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化工业阶段低碳经济对国家经济体的影响机理和效应

2012-04-29王倩

商场现代化 2012年12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

王倩

[摘 要]工业化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轻工业阶段,重化工业阶段及后工业化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其典型特征就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重化工业阶段的国家经济体在经济形态、社会形态、政治形态三方面产生一系列影响。

[关键词]重化工业阶段 低碳经济 国家经济体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随工业发展,人均收入和经济结构发生连续变化的过程。世界各国工业化的经验表明,工业化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轻工业阶段,重化工业阶段及后工业化阶段。其中,重化工业阶段是以重化工业作为标志的,是经济发展中不可跨越的时期。在重化工业阶段下发展低碳经济,改变现有的高碳发展模式,建立起经济与碳排放的错位增长,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体是对某个区域的经济组成进行的统称和划分。目前在我国,低碳经济主要是对国家经济体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一、重化工业阶段国家经济体的特征

1.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快,增长周期长

重化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工业,是一种规模经济,能支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重化工业是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的产业,由于附加值比较高,市场生命力较强,因而增长周期比较长。像住房、汽车这类商品长周期性的特征,能为国家经济长期保持较快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

工业化各阶段划分就是以主导产业为标准。重化工业阶段的主导产业是以钢铁、电力、石化、冶炼、汽车、玻璃等产业为主的重化工业。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7.7%上升到48.6%,其中重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98年的57.1%提高到2008年的71.3%,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

3.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强

处于轻工业阶段的国家经济体,由于其主导产业为大量依靠人工加工生产的传统轻工业产业,因此,先进技术对推动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的作为有限。当工业化发展到重化工业阶段之后,其主导的重化工业产业不仅自身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依靠大型机器设备进行机械化、规划化生产,同时,还要为国家各产业提供技术装备和生产原料的产业。因此,技术进步在重化工业阶段,不仅能够促进重化工业产业的发展,更能进一步推动整个国家经济体经济的发展。

4.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多,环保成本高

重化工业阶段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高投入是指国家经济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的是大量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式投入带动的;高消耗是指国家经济体的快速增长,是以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为基础的;高投入与高消耗带来高增长,其必然的后果之一就是高排放与高污染,能源利用率较为低下,以损害生态系统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污染了的环境反过来制约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此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治理成本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和清洁发展。

二、低碳经济对国家经济体的影响机理和效应

低碳经济的发展,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生活方式转变等众多领域,而不仅仅只涉及到经济领域。因此,低碳经济从经济形态、社会形态、政治形态三方面来影响重化工业阶段的国家经济体,使其在这三个方面产生相应的变化。低碳经济对国家经济体的影响机理和效应就是要实现这三个形态的统一。

1.经济形态

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还在“高碳”模式上前进。因此,重化工业下的国家经济体要与低碳经济有机结合,在经济形态上做出的关键变化就是要转变“高碳”的经济发展模式。

(1)目前的经济形态

重化工业阶段我国实行的是“高碳”的经济发展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这一经济模式是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密切相关的,在重化工业阶段初期,极大的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我国的资源禀赋情况决定了我国在重化工业阶段初期要走“高碳”的道路。首先,我国能源的特点之一就是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探明量只有135t标准煤,仅占世界人均量的51%;其次,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是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对象。1990年~2005年,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与核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平均约为71.5%、20.1%、2.2%和6.2%,而同期发达国家约为26%、40%、24%和10%。

另一方面,重化工业阶段我国巨大的经济发展需求,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际分工中我国对发达国家高碳产业的承接,都需要大量化石能源的支持。而我国作为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能源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不高等因素导致了我国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单位GDP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

(2)经济形态的改变

低碳经济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比重不断下降,即能源结构清洁化;二是单位产出需要的能源消耗不断下降,即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形态下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求现有经济形态发生相应变化,即低碳经济通过影响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因素和商品市场来影响重化工业阶段国家经济体的经济形态。

第一,能源结构的变化

低碳经济在内涵上要求实现能源结构的清洁化,而在重化工业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煤作为最主要的消费能源,其含碳量是化石能源中最高的,单位热量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石油、天然气分别高出36%和61%左右。因此,能源结构必须优化,要改变碳在能源消费中占主体地位的结构,提高其他优质化石能源以及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清洁、可再生资源的比重,从而减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第二,产业结构的变化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以第一产业为基础,以第二产业为主导,而第二产业又以“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业产业为主体。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业产业,对国家经济体的发展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的要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因此,低碳化会促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但由于低碳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经济的发展为代价,产业结构的变化将是循序渐进的,先通过工业中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加快发展来降低能耗和排放,如IT产业,既是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的高科技产业,也是典型的低碳产业。再通过增加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比重来实现产业的低碳化。

第三,技术方面的变化

重化工业阶段技术对经济的贡献远远超过轻工业阶段。低碳经济引起国家经济体发生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技术进步则是实现这两种变化的必要条件。能源结构的优化要求建立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及开发新能源的技术的创新和推广的基础上;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需要以先进的技术来推动和保证。此外,低碳经济还要求在技术方面,除了能源利用的技术进步外,取碳和储碳的技术,如碳回收和碳捕捉技术等,也要进一步创新和推广。技术的进步,可以大大提高单位碳的GDP产出,达到“经济”与“低碳”双赢的结果。但技术进步,一方面会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另一方面,会促进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大,从而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加。

第四,市场方面的变化

重化工业阶段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上的,受市场机制调节的作用日益显著。低碳经济不仅对能源利用和碳排放有要求,同时还要将这种要求以量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市场方面的变化要求在消费领域推进“二氧化碳可视化”进程,如碳足迹和碳抵消,将商品、食物及服务从生产到消费到废弃的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显示出来,消费者通过选择低碳化的商品、食物及服务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

2.社会形态

低碳经济对国家经济体的影响,还表现在社会形态方面。具体而言,低碳经济主要通过影响社会认识、居民生活和社会就业来影响重工业化阶段国家经济体的社会形态,即低碳经济促使国家经济体在社会认识、居民生活和社会就业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

(1)社会认识的变化

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革新社会认识。长期以来,低碳经济带给国民的印象,往往都停留在“减”的一面,因而,许多人认为“低碳”与“经济”是矛盾的,特别是与“重化工业阶段发展经济”相矛盾。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社会认识逐渐发生了转变,国民逐渐注意到“增”的一面。低碳经济虽然在短时期来看会增加环保的成本,但新兴的低碳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发展的低碳市场可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革新后的清洁技术和能源利用技术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改善了的生态环境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国民从“低碳”与“重化工业阶段经济发展”相矛盾的认识转化为“低碳”与“重化工业阶段经济发展共赢”的观念。

(2)居民生活的变化

在重化工业阶段,生产工业的发展使得社会生活资料非常丰富,而许多生活资料的正常使用都是以一定的能耗作为基础的。低碳经济的核心目标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居民生活方式开始向“低碳生活”的模式转变,即尽力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源,从而减低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在距离不远的前提下,用自行车代替汽车,用爬楼梯的形式代替坐电梯等等。低碳经济促使居民在植树绿化的同时,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例如冷柜电耗占了超市电耗的70%,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便可节约大量用电,降低煤炭消耗,减少排放。

(3)就业方面的变化

在重化工业阶段,随着重化工业规模的扩大和进一步发展,工业接纳就业的总体能力有所减弱。近年来,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率明显低于其增加值增长率。一方面,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工业结构重型化导致的就业吸纳能力减弱对此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在促使技术进步的同时,会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一方面,低碳经济会导致社会对低碳技术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新兴的低碳产业将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由英国、美国、印度、德国、巴西、尼日利亚、澳大利亚、南非和中国9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的,名为《互联世界中的低碳工作》的报告指出,2020年前这9个国家新增的低碳工作岗位可达1950万个;风能、太阳能和水电计划在中国创造的工作岗位将达679万个。

3.政治形态

低碳经济虽然在近几年才在我国出现,但我国一起以来倡导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建立创新型国家等方针政策,在内涵上与低碳经济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在政治形态上,一方面低碳经济与我国近年来发展的大政方针一致,另一方面,低碳经济也对国家经济体的能源安全以及国际地位有所影响。

(1)与国家战略一致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了我国的国家战略之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就是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而低碳经济对减少碳排放量,防止全球变暖的要求,在内涵上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致的;近年来,在已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背景下,我国一直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经济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碳的GDP产出,可以大大推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同时,低碳经济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限制,有利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保护环境,因此,有利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此外,低碳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它在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低碳政策创新、低碳市场创新等的同时,对我国加快建设创新性国家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2003年7月28日中国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发”的发展观。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见,低碳经济在发展经济时强调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防止全球气候变暖、保护生态环境的观点,与近年来的国家战略在内涵上是一致的。

(2)国家能源安全方面

我国虽然是个能源大国,但在能源需求越来越大,能源结构不合理的前提下,日益依赖进口资源,能源安全存在隐患。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需要更多地利用境外资源己是不争的事实。我国自1993年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持续增长。目前我国已经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国家能源局2010年1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生产原油1.89亿吨,与此同时,净进口原油却达到1.99亿吨。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1.3%。《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则预测,十年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4.5%。过于依赖进口,不仅涉及到供求格局和价格变化等问题,而且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还要与如何打破现有垄断格局和运输线路安全保障等极其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问题有关,如果处理不好或出现难以控制的动荡,将会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经济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加快开发新能源,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来增加国内对能源的供给,同时产业结构的升级会相对减少对高碳能源的需求,因而低碳经济能有效地控制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的安全。

(3)国家国际地位方面

近年来,随着重化工业阶段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趋势迅猛。国际能源机构(IEA)对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排放量占世界的比重,已经从1990年的约11%上升到了2004年的约17%。如果以排放的增量计算,1990年~2004年间,我国的排放增量占全世界的比重高达42%。预计2010年之后我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持续增加的排放量使我国在国际上承担了巨大的减排压力。如何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从而在不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承担减排责任,成为了关系到国家国际地位的问题之一。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迟迟不肯明确表态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宣布,到2020年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减排目标,获得了国际上的一致认可,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时,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参与低碳国际规则的制定,对提高国际地位,维护自身利益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5

[2]薛进军.《低碳经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5

[3]蔡林海.《低碳经济 绿色革命与全球创新竞争大格局》.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8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形势下企业碳管理会计的构建
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
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探析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为湖南低碳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