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区域科技竞争力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2012-04-29王戴尊戴磊李彩霞

现代情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

王戴尊 戴磊 李彩霞

〔摘 要〕本文通过对区域的界定,在科技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经过对东北三省科技竞争力的对比,分析了吉林省的科技发展现状,最后结合吉林省科技实力和存在的问题,对吉林省区域科技竞争力的提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区域;科技竞争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

1 区域科技竞争力的概述

1.1 区域的界定

研究区域科技竞争力首先必须界定其所要研究的经济区域。区域是用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一个整体的地理范畴,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有限空间范围,因而可以从整体上对其进行分析。

经济区域是区域划分的一种,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1]。它是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技术资源于一体,按照一定的指标,并结合自然特点、相应的社会文化积累、区域内居民以及生产技术的特点而划分的。因此,在选定区域范围时,可以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选定地级市的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西方著名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M·胡佛(Edgar MHoover)也曾认为:“最实用的区域划分应当符合行政区划的疆界”[2]。本文是将区域界定为省(市)级的行政单位。

1.2 科技竞争力的内涵

科学技术国际竞争力(简称“科技竞争力”)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而丰富的概念,目前为止有关科技竞争力的研究还尚未作出一个统一的定义。根据WEF(世界经济论坛)和IMD(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提出的国家科技竞争力概念[3],科技竞争力的独立内涵(即狭义科技竞争力)包括教育和科学的竞争基础、技术的竞争水平、R&D的竞争水平、科技人员的竞争水平、科技管理的竞争水平、科技体制和科技环境的竞争水平、知识产权的竞争水平;除此之外,科技竞争力还包括与R&D过程相关的体制、机制、环境等有关过程竞争的水平和成长激励与创新机制的水平,这就构成了广义的科技竞争力。

科技可以提高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促进社会的进步,而科技竞争力则是增强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动力,同时它也是强化市场竞争力的前提,并且有利于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素质。

2 吉林省科技竞争力发展现状

2.1 吉林省科技竞争力排名及指标体系的选取

参照中国科技统计网的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将吉林省科技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分为5个一级指标,分别是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每个一级指标下面分别设有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并列出2011年和2010年吉林省在全国31个省中的排名,以及与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对比的情况(见表1和表2)。

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区域综合实力的关键,是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2010年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全面启动,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致力于把吉林省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创新型区域、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为了更好的分析吉林省科技的发展情况,参照中国科技统计的相关数据,现将吉林省与辽宁和黑龙江进行对比,见表1和表2。

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在科技进步环境这一指标中,辽宁省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在全国排名第四位,而吉林省则排在第18位,处于全国中等偏后的位置,这说明吉林省在在科技进步环境中较为薄弱。但是总体上看与2011年(表2)相比,吉林省的科技进步环境指标排名上升了2名,而辽宁省则下降了4名,这说明吉林省在科技进步环境方面还是有所发展的。

表1和表2中显示,虽然吉林省的科技活动投入指标全国排名比较靠后,但是吉林省对科技人员的投入越来越重视,截止到2010年末,吉林省各级政府部门科学研究机构已经有107个。其中,自然科学研究机构92个(其中中科院属3个;省属47个);社会科学研究机构15个(其中省属11个)。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1人(不包括双聘院士)。全省有集成光电子、超硬材料、汽车动态模拟、理论化学计算、电分析化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应用光学等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有15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个。这些机构承担国家和地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在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成就,构成了区域科技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从科技活动产出这一指标来看,2010和2011年辽宁省均排在第6位,说明辽宁省对专利和技术成果比较重视,虽然吉林省一直处于一个中等水平,但吉林省有普通高校56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37所、普通专科(高职)院校19所),民办普通高等学校5所,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9个,它们既是吉林省区域竞争力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建设创新型省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全年共出版科技专著54部,发表论文18 256篇,鉴科技成果奖208项,其中国家级奖9项,省部级奖项83项,全省申请的知识产权总数达6 400余项,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水平相当,虽然均处于中上游的位置,但2010年,省科技厅等多部门协同推进吉林省区域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深入引导地方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机构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出台了有利于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政策,推动区域技术创新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3 吉林省区域科技竞争力存在问题

3.1 吉林省科技实力分析

近年来,在“科教兴省”战略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努力,吉林省的区域创新建设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为创新主体,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的创新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但由于我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加之资金、人才和管理等多方面的限制,还未能建立起能够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分智力支持的、运转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集中表现在:

3.1.1 科教基础

吉林省以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科院长春分院和长春光机物理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分布在理、工、农、医四大学科领域,而且吉林大学为我国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学校科技园已被确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呈现出更加广泛的发展前景。同时,在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驻省中直机构的带领下,利用吉林省现有的较为丰富的教育和科研资源,积极落实“科教兴省”战略,制定了一系列在人力投入、筹措经费、承担项目以及科技成果奖励方面的各项政策,提高了全省人民群众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这项战略不仅取得了一些列经济建设的科技成果,更为之关键的是为我省创造了新的知识,丰富了知识的储备,为科技竞争力提供有力的知识基础。

3.1.2 产业基础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发展,建成一批高科技园区,形成一批优势技术领域,企业的资金和市场优势进行新技术及其应用推广研究,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收益,更推动了我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成为吉林省产业科技创新的骨干。2011年,吉林市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4],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快速推进,重点支持的11个碳纤维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多个项目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进入产业化阶段,碳纤维原丝、碳纤维和碳纤维制品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了5 400吨、818吨和150吨,继续保持国内领先优势。

3.1.3 科技中介和社会服务基础

科技中介是联系科技与经济的纽带和桥梁,它是科技与应用、生产、消费不可缺少的服务纽带,同时它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科技中介服务,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的作用,是我省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到目前为止,吉林省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38个,常设技术市场12个,科技孵化器14家,形成了由省、各级市县的技术市场,以及吉林省经济信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研究所、对外科技交流中心等一系列职能机构共同构建的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为我省的科技信息交流、技术引进、科技项目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发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中介管理机构,统筹规划现有的中介资源,建立覆盖全省的网络型创新服务中介平台,提高创新中介机构的服务效率势在必行。

3.1.4 政策环境基础

在区域科技竞争力中,为优化产业结构、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富民强省战略,政府的职能应逐渐从直接干预型向间接调控型转变,逐步退出对创新活动的直接介入和直接组织,代之以建立健全以政策引导、激励和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机制。一方面,通过完善财政、金融、知识产权和人才政策,建立高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激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活动,培育创新中介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建立一整套创新监督考核机制,制定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考核省内各级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中的成绩,切实实现对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的管理与协调功能。

3.2 吉林省区域科技竞争力存在问题

3.2.1 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处于中下层水平,不具备比较的优势

2011年吉林省在全国的科技统计中各项指标排名均靠后,其中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在全国排名分别为16、20、19、14位,均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指标比较较好,居全国中游水平,第12位,但创新所带来的产出较低,资源消耗较高,表明吉林省经济尚处于粗放发展阶段。

3.2.2 创新人才比较优势逐步丧失

从排名上来看,2010年和2011年开始我省科技人才虽然有所回升,但科技活动人员及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总量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排在较后的位置。从结构上看,企业人才严重短缺。从科技成果来看,科技论文数量和科技成果也有所下降。近年来吉林省创新人才的流出大于流入,且流出均为市场青睐的高端人才,包括企业技术研发骨干以及一线高水平技术工人,这将对吉林省创新能力建设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

3.2.3 企业的创新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吉林省企业已经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但是从创新活动的动力及创新成果的实施角度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尚待进一步强化[5]。吉林省的产学研合作亟需扩大深度和广度,产学研合作的发起方式多是依赖于长期合作关系,合作动力多来自政府部门推动和科研部门促动,并且合作方式单一。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也有待加强,知识密集型服务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需提高。同时,创新融资环境较差,投资渠道单一,风险投资来源渠道匮乏,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额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4 吉林省区域科技竞争力提升对策和建议

4.1 建立吉林省区域科技竞争力的创新机制

企业的创新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机制作为保障,对企业来讲,提高区域的科技竞争力,就是要建立起可行的管理理念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地积累知识,创造知识,促进资源的成长,并最终实现资源的增值,取得竞争优势。此外,为了提高吉林省企业竞争力还可以通过建立外部网络来武装自己,如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产学研相结合等方式。

4.2 建立有效地人才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管理者依据法律法规、价值取向和文化环境等,对管理对象的行为从物质、精神等方面进行激发和鼓励,以使其行为继续发展的机制。有效地人才激励机制可以调动企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促使工作人员更好的完成任务。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企业人员制定一系列激励机制,例如压力机制,变压力为动力;岗位互换机制、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员工最大的潜能;奖励机制,给予员工相应的福利政策,将强效果。通过各种激励策略的使用,发挥企业人员最大的才能和潜力,将被动变主动。

4.3 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

科技中介机构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科技产业化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6]。而风险投资与市场中介服务组织有着密切关系,为促进中介机构的发展,要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用各种优惠政策来促进市场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而且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市场法规和市场中介服务组织有关的行业规则,加快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4.4 牢固重点产业,提升部分分支产业的发展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省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为三大支柱产业,医药、光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同时,吉林省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因此,保持吉林省竞争力的优势是首要的任务,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发展,充分发挥本土的优势。同时,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整合社会资源,着力建设并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挖掘吉林省部分产业潜力,促进科技的持续发展,使吉林省的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全方位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853603.htm[EB].

[2]王秉安.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证[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

[3]International Institure for Management(TMD).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1996.

[4]吉林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吉林省:吉林市统计局,2012.

[5]吉林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R].吉林省:吉林省政府,2012.

[6]刘燕华.打造两大平台,全面提升科技竞争力[J].部长论坛,2003,(9):5-11.

(本文责任编辑:马 卓)

猜你喜欢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
企业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的作用、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研究
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路探索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