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2-04-29李敏智
李敏智
[摘 要]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女生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2010年611万大学毕业生中女生占49%左右,2012年大学毕业生达到680万人,其中女生占一半左右的比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择业难问题日益严峻,而女大学生工作签约率低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女大学生择业的期望值过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人生价值观定位不准确是其“找工作难”的根本原因。深入分析其原因,并帮助女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是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女大学生 择业观 问题及原因
[中图分类号] G47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2-0114-03
随着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每年数百万的应届毕业生使得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相对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的就业更为艰难,其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一、当代女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女大学生就业率低于男大学生就业率
据“腾讯-麦可思2012届大学毕业生流向月度跟踪调查”发现,从2011年11月23日到2012年2月21日,在不同学历层次被调查的2012届大学毕业生中,女性的签约率普遍低于男性。男性、女性毕业生2月签约率高职高专分别为48%、38%;本科分别为51%、38%;硕士分别为41%、28%。而且,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调查,男大学生的初次签约月薪平均水平要比女大学生高。
(二)女大学生就业遭遇性别歧视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原因,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比较倾向于招聘男大学生。在同一岗位,女大学生要想获胜,必须在性格、学历、成绩、经历、经验、能力、外表形象等方面均比男大学生强才有获得这个岗位的优势。有些用人单位在面试时,对待男女大学毕业生的面试态度和方法也不同,提问男生的问题,往往只涉及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或者技能的问题,但是对于女大学毕业生的面试提问,除了以上问题外,往往还会涉及一些关于爱情、家庭等私人方面的问题,让女大学毕业生感到窘迫和难堪。[1]
(三)女大学生就业缺乏保障
迫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刚毕业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和社会经验,不少女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很轻易就和一些私营单位和外资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在她们看来,能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找到一份工作已实属不易,其他的都不太重要。不少用人单位就是看中了她们的这种心理,在和她们签订劳动协议时,往往只强调和维护本单位的权益,很少或者完全不顾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对女大学生要求比较苛刻,有的单位只规定女大学生的义务、责任和解雇条约,而对本单位的义务、责任、违约后的赔偿很少提及。[2]女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其本身很多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四)女大学生就业质量偏低
和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不论是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弱势。除了少数非常优秀的女大学生就业之路比较顺畅以外,绝大部分女大学生求职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是这些经历使得不少女大学生逐渐放弃自己原有的职业追求,降低自己原来的择业标准。不少家庭贫困的女大学生为偿还上学期间的债务,不得不先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以后再考虑跳槽。这样一来,和男大学毕业生相比,女大学生由于自身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其就业质量普遍没有男大学毕业生高。
二、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存在问题分析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相对于男大学生,一些女大学生由于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及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在择业观上表现出一些问题。
(一)择业的期望值过高
不少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认识,不能从现实情况出发来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盲从、跟风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女大学毕业生对于一些需要从基层、从底层做起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坚持,过于强调自己的兴趣爱好,听不进别人对自己职业选择的建议。
(二)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从现实的情况看来,这种传统更多地集中在男生身上,女生除了极少数能发扬这种传统外,其余的普遍怕脏、怕累、怕苦,特别是对一些基层工作,表现得尤为明显。现今的女大学生中,不少是独生女,她们平时在学校过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生活也不太注意节俭,一旦用人单位提供的薪金比预想中的低,她们多半会主动放弃。这样一方面容易造成女大学生工作难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会对招聘女大学生特别小心谨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就业渠道。除此以外,有些女生学习成绩高于男生,但实际动手能力普遍低于男生。[2]
(三)女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定位不准确
在择业过程中,部分女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职业理想缺乏客观分析和认真思考,没有根据客观实际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她们考虑更多的是个人因素,片面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忽视自己应该具备的起码的价值观。在不少女大学生看来,职位的升迁、薪酬的高低更多的是靠关系和人脉,而不是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和踏实的工作,把自己所追求的东西看得太重,过于功利,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和单位之间的关系。
三、女大学生择业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正视女大学生择业难这个社会热点问题,就必须对女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一)受女性生理特点的影响,女大学生易形成不正确的择业观
人类要延续发展就必须有婚育,每个人都要经历恋爱、结婚、哺育后代这一神圣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男性几乎不受什么影响,女性的付出则要多很多。女性在生育哺乳阶段往往处于半休息甚至全休息状态,这虽符合国家政策规定,但确实会耽误一些工作,影响单位的工作安排或者增加一些负担,这严重影响用人单位录用女大学生的热情。同时,女性的特殊生理条件也使得女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过多地受到家庭及爱情的牵扯,从而形成了女大学生错误的择业观。
(二)学校对女大学生的教育指导不足
当前,高等教育虽然已经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高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缺乏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有待加强,专业设置及专业课程不能与社会市场的需求接轨,也导致一部分女大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视野不够开阔,发展后劲不足。目前,许多高校还没有意识到就业指导对学生的重要作用,觉得就业指导可有可无,既没有配备专门的教师也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来进行专业指导,单独针对女大学生设置的就业课程根本就不存在,这也是导致女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存在问题的因素之一。
四、帮助女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
高校应该实施女性教育课程,改善女大学生性别意识,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力度,其中,帮助女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是提高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一)帮助女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就业心态
女性教育课程是矫正女大学生性别意识和价值观偏差的有效手段,美国约有1800所大学开设了女性系列课程。中国高校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在课程体系中列入女性系列课程,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强调女性特点,帮助女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就业形势,发掘自身特点,激发内在需求与潜能,从容面对社会的复杂性和艰难的就业形势,使其就业心态处于良好状态。
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于女大学生的就业心态给予正确的引导,降低女大学生过高的就业期望值,让她们立足自身现有条件,客观冷静地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对那些因期望值过高产生心理落差的女大学生,要积极引导,耐心倾听,并鼓励她们大胆面对,勇于尝试,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对那些犹疑不决、自我否定的女大学生,更要耐心开导,培养她们面对压力和挫折的自信心,保持健康向上的就业态度。同时,还要引导女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在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时候,能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和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积极的态度,这是实现顺利就业和全面发展的前提。
(二)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学校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帮助女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把这些目标分解成若干实现阶段,在某一阶段需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这样把一个大的、远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的、近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的目标,女大学生就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所需要做的事,提前做好就业、择业、创业的准备。同时,还应该让女大学生认识到,很多工作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想真正做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有些工作表面上看起来很光鲜,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了那份工作中的压力,所以,不要一味地以薪金、职位、工作环境来简单衡量一个工作单位,要有长远的眼光并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女大学生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培养她们抵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外,还可以引导女大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个人能力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辩证地看待择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三)提高女大学生自身的择业素质
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与其从业素质密不可分,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女大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在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下要想具备一定的就业竞争力,除了具有坚定的意志、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毅力外,还必须提高自身的择业能力素质。
1.冷静客观地认识社会、评价自己
正确地认识社会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是进行女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基础。在求职前,女大学生首先要认清就业形势,了解相关职业对求职者的要求,与此同时还要对社会和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定位自我,科学地将自己和职业进行匹配。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转变择业观念
女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坦诚地面对社会现实,拓宽自己的就业思路,改变自己的求职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念。努力将社会的需要、个人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3]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
当女大学生受到挫折产生消极情绪时,最简单最有效的消除方法就是适度的宣泄。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排忧解难,而且还能使人情绪开朗,有利于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女大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可以使女大学生及时有效地消除心理障碍,走出就业误区,顺利就业。
当前我国大城市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的局面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面对的重大课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分析女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根本原因,研究女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切实帮助女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和良好的择业观,以促进我国女大学生就业率的进一步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1).
[2] 张军民.略论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经理人,2006,(8).
[3] 赵北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