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学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实证研究

2012-04-29于巍

商场现代化 2012年1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于巍

[摘 要]跨文化敏感度包括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以及交际专注度五个因素。实证研究显示,整体而言,大学生的文化差异认同感和交际参与度最强,交际专注度不强,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信心最弱。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敏感度 大学本科生

一、引言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据我国的外语教学情况,高一虹提出文化的“跨越”与“超越”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两个层面。跨文化敏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效果。由此可见,提高跨文化敏感度对完成文化的“跨越”与“超越”是必要且有益的。

Chen和Starosta将“跨文化敏感”界定为“个人在理解和欣赏文化差异的态度上,形成的一种积极性情感,使之跨文化交流更为准确有效” 。由此可见,跨文化敏感是一个动态的多维概念。随后,Chen和Starosta进一步提出跨文化敏感包含六个要素:自我尊重、自我监控、思想开明、移情、交际参与和理性判断。根据这六个要素组成的概念框架,他们开发了“跨文化敏感度量表”,他们应用该量表对美国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量表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6,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研究拟采用该量表探讨中国大学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度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466名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Chen和 Starosta 设计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进行定量考察。此量表代表并反映跨文化敏感的五个因素: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以及交际专注度。

实测时,此量表整体信度(Cronbach)为0.718,是可接受的信度系数,说明该量表的内在一致性较好。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为了考察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现状, 我们对跨文化敏感度及其五个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见下表。该表显示: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标准差为0.26691,平均值为3.5477,大于3。根据问卷的设计,分数越高,说明被试的跨文化敏感度越高,区分“高”与“低”的临界值是3分,代表“不确定”。可见,整体而言,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异质性较小,大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持相对积极的态度,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敏感度,但还不太理想,有待提高。

在跨文化敏感度的五个因素中,研究对象的文化差异认同感(M=4.0250)和交际参与度(M=3.7477)最强,交际专注度(M=3.4657)不强,交际愉悦感(M=3.1688)和交际信心最弱(M=2.9712)。这说明总体而言,大学生思想开明,能够尊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各种文化差异,愿意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但是,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大学生的观察力不够敏锐,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都有待提高,他们无法充满信心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无法融入跨文化交际中,无法享受到其中的乐趣。这很可能是因为一方面,文化错综复杂,涵盖面广,难以全面系统地学习;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一直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当今外语教学的重心仍然停留在听、说、读、写、译方面;再者,大学生缺乏实际跨文化交际经验。

“跨文化敏感度”描述统计量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大学本科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进行定量考察。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文化差异认同感和交际参与度最强,交际专注度不强,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信心最弱。

本研究有助于教研人员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状况,进而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时抓住重点。鉴于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还不太理想,学校和教师要加强跨文化课程的设置,要使学生意识到提高跨文化敏感度的重要性,要为学生创造真实跨文化交际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跨文化交际中去。此外,要特别关注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使他们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能体验到交际的愉悦、获得交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高一虹.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27-31

[3]彭世勇. 跨文化敏感: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对比[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29(1): 171-176

[4]Chen, G. M. & Starosta, W. J. 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J]. Human Communication, 1997, 1(1): 1-16

[5]Chen, G. M. & Starosta, W. J.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cale[J]. Human Communication, 2000, (3): 1-15

[6]秦晓晴. 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7]周杏英,彭学敏. 文化学习对跨文化敏感的影响[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 (7): 88-94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
BOPPPS模式应用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实证研究
中专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短期海外游学对高等院校在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CBI理念下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调查及能力提升研究
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