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新课改:掀起你的盖头来

2012-04-29路世成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示范课公开课语文课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艾青

语文新课改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语文这片芳草地,各种课改之花竞相吐露着娇艳和芬芳。行走在这片氤氲着淡淡花香的热土,我不禁有点眼光迷离,在热闹之余又感到一丝孤寂和落寞。我发现,曾几何时,“语文”这位知心的朋友正愈行愈远,渐渐的让我有了陌生感。于是,在语文新课改的园地,我犹豫过、彷徨过、挣扎过、放弃过、甚至背叛过。但值得庆幸的是,最终我战胜了自己。我终于走出了教改困惑,重新建立了教学自信。我重新在语文身上找到了自己,在自己身上发现了语文。其间,经历了一个矛盾斗争的心路历程。

新课改培训: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新课改的浪潮,以锐不可当之势席卷了全国各地的学校,我们徐州地区的学校也不例外。那时,学校领导在会议上时不时提出了一些新鲜词汇,譬如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不过,开始时,自己还是懵懵懂懂的。但很快,我就和新课改有了一个“亲密接触”——我被学校推荐到徐州教育学院参加一个市级的新课改骨干教师培训。

记得那时我怀着激动而又自豪的心情来到了培训地,进行为期一周的新课改培训。各地的教学骨干齐聚在这里,授课教师也是大学教授,这就决定了这次培训的规格不低。教授们知识渊博,讲话时旁征博引,开放自如。他们阐述了许多关于新课改的理论、理念。也许是讲得过于专业、过于精深、过于学术,不少老师都听得昏昏欲睡。一些清醒的教师有的在发短信、有的在交头接耳地谈笑、有的甚至在织毛衣。我也听得头脑一片茫然,好几次只看得到教授的嘴唇在有节奏地颤抖着,至于讲的内容则没有入耳。好在自己还是一个纪律性较强的教师,一直到培训結束,我没有缺过一节课,也没有迟到和早退,一直规规矩矩地坐在那儿。至于培训内容,说实在话,现在几乎记不得了。模模糊糊只记得一个词语——建构主义,还有,似乎教授在课件中出现过一个似鱼非鱼的什么东西,好像是用来解释“建构主义”的。现在想起这件事,感觉挺遗憾的。那次的培训对我来说可谓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收获不大!

其实,我并不否认高屋建瓴式的理论培训,但我反对凌空蹈虚地演说。如果培训能再务实些,和一线教师贴近些不更好吗?如果采用启发式、对话式、研讨式的培训不是更契合新课改的精神理念吗?也许,我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但一些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的确需要改变一下,却是事实。

公开课作秀:红旗不倒,彩旗飘飘

我参加过许多次“展示语文新课改精神”的公开课和示范课的听课活动。感觉语文课堂真的变了:老师的“满堂灌”现象似乎很少了,老师的讲解也少了,课堂变得更热闹了——合作、讨论、辩论、演讲、还有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这些都让课堂声光色电俱全。这让我感觉自己是个“落伍者”, 因为我的课和这不一样,我的课冷清多了,朴素多了。但始终有个问题萦绕在我心中,挥之不去——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就是这样的吗?他们平时也是这样上课的吗?我还是认为那些“示范课”好像缺少了些什么。缺少了什么呢?——我好像一时又说不出。不过,面对新课改的潮流,我没有勇气说出自己的困惑,反而认为自己不太符合“潮流”了——毕竟这是一些颇有名气的教师的课呀!于是,我犹豫了、彷徨了,最后,我决定向他们“学习”——尽管我感到自己心中隐隐作痛!

终于,我也有了展示公开课的机会。一次,局里领导来进行业务检查,校领导安排我上一节展示课,并且反复嘱咐我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因为我的成绩直接和局对学校的考核挂钩。校领导还告诉我必须使用多媒体,否则后果将很不利。接到学校的任务,我有点如坐针毡的感觉,感觉到自己的担子很重。按照计划,我该上《老王》这节课了,我已经布置学生预习这一节课了。我不好意思出尔反尔,再换一节课上。但是,这一节课使用多媒体有意思吗?我总感觉这节课该让学生读书、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和体会作者的感情为主,这节课多媒体又有何用呢?但是不用多媒体,学校领导怪罪下来,我又吃不消。为了学校的名誉,也为了自己的“利益”,我屈服了,决定使用多媒体。我把文章“肢解”为好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呈现在课件上,为了设计好问题,我熬了几个小时的夜。为了取得成功,第二天,我还让学生进行了“过度预习”,希望课堂有学生的精彩发言而不至于出现“冷场现象”。上课前,我还“创造性”地告诉学生,上课一定要大胆举手、积极发言;会不会的都要举手,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一切布置妥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了课。课在我的“精心安排”下,上得很顺利、甚至获得了局里那位领导的赞扬。校领导也喜笑颜开了!可我总感觉不是滋味,因为我丧失了最基本的诚信的美德,而且我“背叛”了我的语文课,也“背叛”了我的语文新课改,尽管我知道,多媒体并不等同于新课改,但我却让所谓的多媒体破坏了我的语文课!因为多媒体的滥用而剥夺了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也因为预设太多,导致课上得很机械,缺少随机生成的精彩。那一次,我自责和内疚了很长时间。

新课改反思:回归真实,追求本真

后来,针对语文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常态课的上法,我思考了许多,也对自己的教学反思了许多。我发现,其实新课改之前我的许多做法和新课改的精神理念相契合。譬如,我原来的语文课追求真实、讨厌刻意地修饰雕琢。也许它不完美,甚至有很多瑕疵,但至少我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了语文教育规律。课堂上,学生读书鉴赏、思考探讨、质疑发问,课上得扎实,可是为什么一遇到新课改,特别是新课改中的示范课和公开课,我就不自信了?甚至迷失了自己?我并不否认,一些公开课和示范课自有其价值,不少的确也体现出了新课改的精神。譬如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师生的关系也民主了许多。但是,不少公开课和示范课还是有些致命的弱点:形式主义太严重,上课的目的不是基于研究和探讨,而是基于展示成果,功利性太强。而我恰恰被一些表象所迷惑了。由于教学上的不自信,我盲目地学习一些所谓的新模式,几乎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沼。我把表演式的语文教学搬上了自己的课堂,导致语文课失去了最可贵的品质——真实!其实,“真实”才是语文课的生命,语文课堂应当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场,语文课也是师生生命建构的过程,在这里,师生都要追求一种真实基础上的精神上的超越。任何形式上的东西都要为它服务!

还有语文课的本真问题。答案很明确:语文课姓“语”!语文课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何谓“语文素养”?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学习习惯,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素应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因此,语文课就要以语言为依托来学习语言。这里的语言包括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尤其要抓住语言形式的学习,因为这才是语文课独特价值的体现。

语文课还要上出语文味。何谓语文味?我想用北师大张锐教授的一句话:声情并茂的朗读,激情四溢的演说,惟妙惟肖的演示,富有哲理的感悟,妙趣横生的话语——应该是语文课诱人的无可替代的教学特征。我想,这句话和语文新课改的精神不矛盾吧!不知各位同仁,以为然否?

总之,我们不是要赶着师生走向新课改,而应让新课改自然而然地走向师生。所有的关于新课改的培训和学习都应尊重师生的感受,而不应当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自上而下地下达,应当是“春风化雨”,而不应是“电闪雷鸣式”的培训。另外,新课改并不只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并非只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更不只是教学设备上的更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新课改从根本上来说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对于语文新课改,我的理解是:语文新课改旨在引导我们师生过一种真实的、本真的、有尊严的、幸福的语文生活!

(路世成,徐州市铜山区何桥中心中学,221146)

猜你喜欢

示范课公开课语文课
道县:结对帮扶送课下乡
基础教育教研解析之示范课与常态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