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侨乡百年老宅的孤寂和无奈

2012-04-29符敦健

椰城 2012年12期
关键词:大宅祖屋古宅

符敦健

我是土生土长的文昌人,可我自认对文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知之甚少,在过去的数十年,由于性格等方面的原因,我的生活“宅”得很明显,所以我在文昌的生活半径始终“规矩听话”地围绕我的老家所在乡镇以及我曾经生活的那两个乡镇附近打转,文昌侨乡众多的风景名胜对我来讲都很陌生,尤其是号称“琼东第一峰”的铜鼓岭也就是在我读初中二年级那年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中爬过一次,算起来那已经是近二十年以前的事了。自从高中毕业考上了外地的大学以后,我一直就在岛外学习、工作和生活,只是在每年春节期间回家探亲呆上十多天。文昌对我来讲,只不过是个熟悉的“陌生人”。近两三年,我回到了阔别十几年的故乡生活和工作,带着好奇的眼光,我重新打量和审视了这著名的侨乡,有机会应邀深入到陌生的乡村世界去探访了那些孤寂的“百年老宅们”。

在本次探访之旅开始之前,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些百年老宅们其实也跟百岁的老人们一样,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气,跟它们握个手,敬个礼就好,不能过度去打扰它们的清静生活。我此行的第一站是位于离文昌市区约10公里的头苑镇松树下村的“松树大屋”,也称符家宅。据说大约在二十世纪初,文昌符氏三兄弟(大哥符永质、二哥符永潮、三弟符永秩)一起在新加坡经商,谋生于橡胶行业,1915年发迹后,用军队护送船只运送堆积成山的银子回乡盖房,并从南洋运回名贵建材,聘请技艺精湛的工匠和设计师,历时3年,于1917年建成极具南洋风格的民居,该房屋占地面积达1737.6平方米。尽管我在出发之前就已经下了功夫做了功课,查阅和了解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可当我站在这雄伟壮观的三栋二层瓦顶楼房的百年老宅面前,还是无可避免地被震撼到了,原来我这美丽的家乡居然还有这么一群与众不同、洋味浓郁的中西风格完美结合的连体建筑群啊!谁说在当今的拆迁时代,中国的建筑物寿命很短暂,短暂到没有三十年的寿命?我眼前的这朵珍贵罕见的中西合璧建筑奇葩不是一直都屹立在侨乡的大地上近百年而不倒吗?我兴奋地在海南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5月份颁发的“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符家宅”的石碑旁留了影,而我的这份兴奋不仅是因为我自己也姓符,是本家人,更多的兴奋来源于我感觉我是在跟百年老宅这位特殊的“老人家”合影留念。我好几次都有意识地站在大宅门口往里面眺望,彼时的我思绪万千,仿佛看到这群“百年老宅们”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掌上明珠时代和婀娜多姿的花样年华乃至艳光四射的少妇时代,那可真正是当时社会上让世人流尽口水和口沫的洋化“白富美”啊!其轰动一时的盛大场面和数十年的繁华景象已经不是我所能够想象得到的。

当我的眼光落在斑驳的墙面和长满绿叶和乔木的墙体的时候,我的脑海突然浮现出了小说《红楼梦》里面描绘的荣府盛衰交替史。这座百年古宅同样也经历过一个家族盛衰的历史,也目睹着自己主人家族几代发展和变化的整个过程。尽管这百年老宅的衰落和破败的现状不是这个家族后人的罪过,可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无奈的现实。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一个家族是不会有长盛不衰的历史的,因为这对整个人类以及芸芸众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历史朝代的交替过程中连皇帝都是大家轮流来做,更何况是巨富家族。它当然也有自己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这不是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谓的“永远”,这两个字也只是骗人和安慰人的玩意而已,就像处于热恋状态的恋人嘴中的那句“永远爱你”那样的不可靠,这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至于“永远”到底有多远?好像只有上帝才知道。曾经有学者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大意是经过若干年后,比如100年或者是200年这样的时间跨度里,人类世界上的财富将被“上帝之手”重新分配,绝对不会永远是“穷者愈穷,富者恒富”的局面,我深表赞同。

我怀着自己的那份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绕着这所百年古宅里里外外走了3、4遍,我看到了那沉默的老水井里面已经长满了青苔和不知名的小草,水井上面已经盖上了铁丝网,它同样也见证了这个院子里面的辉煌和没落。我也注意到有好几间大房子的顶部经不起岁月的腐蚀,被岁月撕开了几个“小天窗”,房顶上有些瓦片已经破碎了,再也挡不住人世间的日晒雨淋了,尽管那上好的黑盐木结构框架还在顽强地支撑着这“年老多病的躯体”。那已经严重毁损的楼梯、院子里部分坍塌的小房子和面目全非的雕花窗户以及长满野草和灌木的庭院,处处呈现出一片破败衰落的痕迹,整个百年古宅群仿佛在向人们倾诉其“人老珠黄,年老色衰”的无依无靠和孤立无助感。据村里的那位管理员介绍,这“符家宅”的后人们现在散居世界各地,但大多数后人都是女性,唯一的一位男性后人已经43岁,至今未婚。我在想,在这个父系氏族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这所孤独的百年老宅唯一可以指望传宗接代,再续香火的就是这位老兄了,由此可见这位身处北京的老兄肩上的重担有千斤那么重啊!可是回头再想就算他真的结了婚,生男还是生女也不是他自己一个人能够说了算的,生殖这件事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很无可奈何的事。退一万步讲,这个符氏家族的后人如果有意再现“老宅们”昔日的辉煌和荣华,花费巨资重修这华丽无比的祖屋大宅,也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想到这里,我对这所百年老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亲爱的“宅老人家”们啊,不是你们的后人们不争气,而是他们即使有这份心也已经没有这份力了。人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徒叹奈何!

接下来探访的古宅是位于宝芳镇富宅村的韩家宅,这也是一片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群。据有关资料介绍,韩家宅由旅泰华侨富商韩钦准于1936年开建,历经2年建成。韩家宅院界限宏大,它坐北向南,基本沿用海南保守的单纵轴线多进式布局,四面有高大的院墙护卫。其主体是中国保守建筑形式,但也把西洋的建筑元素融汇流畅,尤其是在装饰艺术上的丰富表现,抵达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当我踏入这空空如也的大宅后,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穿越时空的世界,宽敞的大宅里面数十间房基本上已经没有放置床椅和锅碗瓢盆等生活物品了。那空空荡荡的大宅里面已经很久没有人住了,即使是那位负责看管房子的操着一口标准普通话的韩家后人,一位年近五旬打扮很平常的瘦高汉子,也没有住在里面。他那口标准的普通话一度让我误以为他只是韩家大宅后人们专门聘请的管理人员。世事沧桑,白云苍狗,这群古老的建筑同样挡不住岁月的无情侵蚀,日显破败和没落的迹象。“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以前人们那传统的“叶落归根”的观念好像已经不可逆转地被时代潮流所改变了。在当今剧烈变化的社会,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人们面临的两大主题。出外谋生,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人们即使是人到晚年,也未必会有“叶落归根”的打算,更不会像前辈们那样回来守着祖屋大宅等待自己生命终点的到来。人们所谓的老家,所谓的祖屋也只不过是心中的一份思念和牵挂而已。那些曾经富可敌国的先人们耗费巨资修建起来的辉煌得足以光宗耀祖的祖屋大豪宅,也只能在那里无奈地等待和呼唤着“后主们”的归来以及对它们加以照顾和修缮。而这份漫长的等待则由于种种客观的原因始终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这些孤独的“老宅们”只能继续在原地扮演供世人和游客瞻仰的“建筑标本”,呆在那里数十年不变地破败下去,破败下去,直到“自然死亡”或者被这个热带海岛上频繁光临的台风们“毁灭”的那一天。其实又何止是气势宏伟的百年大宅遭遇到这样的命运,那些乡村里外出工作人员较多和人丁不够兴旺的祖屋和老宅们,同样也面临这样的孤寂和无奈。

在我伫立在这些百年古宅面前沉思的时候,我总是有这样的疑问:当这些异常珍贵的“老宅们”,海外华侨在居住地兴旺发达赚到大钱后回来兴建的建筑精品,或者说是建筑界芳华绝代的“洋妞”,到了其生活不能自理、风烛残年的时候,在“老宅们”的“后主们”对它们的继续生存无能为力的时候,它们能不能,或者有没有权利得到政府有关部门不遗余力的悉心照料呢?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方有别于另外一个地方的显著标志,具有特色的地域建筑文化更是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标识,就像那座闻名中外的被大火烧毁的有近500年历史的圣保禄大教堂,那面残留的大三巴牌坊就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澳门的标志性建筑,这不起眼的牌坊一直都默默地站在那里,一直都在无声地向人们讲述澳门的文化和历史,成为中外游客们参观游览和了解澳门文化的必游景点。而广东开平的碉楼建筑群和福建客家的围龙屋建筑群则经过当地有关政府部门有效地开发、保护和申请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工程后,也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正以全新的面貌和惊艳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从而有力地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我们的文昌侨乡,一个文运昌隆、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地方,这些具有南洋华侨特色和中西风格完美结合的建筑奇葩,深藏在乡村深处的百年古宅们,会不会有这样的福气呢?作为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土生土长的“文昌土人”,我只能在心里为这些陌生的百年“老宅们”祝福。我尽管已经感受到它们的孤寂和无奈,可是我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去排解它们的孤寂和无奈,因为这些问题在我的面前同样也是很无奈。

猜你喜欢

大宅祖屋古宅
在祖屋门前
古宅
异乡人
祖屋
时代天韵:知识城罕有南向一线湖景大宅 品质生活由此开启
西关海·江尚:定义广州大宅新标杆
文人大宅的礼赞——海航·豪庭北苑
祖屋
古宅捉鬼记
《通灵之六世古宅》:今天你解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