发音(ReceivedPronunciation,简称RP)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范例。该书(指的是上述由Jones于1917年所出版的《英语发音词典》一书,详情见第二部分的论述)的第一版四年后即被引进中国,(《编者序言》,第i页)每个词条后都加注了释义,称作《英华正音词典》(An English-Chinest Phonetic Dictionary),由中华书局出版,译订者为陆费执和瞿桐岗。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美国盖葆耐(Brownell Gage)编写的《中国学校英语教授法》(How to Teach English in Chinese Schools),也使用国际音标讲解英语发音;中华书局在1939年出版的、由邵鸿馨编著的《英语发音津梁》(A Guide toEnglish Pronunciation for Chinese Students)曾明确指出:受过教育的南英人士使用的发音,被语音学家们视为标准读音,也是英国私立寄宿中学教学发音。希望改进发音的中国学生需要一种模仿的标准。有充分理由说明,他们应该采纳上述这种已受到肯定的标准。该书的音位体系、音标书写方法,就其经济性和明晰性而论,与Gimson体系相比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二、《英语语音学纲要》在英语语音学(RP体系)在华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历史意义

早在上文张凤桐教授所提到的《英华正音词典》引进中国的四年前,周由廑(T.T.Eugene Tseu)编著的汉语版《英语语音学纲要》(An Outline of English Phonetics)从1918年1月起。以连载的形式陆续刊登在当时社会上尤其在教育界影响力颇大的《英文杂志》上面;在刊登于1918年1月出版的第一期《英文杂志》上面的文章中,周由廑对“英语之标准语音”进行了详细而较为准确地阐述(详情见第三部分第(七)小节)。从1918年1月至12月份期间,《英语语音学纲要》以连载的形式被陆续刊登在《英语杂志》上面,至此,正式拉开了向社会引进和介绍英语语音学RP体系的序幕。

1922年5月,发表在《英文杂志》上的《英语语音学纲要》以单行本的形式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周由廑为当时著名英语学者、万国语音学会会员、《英语周刊》的主编,其撰写的语音学著作共分六章,书内附有大量的与发音相关的插图。对RP体系进行了极为详致的讲解和探讨。这本书语言表达不仅通俗易懂、举例生动、讲解清晰,而且对各种相关概念做出了准确而严谨的界定。作者在书末所列举的参考书目全是原版的英语著作,书目多达23个之多,其作者均是当时欧美国家研究英语语音学的大家。这部汉语版著作参考了同时期Jones的所有代表作:《英语发音词典》(An 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英语语音》(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英语散文体音标》(Phonetic Transcriptions of English Prose),《英语语音读本》(Phonetic Readings in English)。除了Jones之外,还有Sweet,Palmer、Ripman,Noel-Armfield等语音学大家的研究成果。由此可见,周由廑先生密切关注欧美语音学研究动态,综合借鉴其研究成果。几乎是同步地把它们介绍到中国,为现代英语语音学(RP体系)在中国的引进和在社会上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在《序言》里,对编纂此书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详细地说明:“本书之前数章,曾登人民国七年出版之《英文杂志》。一时读者颇为欢迎。计七、八年两年间,收到《英文杂志》读者来函,催促本书刊印单行本者,不下三百起。而自余主任《英语周刊》编辑事宜后,谬承读者不弃,来函以英语语音学相商榷。且问及本书出版日期者,尤不可胜数。以是知本书印成单行本后,既可免手书答复之劳,并可藉以为就正大雅之需。爰于九年春间,于日务之暇,竭数月晨昏之力,参考英美二国诸大语音学家之鸿著,取吾散见七年间《英文杂志》各稿,增删修订,成为今本。按诸原稿,增者约十之五六,删者约十之一二。图表则有增而无减。而原稿各图,大半废而重摹。以今观之,此本似较原稿略有进步矣。”㈨引人注意的是,转载于《序言》后的两封读者使用英语所写的感谢信,对于验证这本语音学著作的价值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封信函来自于杭州著名的蕙兰中学一位姓王(B.Y.Wang)的英语教师,原文刊登于1918年3月出版的《英文杂志》上面,信中这样提到:

“阅读刊登在一月份《英文杂志》上的英语语音学第一部分之后,感觉非常开心。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使用国语所写的英语语音学。您所撰写的文章具有很高的价值。

您的文章用国语讲解得如此清楚,我相信,您的文章对我今后的英语语音学习将会证明是最有作用的。我已经意识到它的重要价值。我确信您的文章将会对我的语音教学提供极大的帮助。……。”

另外一封来自于上海一位姓潘的先生(Jencoln Per),原文刊登于1918年6月出版的《英文杂志》上面,他在信中这样写到:

“我特别想说的是,您于近期发表在《英文杂志》上的英语语音学之第一部分具有很高的价值。我对此篇文章非常满意,但是。最令我满意的一点是它是用国语所写的。

由于家境窘迫,早年中途辍学,因此我的英语知识非常有限。为了在家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我特意订阅了《英语杂志》。在这份杂志上发表的所有文章,尤其是您写的,都使我受益匪浅。……。”

上述两封信函都表达了这样一个重要信息。以连载形式刊登在《英文杂志》上的《英语语音学纲要》学术价值很高,对国人学习英语语音学有很大的帮助。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是读者所阅读过的第一部汉语版的英语语音学著作。翻检上海图书馆馆藏的《民国总书目》(“语言文字分册”第195-276页),以及《图书汇编》(“文化教育分册”第83-344页),又根据刊登在《教育杂志》(1909-1922)、《申报》(1872-1922)、和《中华教育界》(1912-1922)、《英文杂志》(1915-1922)、《英语周刊》(1915-1922)上的售书广告,可以发现,在1918年前后,仅有周越然所编纂的两本英文版英语语音学著作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分别是《A Primer ofEnglish Sounds》(初级英语读音教科书)和《An English Phonetic Primer》(初级英语语音学读本)。1918年9月出版的《初级英语读音教科书》共计38页,只对最基本的英语语音学知识做以概括性地讲解,其着笔点在于阐释常见英语单词的读音和拼法。不难断定,从严格意义上说,它并不是一本严谨的、系统的语音学专著,而是一本适合中学教师从事语音教学的教科书。限于资料的缺乏,目前无法翻阅《初级英语语音学读本》原作,但是根据刊登在《英语周刊》上的售书广告,可以发现此书重点阐述了发音原理、元音和辅音,没有涉及语音学的其它层面。显然,这两本著作的学术价值是无法与《英语语音学纲要》相媲美的,仅从书名上便可以看出这一点。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佐证,那就是,“国内历史最久、设备最善、成绩最著之补习教育机关”——商务印书馆附设函授学社,在1922年7月8日出版的《英语周刊》上面开设的《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新闻》栏目中,特意向学员郑重推荐这部英语语音学著作,“本社干事长周君由廑所编《英语语音学纲要》一书,经已出版。……。全书用汉文讲述,尤为当今语音学书中仅有之本。我社学员之有志者,考正其英字之读音者,当以先睹为快也。由此可见,《英语语音学纲要》为民国时期的第一部汉语版英语语音学研究著作,这一结论是确凿无疑的了。无论对于初学英语者,还是对于已有英语基础者,这部汉语版的语音学著作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英语语音学纲要》理应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汉语版的英语语音学专著,它于1922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初版,可是短短数月之内,便于同年12月发行第三版,足见其发行量之大,受欢迎程度之高,这与前述的《序言》里所介绍的历史背景是完全相符合的。英文版的语音学著作所针对的读者对象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它的读者群是十分有限的;一般而言,引进任何一种起源于欧美的语言学理论体系,都应该翻译成输入国的民族语言。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引进和推广,所以英文版的语音学著作对RP体系在民国社会的推广和普及作用当然远远不及汉语版的著作。

还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虽然中华书局于1921年11月将Jones的代表作之一——《英语发音词典》引进到中国,更名为《英华正音词典》,这部词典也使用国际音标讲解英语发音,但是仅仅从字面上看,就可以断定这部词典重在对英语单词的“正音”。而不是对西方现代英语语音学理论进行详细的讲解。为了更好地阐明这部词典与《英语语音学纲要》相比,在向中国大众开始传播西方英语语音学的过程中,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历史传播效能之差异性,有必要对中华书局出版的这部词典的目的和特点做以概括性地介绍。

原著作者Daniel Jones在位于书前的《总论》(Introduction,译订者未将其翻译成汉语)中,谈到了出版这部词典的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了更加精确地记录生活在英国南部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在日常谈话中所使用的发音。这对了解实际存在的语言现象是很有必要的”;其二是:“这部词典是对真实语音现象的记录,它不涉及对理论的讲解,也不反映个人的嗜好。本书并不打算尝试去决定人们应该如何发音,出版此书的所有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忠实地记录这种发音方式,某一个特定的群体的确是在按照这种方式而发音的。”

综上所述,显然,《英华正音词典》所涉及的主题是通过标准的国际音标。向读者客观和准确地展现了当时受过良好教育的英国南部人士的语音面貌,为从事英语语音教学和研究的人员提供了大量鲜活的语言材料,诚然,这部词典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所具有的重大学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这部词典对推动英语语音学在华的传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它适合的读者对象应该是已具备一定语音学功底的专业研究人员,而不是一般的英语学习者。况且,相对于一般的期刊、书籍而言,词典的价格贵,发行量小,待售时间长,传播速度慢,读者群体也十分有限,更何况《英语语音学纲要》早期是以连载的形式在《英文杂志》上发表的,而《英文杂志》问世不久,便在社会上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关注。在其办刊初期,每期杂志发行的总数量累积超过45,000份,这在当时的期刊界绝对是一个骄人的业绩;并且订阅《英文杂志》的读者群体来自于全国的各行各业,主要有各级各类学校、大型公司、海关、邮电局和电报局等等。毋庸置疑,其发行量之大、传播速度之快、读者群体之广泛,是一般词典无法相媲美的。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西方英语语音学理论在华传播的起始阶段,在向一般大众群体系统地介绍和传播英语语音学原理的过程中,从传播的广度、力度、深度和效能层面来看,《英华正音词典》与《英语语音学纲要》相比,是远远难以望其项背的。更何况如前所述,《英华正音词典》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一部专门探讨英语语音学原理的学术著作,毫无疑问。《英语语音学纲要》在英语语音学(RP体系)在华传播史及中国英语语音教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汉语版《英语语音学纲要》,所具备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仅体现在英语语音学在华传播史及中国英语语音教学史的层面上,而且对改革民国初期外语界惯用的传统英语教学法——语法翻译法(Grammag-translation Method)、大力引介和推广西欧先进的外语教学法——直接法(Direet Method)具有重大意义,而直接法的兴起更是对语法翻译法的最大反动。众所周知,18至19世纪。语法翻译法在欧美国家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外语教学法尽管有其历史先进性,但是由于它过分重视语法教学和翻译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音教学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至19世纪下半叶,这种方法培养的外语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时社会的实际需求。

民国时期以研究外语教学法而著称的陈东林认为。直接法兴起的原因颇多,最重要的是发生心理学理论的形成,语音学的研究日渐成熟和使用主义倾向的增强。至十九世纪中叶,语音学之研究渐盛,于是语言现象的其它两个方面,即用耳及用口的方面之研究逐渐展开,这引起教学者意识到下列重要现象:(1)由语言去理解他人之思想的听觉方面的重要性;(2)由语音表达自己之思想的谈话方面的重要性。语音学的研究成果对现代语言教学指出,将现代语言视为“死”的语言而进行教授的方法是不合情理的;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通商关系的渐趋密切,语法翻译法已经无法满足上述需要了。上述直接法兴起的重要原因,就决定了在使用直接法的课堂外语教学过程中便产生了三个重要特点,也是优点,其一是:重视用外语教学外语和用实物、图画、手势、动作等直观手段进行外语教学。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外语材料,加速用外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其二是:重视语音、语调和口语教学;其三是:重视语言实际操练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显而易见,无论是使用直接法的前提条件。还是使用直接法所教授的内容,掌握基本的语音学理论都是极为必要的。民国时期广大中小学教授的外语基本上都是英语,如果要想介绍和推广西欧的直接法,教师如不掌握一定的英语语音学知识,要想实现上述愿望是根本不可能的。

1916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外语教学专家周越然译著、周由廑校订的《德国学校近世语教授法》(The Teaching of Modem Languages in Germany),这部译著首次向国人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发轫并盛行于当时德国的外语教学法——直接法,此书的问世正式拉开了西欧外语教学法——直接法在华传播的序幕。“夫以汉文而述外国文字之教法,实以是书为首出。中国学校内外国文字教法之改良将以是书为前导者。凡学校校长及英法德外国文教员诚不可不一阅其书也。”

为进一步推广直接法在华的传播,周越然又依照欧美最新直接法编著一套全英版的中学英语教材《英语模范读本》(Model English Readers),此套教科书的第一册于1918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国人最早使用直接法编辑的中学英语教科书。此套教科书出版后备受欢迎,风靡民国教育界长达25年之久,销行约百万部,多次经教育部审定后,被指定为中学英语教材,在当时的中学里被广为采用。

诚然,这套教科书在推动直接法在华的传播功不可没,但此套书籍无论是初版,还是其后的修订版的多次再版,都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虽然在每一册书末附录中词汇表中都给出了所有单词的国际音标,还特意声明所有单词的发音均取自于由Daniel Jones所著的《英语发音词典》一书,可见,此书使用的国际音标采用的是Daniel Jones英语语音体系。尽管在每一课课后练习题中依次列举了一定的元音和辅音。并给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单词,但却丝毫没有对发音原理及其它相关的语音知识进行任何的讲解,这不仅给教师从事语音教学带来不小的难度,最终会影响到直接法的能否成功运用和有效推广。为此,周越然特意在第一册书中的《总论》中做出以下说明:“如果一位教师具备一些语音学知识,他或许会教给学生一个体面的发音。掌握一定的语音学知识是需要的,因为模仿作为学习发音最自然的方式之一,有时是徒劳的。基本的语音学知识对使用这本书的教师而言是足够的。这些语音学知识可以较为容易地从作者所著的《初级英语读音教科书》(英文版)或从周由廑使用汉语编著的《英语语音学纲要》一书中获得。”显然,对于一般的英语教师而言,就是学习基本的英语语音学原理,还是通过阅读汉语著作理解得深刻和学习得彻底。前文第二部分所提到的杭州著名惠兰中学的一位教师写给周由廑的感谢信已对此问题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综上所述,早在1918年1月以连载的形式陆续刊登在当时在民国教育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英文杂志》上面的《英语语音学纲要》很好地弥补了首次使用直接法编著、被广为使用的中学英语教材《英语模范读本》缺乏语音发音原理讲解的这一不足,即保证了直接法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也有力地推动了直接法在华的传播。

周由廑首次使用汉语撰写的这部英语语音学著作在中国英语教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进入20世纪以来,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始终是中国英语语言教学内容中的三大核心领域。其中的语音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基础,它是整个英语教学的起点。“语音关是教学的第一关”。如果外语教师掌握了这些语音学知识。不仅能大大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而且还使他能善于发现学生听、说,和理解外语的各方面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语音往往也是学习英语的开始。因此,语音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特殊位置,其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语音语调是口语的基础,语音语调的标准性、规范性、流畅性和悦耳性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习者以后的口语交际能力;第二。语音学习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词汇学习的效率,尤其是单词的读音,与单词的拼写更是有着密切的关联。而词汇教学又是整个英语教学环节中的一个关键点;第三,语音语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和表达手段,显然,良好的语音面貌是衡量和评判一个人的英语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当学习者在公共场合讲话时,如果其语音语调出现了问题。就会容易受到公众自然的、下意识的、习惯性的排斥和反感,因此,语音学得不好,容易使学习者在以后漫长的英语学习中不断地萌发自卑感和消极情绪,产生挫折感,最终为英语教学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第四。语音语调风格一旦形成就很难被重塑,正犹如乡音难改一样。而现代的英语语音学研究发现,学习者的语音语调风格似乎又最容易定型和最难改变。

周由廑及时把当时西欧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成熟的、权威的最新现代英语语音学研究成果暨Daniel Jones英语语音体系引介到中国,这部汉语版语音学研究著作不仅非常有助于教师自身语音学理论素养的整体提升,而且也满足了广大学习者自学语音知识的强烈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众多中国外语教师在中学课堂上切实开展语音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这套英语语音体系支配中国外语界长达八十年之久。至今还在产生着影响。由此可见,《英语语音学纲要》的问世在中国英语教学史上所产生的非同寻常的影响和重大学术价值是不容置疑的。

《英语语音学纲要》对于现代英语语言学在华的传播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语音是语言的自然物质材料,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远远早于文字而存在,因此,语音是语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学习、使用和研究语言都离不开语音。语音、词汇和语法研究是现代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三个重要的分支,而语音学是一个最接近自然科学、处于最基础位置的语言学分支部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随着语音的变迁,词汇和语法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反之,词汇或语法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语音的相应变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者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性,所以,只要对语音学的研究有所创新和突破,势必会影响到人们对词汇学、语法学认知和理解的提升。现代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语言是一个用于人类交际、具有任意性的语音符号系统,因此认知和研究任何一种语言,都应该先从这种语言的语音体系开始,㈣就犹如周由廑在其语音学著作中第一页所引用的著名语音学家Henry Sweet的一句名言:“语音学之于语言,犹数学之于天文物理也”。无疑,英语语音学的传入为现代英语语法学和词汇学在华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为国人更好地认知和研究现代英语语言打通了一条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英语语音学纲要》出版后,根据目前已掌握的文献资料,主要有下列汉语版的英语语音学著作陆续问世:《英语语音学指南》(任瑞,世界书局,1925年)、《英语发音学》(魏肇基,商务印书馆,1928年)、《语音学纲要》(张世禄,开明书店,1934年)、《开明青年英语丛书——英语发音》(张沛霖,开明书店,1936年)、《语音学概论》(岑麟祥,商务印书馆,1939年)等。翻阅上述的语音学著作,书中对英语语音学的主体内容部分的论述,都没有超出《英语语音学纲要》的基本框架和范畴,无非是在阐述的详尽程度及一些细节方面有出入而已,这也更一步证明了《英语语音学纲要》的学术价值和其在现代英语语音学在华传播史上的开拓作用。

三、第一章《总论》部分、其它章节名称与其涉及重要内容的分析、总结

毋庸置疑,一本学术著作的《总论》部分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直接涉及了此书的主旨和灵魂,因此,对《总论》部分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地介绍很有必要。其详情如下:

(一)何谓英语语音学。语音学,英语日phonetics,论组成语言之声音之学也,世界万国,语言不同,既日语音学,其必通论万国之语音也无疑,然本书但论英国语音,故日英语语音学(English phonetics)。

(二)语音学之范围。语言为声音所成,人皆知之。然泛日声音,两物之相击也有声,风之行于树上也有声,语言之声音,岂若是之谓乎,语言之声音,如何而成,发音之时。所藉何物,音之类别如何。甲音与乙音,因何而异,同一字也,用于句中,读法有何不同,凡兹种种,皆语音学之所论,吾人欲知其详,舍读语音学而外。无他法矣。

(三)语音学之必要。初学外国语言,必自发音入手,学生终身发音之正确与否,即于此际定之,盖蒙以养正,始基一误,流弊无穷也,常见有学生习英语数年,尚不知sin字与sing字中的n音之不同,与than字与thing字中th音之各异者,又见有教员上课,遇一二稍难之音,始终未由改正学生之谬误者,此其故由于教员不知语音学。而徒以一已之读音,令学生仿效,初无条理,故学生但得其似,而不得其真,教员明知其不真,然已既不知语音学,不能指出其不真之故,而告以改正之之法,久之视为固然,教者以为初学者之音必若是,而学者则以为教者既不以我为非,必我已得音之正,于是恶习成矣。

近岁以来,欧洲各国学校中,每当教授外国语言之前。必先教授语音学数星期,(吾弟越然,译有德意志近世语教授法,中述其事甚详),例如法国学校中,教授英国语言。必先教授英语语音学数星期是也,而当世诸大语音学家,如吕伯盟(Walter Ripman),如琼施(Daniel Jones),如阿弥菲突(G.Noel-Armfield),如拍瞒(Harold E.Palmer)诸君,终日孳孳,从事于语音之学者,无非欲为万变之语音,立一不变之正鹄,使后之学外国语者,咸有所适从而已,是则语音学之必要,而为教授外国语者之所不可不知,从可见矣。

(四)读英语语音学之功用。读英语语音学之功用,可约略述之如下:(1)已习英语者,读英语语音学后,可以改正其平日发音之误点。(2)未习英语者,从英语语音学人手,其后发音,必正确无误。(3)为教员者,读英语语音学后,教授发音,必收事半功倍之效。(4)读英语语音学后,进学法德语言,则学法德语音学时,多一比较,学之更易。

(五)论英文字母。……。

(六)语音学字母。字典拼音之制,既不宜于初学,而英字拼法,又变而不常,然则吾人教授英语语音,究宜凭借何物耶,此非借用万国语音学会(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所定之语音学字母(phonetic alphabet,亦名语音学符号,phonetic symbols)不可,用此字母,其利如下:(1)一母只代一音,无误会淆惑之弊。(2)与英文字母所不同者,仅十二母,记之极易。(3)此字母已为欧美各国教育家所公认。久已通行。

(七)英语之标准语音。大不列颠三岛,语音各不相同,苏格兰有苏格兰之语音,爱尔兰有爱尔兰之语音,即英吉利一岛,南部之语音,与北部不同,而伦敦一邑,又有所谓乡(cockney)者,然则英语语音,究以何者为标准,英语语音学之所论,究为何种语音耶,曰,南部之语音也,南部之语音,即为英人之受教育者之语音,故在语音学中。名之日标准语音(standard pronunciation或standard speech),而各处公立学校中,无论在苏格兰,在爱尔兰,在英吉利之南部或北部,以教以学,亦皆用此语音,故又名之曰公立学校之语音(public school pronunciation,翻译有误,应译为英国私立寄宿中学教学发音),本书之所根据者,郎此语音也。

(八)语音学字母及其所代表之音。吾人读英文之初,闻诸师友,皆谓英文二十六字母,为元音(vowels)者五,日a,e,i,o,u,为辅音(consonants)者十九,而w与y二母,则为半元音(semi-vowels),以其可用为元音,亦可用为辅音也,然此乃治字母学者之说,非治语音学者之说也,治语音学者,研究语音,知英国语音,为单元音(simple vowels)者为十二,为单辅音(simple consonants)者二十三,为迭元音(doublevowels,亦日双音,diphthongs)者为九,为叠辅音(double consonants,亦日合成摩擦音,affricates)者二,总计四十有六音,今将代表此四十六音之记号,一一开列如下:……。

英语语音学对于当时绝大多数国人而言都是相当陌生的,因此作为第一部汉语版的英语语音学著作,在其《总论》中必须要对与之密切相关的重要概念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给予准确的定义和清晰的阐释,作者使用了通俗易懂、意简言赅的言语,对英语语音学定义、语音学研究范畴、学习语音学之必要性、研读英语语音学之功能、何谓语音学字母、何谓标准语音、国际上通用的46个国际音标等,作出了较为精准的解释和说明,这对初学者大有裨益。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介绍国际音标的时候,分别将它们依次放进了最常见、使用最为频繁的单词中加以阐述,这样就使具备一些基本英语知识的学习者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感知英语发音。

作者所列举的46个单词及与之相对应的46个国际音标,均可以在前文所介绍的由Daniel Jones原著的《英华正音词典》中一一查到,可见这部语音学著作使用的是Jones发音体系。由周由廑首次使用汉语向国人介绍的Jones发音体系至今仍在较有影响力的英语词典中被使用,现以最受欢迎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为例,翻阅其附录九中的读音和音标部分,在页码的底端有一条这样的注释:本词典英语原版以Jones音标标示读音,将词典中列举的音标与周由廑所介绍的音标仔细比对,音标书写方式基本上完全相同,存在的个别差异也是由于Jones发音体系以后日趋完善的原因造成的。由此可见,周由廑不失时机地把英语语音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即Jones发音体系)准确地引介到中国,这对中国英语语音学教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由于篇幅的所限,至于其它章节的详细情况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仅把各章节的名称作以介绍,其反映的主旨内容已尽显端倪。章节名称如下:

第二章论语音发生之理。(一)发音机关;(二)论声带;(三)论声与气之别;(四)声与气之喻;(五)论发音机关之为阻;(六)何谓元音何谓辅音。

第三章辅音之类别。(一)类别辅音之法;(二)带声与无声之试验;(三)辅音表;(四)第三章之总结;(五)辅音唇舌取势图。

第四章元音之类别。(一)类别元音之法;(二)第四章之总结;(三)元音唇舌取势图。

在上述三章的论述中,作者精心设计了共计34幅之多的图表,对语音发声之原理、各个辅音发音及其之间的差异、各个元音发音及其之间的差异,给出了相当专业的定义和描述,这样可以使读者较为准确地把握和领悟各个音标的发音特点及其异同。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周由廑不仅把首先由Daniel Jones提出的八个“基本元音”这一重要概念介绍给了国人。所谓“基本元音”指的是:主要元音是一套本任意定义的元音,它们固定而无变化,为语言的实际元音的描写提供一个参照;而且也把最先由Daniel Jones借助“元音四边形”图示对元音加以精确、系统地进行描述的这种方式介绍到中国,上述“基本元音”的重要概念和对元音的这一描述的方式,对研究英语语音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并为以后进一步探讨英语语音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章杂论。前四章所论,乃语音之基本,学者果能熟读深思,则于英语发音之道,无不明矣,今请进论关于语音学之一切要点,凡为前数章所未及详论者。

(一)语音学字母之写法;(二)论音节;(三)论字中r音之读法;(四)论s(或es),d(或ed)二尾音;(五)论贯气群一一夫一群之字,须一气呵成而读出者,谓之贯气群(breathgroup);(六)论强读式(strong form或emphatic form)与弱读式(weak form或unemphatic form);(七)论音之同化;(八)论辅音群之简读;(九)复字之读法;(十)音之分量;(十一)论字之重读;(十二)论句之重读;(十三)论爆发音;(十四)论语调;(十五)论英美语音之不同。

很显然,第五章所阐述的内容是对前四章所论述的基本英语语音学原理的拓展和深化,它几乎涵括了现代英语语音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主要有音节的划分、音节的种类(开、闭音节的构成)、特殊尾音的读法、节奏群、单词的强读和弱读、连读、辅音连缀、爆破音的特别发音、音之长短、语调、常见英美发音之差异等等。第五章的讲解细致清晰,通俗易懂,又不失专业水准。

第六章练习。(一)单字(计五百三十字)。(二)单句(计一百句)。(三)短篇(计五篇)。附录:第六章练习之正书、本书所用参考书目。

《英语语音学纲要》的出版距今已经整整90个年头,可是读过之后,仍然让人感慨万千,因为它已经完全具备了现代英语语音学的框架和体系。已经触及到了RP体系的各个主体层面,无论是对英语语音学研究对象的称呼、书面表达方式、定义和阐释,还是研究对象涉及的探讨范畴,都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出版的英语语音学著作相差不大。就是对现在的任何一位初学者而言。通读此书并不吃力,显然,此书至今仍旧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价值;对一位从事语音学研究的学者而言,它仍不乏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由于传世的民国文献资料数量众多,浩瀚如烟。对于任何一个研究主题的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都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因此张凤桐教授在探讨现代英语标准发音体系在华传播史的时候,由于受当时的资料所限,没有提及上述的《英语语音学纲要》及其它几本相关的著作,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能够把此书和其它相关的著作添加上去的话,无疑有助于更好地构建、再现和理解当时这一重要的历史图景,这也是发掘这本英语语音学著作的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 文嵘

猜你喜欢

总论
新农科背景下本科院校园艺专业果树栽培学(总论)课程教学改革
外科总论实验教学改进与实践
One Case of Professor ZHAO Jun's Effective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s Height After Menstrual Onsets
环境法总论课程中自主评价与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女性主义与《总论》教学
知识产权法总论学科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历版《方剂学》教材中总论内容比较
药理学总论课堂教学效果探讨
谈外科总论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